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
摘要:德育教育是提升學生道德品行的重要教育活動,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作用。在小學數學中將德育教育滲透進來,可以通過二者的有效融合,在提升學生數學素養水平的同時強化其道德修養。本文就當前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不足作出了簡單的分析,然后提出了實現德育教育全面滲透的具體措施方法,希望可以對小學數學教師起到一定參考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教育;滲透;不足;措施
德育教育的重點在于對學生的道德品行進行培養,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由于數學科目本身的抽象性和理論性,使得其中蘊藏的道德理念較少,難以對學生實現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因此,這才需要加大力度研究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將小學數學轉化為德育教育的新戰場。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存在的問題不足
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中的滲透并不樂觀,在不少方面都還存在問題,不僅降低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還使數學教學陷入到了某些誤區之中。首先,部分數學教師對于德育教育不重視,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并未對其實現滲透。部分數學教師自身存在的知識積累更加偏向于數學方面,對于德育方面的知識積累不夠,認識不到德育教育對于學生發展的積極意義。而且這之中的年輕教師由于教學經驗的不足,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更是直接忽略了德育教育,導致德育在小學數學中沒有得到滲透。[1]
其次,德育教育的滲透不合理。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這給德育教育的滲透造成了一定的難度。而部分教師在滲透形式上選擇不當,導致德育效果不理想。比如在教學加減法的時候,對于1+1=2這樣一個簡單的式子,部分教師想引入“孔融讓梨”的故事,在說明1個梨加1個梨等于2個梨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謙讓的道德品質。但是由于采取了多媒體動畫展示的形式,導致學生的興趣全被動畫吸引了,對于其中的道德品質沒有形成有效認識。
最后,德育教育的滲透局限在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在部分教師看來就是在教學課堂上融入一些德育知識,降低傳達給學生即可。這種認識是片面和局限的,課堂只是一種形式,教學活動既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課堂外進行。而課堂外具備更廣闊的空間,是深化德育教育的良好場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若是不能對課堂外這一場所加以利用,那么就會降低德育的效果。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具體措施策略
1、利用經典故事滲透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故事教學法是一類較為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故事承載數學知識,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得更加直觀清晰。而要在其中滲透德育教育,則只需在故事的選擇上注重德育教育即可。也就是在利用故事教學法進行教學時,選擇那些具備一定德育思想內涵的故事,在向學生傳遞數學知識的同時,實現德育思想的滲透。[2]
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其雖然可以滲透1+1=2這一數學知識,但是在德育思想的滲透上則會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例如根據比大小的相關知識,先可以在講臺上實際擺放兩個梨,讓學生觀察其大小,還可以實際稱量,得出一個梨子為90g,一個梨子為80g。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滲透德育思想,孔融將那個大的梨子讓給了弟弟,這是為什么呢?于是有的學生根據講臺上的梨子進行猜測:小的更甜,所以他選擇了小的。有的學生猜測:孔融是疼愛弟弟,所以自己選了小的。根據學生的答案,教師就可以進行歸納:通過對可以發現,肯定是90g的梨子更大。但是在沒有吃之前,我們無法判斷哪個梨子更甜,因此有的同學說孔融是為了吃更甜的,這顯然是不對的。下面我們可以問一問有弟弟妹妹的同學,他們會怎么選擇。于是教師可以讓有弟弟妹妹的學生起立回答,大部分都會做出和孔融一樣的選擇。就此教師就可以引出“愛幼、謙讓”的道德品行,讓學生形成認知。
2、通過數學游戲融入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游戲是一類良好的教學載體,教師可以在游戲中融入數學知識,讓學生在游戲中理解數學知識。在德育教育滲透的背景下,就可以借用數學游戲這一載體,將德育教育融入到數學游戲中,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感受德育。比如,為了培養強化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可以組織一個“計算小能手”的游戲,由教師隨口說出一些計算式子,如5+6、9+7、8- 4等等,讓學生進行搶答。但是在教學中發現,有的學生知道答案,但是在一陣躍躍欲試之后選擇了放棄。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入德育教育,將“勇敢、自信”等觀念滲透到課堂中,將搶答改為依照學號抽答,鼓勵那些不敢發言的學生要自信、要勇敢,在課堂上更加主動的回答問題。如此,在這樣的數學游戲中不僅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了培養鍛煉,也滲透了德育教育,增強了學生自信和勇敢。
3、基于教學實踐活動滲透德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可以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使學生在接受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對德育理念形成認知了解。比如,在教學認識圖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測量校園”的實踐活動,即讓學生分小組對校園內的圖形進行統計,比如乒乓球臺是長方形、籃框是圓形等等。在展開小組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趁機滲透德育,將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等思想融入其中。比如有的小組在分工上出了問題,有的學生爭搶尋找正方形,導致圓形無人尋找。對此,教師就可以予以引導:大家都是一個小組,就要團結合作、互幫互助,這樣才能發揮最大作用。既然都想尋找正方形,那么就一起,這樣肯定更快,然后大家再一起尋找圓形,如此不是更好嗎。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就能認識到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重要性,從而形成團結互助的品質精神,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
三、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需要教師對其形成足夠的認識,然后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經典故事、數學游戲和實踐活動等實現德育教育的滲透,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實現道德品行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馬康華.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工作的滲透[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02.
[2] 馬蕊.讓德育之花綻開在小學數學之中[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