張紅巖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4-000-02
摘要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素質與體魄,才有充沛的時間與精力去追求人生的偉大目標。體育運動是人們鍛煉身體的一種有效途徑,倍受人們的喜愛與推崇,然而,并不是通過所有的體育運動就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只有在運動人體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方案,有效的發揮人體中各項組織的功能,避免身體受到傷害的同時達到增強體魄的最終目標。為此,探討體育運動與運動人體科學之間的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身體素質體育運動方式與規律科學合理運動人體科學
一、運動人體科學的基本涵義
運動人體科學是以探討體育運動與人體機能之間相互關系,是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全民健身需求以及國家健康計劃的共同作用下應運而生,是結合了生物學、臨床醫學、保健康復、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理學等其他學科的一門新型學科。不僅能夠豐富人們的體育運動的理論知識,而且也能讓人們在日常的運動中減少因不科學的運動,而對人體的傷害。
二、體育運動的基本概念
體育是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與前進中,根據社會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實際需求,同時遵循人體機能發展的基本規律,通過身體練習的方式,從而達到增強自身身體體質,提高運動技能,并且培養人們的心理素質品質的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體育運動不僅具有強身健體、娛樂、教育等基本功能,而且能夠帶給人們精神上的享受。尤其是在生活節奏加快的當今社會,生活的壓力與重擔讓大部分人們的身體以及心理已經處于亞健康的狀態。而體育運動,如觀看一場激動人心的NBA籃球比賽,人們可以大聲的吶喊,盡情的發泄心中的消極情緒,讓人們獲得短暫的輕松與快感。一個優美的三分投籃,一段節奏歡快的健美體操,帶來的不只是單純的健身目的,而是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慰藉。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跳、跑、走、舞蹈等多種形式,進行身體的練習,其方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如田徑比賽、健美體操、球類(乒乓球、籃球、足球、排球等)、滑冰、武術、游泳、登山、自行車、摔跤、舉重等等。體育運動豐富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有助于培養人們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培養人們頑強堅韌、勇于拼搏、敢于挑戰的良好思想品質。
三、體育運動與運動人體科學之間的關系
(一)體育運動需要以運動人體科學理論為指導
實踐的成功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很多人對體育運動的概念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只要是運動就能強身健體,就能提高身體素質,不存在怎樣的運動、運動方式,更不用談深入的了解如何才能有效的加強身體素質。不可否認,體育運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強身健體,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能夠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與血液的循環,平衡人體各個器官的各項功能,豐富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鍛煉人們體質,但是體育運動所帶來的積極作用,是需要以運動人體科學理論為指導的前提下才能實現。
因為體育運動的不科學、不合理而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比比皆是,例如,在進行劇烈的鍛煉出汗后,大量的飲水,就會導致體液稀釋,影響血液循環,造成心臟負擔加重,還增加了人體的排尿量與排汗量,使得鹽分進一步丟失,同時大量的水存儲在胃中,會影響膈肌升降,妨礙正常呼吸,使得人體感到不適,運動能力降低。為此,在運動之后,應該等心率正常后再飲水,或電解質飲料,并且應以少量、多次為宜。例如,夏季中午在強光下進行戶外鍛煉,強烈的紫外線不僅會灼傷人體皮膚,而且會影響到視網膜與腦膜,使得眼球與大腦受到嚴重損傷。為此,為了防止中暑,可以選擇室內游泳作為體育運動,或是選擇在清晨與傍晚時刻再進行戶外鍛煉,避免在強光下進行。所以,在很多的體育運動中都蘊含了豐富的運動人體科學的相關知識,需要我們在運動過程中不斷的探索與發現。只有掌握了運動人體科學的知識,才能在運動中避免受到傷害,并且在意外發生時,能夠運用所學的人體科學知識,及時的進行補救。與此同時,根據人體科學的基本規律,以及個人的身體狀況對體育運動進行合理的、有計劃的安排,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通過體育運動來增強身體素質的最終目的。
(二)體育運動是運動人體科學發展的實踐基石
實踐是人們認知的的動力與來源,是檢驗理論知識的唯一標準。在孔子的“六藝”中就提出了體育運動的早期概念,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對于體育運動的追求與目的,不僅僅致使為了養生、娛樂,更多人關注的是如何有效的提高體育競技運動成績與運動成效。為此,人們開始對人體自身的結構與組成開始進行研究,并且逐漸的形成了一定的理論知識體系。隨著科技的進步,加深人們對人體構造了解的同時,逐漸形成了運動時人體科學的相關學科。運動人體科學的產生是隨著體育運動方式與目的的改變,是人們為了不斷追求高質量的運動效率與效果而衍生出來的。
(三)體育運動與運動人體科學相輔相成,相互作用
運動人體科學在體育運動中不斷的發展,并且是進行合理科學體育運動的理論基礎,二者相互促進、相互作用,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隨著我國體育制度的不斷改革,提倡全面健身運動,這就對運動人體科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我國的競技體育中,如何有效合理對于運動員的專業體育訓練,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高強度、高密度的訓練方式,是運動員提升自身身體機能與專業技能的主要途徑。如何確保運動的負荷量在運動員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這是運動人體科學中所需要研究的問題,需要以運動人體科學的理論作為體育訓練的支撐與指導。為此,教師與教練員對運動員進行體育訓練時,一定要注重對他們運動技巧的強化訓練與培養,要根據每個運動員的實際身體狀況與身體特性,制定符合他們所能承受負荷范圍之內,并能提升他們自身身體機能的合理訓練方案,要不斷的提高運動員對運動人體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運動技能,促使他們的心理素質能力、身體素質水平通過訓練都能有所提高。在訓練過程中,教師以及教練員要密切關注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如何體育訓練與其運動的負荷能夠成正比的增長,則說明訓練方案設計的合理。反之,則需要根據運動人體科學對訓練方案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才能對運動員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體育訓練,減少他們在訓練中的損失概率,增加體育訓練的效果與質量,從而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優秀運動員。
四、結語
綜上所述,健康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動力,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當今社會,科學正確的運動觀念和方式,是人們擁有一個健康身體素質的基本前提。只有掌握了科學的運動觀念與規律,并且通過合理有效的體育運動,才能增強人們的體質,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但受到人們傳統理念的影響,認為只要堅持鍛煉,就能增強體質,而忽視在鍛煉過程中對方式與規律的思考。只有根據人們的實際身體狀況,并且將運動人體科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制定出嚴謹周末的體育運動計劃,符合人們體育運動的規律,確保鍛煉的效率與質量,這樣才能促使鍛煉效果得到提升,才能真正的實現通過運動健身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永科,靳明鑫,田彥杰.論體育運動的人體科學性——評《體育運動的人體科學原理與實踐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5(11).
[2]林卓瑯.淺談運動人體科學在高校體育實踐中的作用[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6):156-157.
[3]秦素榮.探析運動人體科學在高校體育實踐中的作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6(6):9-10.
[4]方夢雅.淺析運動人體科學在競技體育中的作用[J].商.2015(4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