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旭+李平


摘 要:從目前遼寧省老年人老齡化的基本情況和養老機構的基本情況出發,分析遼寧省養老機構的發展現狀。針對遼寧省養老機構的選址及建筑設計、養老機構的醫療衛生條件、養老機構的護理人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和發展遼寧省養老機構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遼寧省;養老機構;現狀;問題原因;完善對策
中圖分類號:D63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1-0037-03
一、遼寧省養老機構發展的現狀分析
(一)遼寧省老年人的基本情況
根據《2015年遼寧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2015年末全省人口數量為4 270.8萬人,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為879萬人,占總人口數量的20.6%,與全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量的16.1%相比,高出4.5%。圖1顯示,2015年與2010年遼寧省老年人口數量相比,六年間遼寧省老年人口總數增長了188萬人,增長率增長了188萬人,達到27.2%,預計到2020年,遼寧省老年人口數量將突破1 000萬人,老齡化呈現出增速快、占比高等特點。
(二)遼寧省養老機構的基本情況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遼寧省人口老齡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老年群體選擇養老機構安度晚年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據2012—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末,遼寧省共有養老機構1 735家,養老床位數量25.1萬張,每千人口(60歲以上)平均擁有養老機構床位28張。圖2顯示,2015年相比于2012年,遼寧省養老機構數量增長9.1%,養老機構床位數量增長25.5%,但增長規模與人口老齡化相比仍略顯不足。
二、遼寧省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養老機構的選址及建筑設計難以滿足老年群體的需求
1.養老機構的選址問題。公辦的養老機構一般興辦較早,多位于市區,交通便捷,有利于老人出行、就醫及子女探望;而民辦的養老機構一般興辦較晚,且位置遠離市區,交通不便,不利于老年群體的出行、就醫及子女探望等。
2.養老機構的建筑設計問題。很多養老院在建設之初,沒有考慮到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以及老年人對生活質量要求逐漸提高的發展趨勢,在空間設計上缺乏細節功能。我國大多數養老機構沒能注重科學設計,空間設計上存在缺乏細節功能的問題,沒有重視到細節的關鍵作用。例如,多數的養老機構地面防滑設計考慮不足,無障礙設計安裝不到位,緊急呼叫設備的安裝缺乏合理性,監控裝置的缺失,以及洗浴設施的配備不足等都難以滿足老年群體的需求,同時為養老機構埋下了安全的隱患。
3.部分養老機構建筑是舊樓改造。這些養老機構無論是在房型結構、消防安全、照明、無障礙設計、活動空間,還是衛生洗浴等服務設施方面都難以滿足老年群體的需求。舊樓改造的空間限制,不僅影響了老年群體的交流和隱私,在日常的生活照料中,也降低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
(二)養老機構的醫療條件難以滿足老年群體的需求
1.缺乏規范的醫療衛生管理。遼寧省的大多數養老機構以提供簡單的生活照料服務為主,醫療設施和康復服務相對比較簡單,對醫療衛生的管理缺乏規范性,有些養老機構甚至沒有內設的醫務室。老年人由于年齡偏高,多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小腦萎縮、大腦萎縮、阿爾斯海默癥等慢性疾病,但由于養老機構難以提供專業的醫療設施和康復服務以及規避風險等原因,導致了養老機構在醫療和康復服務方面的嚴重缺失,難以滿足老年群體的需求。
2.缺乏與醫療機構的合作。遼寧省的大多數養老機構由于資金、設備、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原因,缺乏健康咨詢、疾病診斷、醫療康復、精神慰藉等醫療服務。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之間往往相互獨立,缺乏協調合作,難以滿足慢性病老人、殘障老人、絕癥老人等的醫療康復護理需求,使患病老人及家屬不得不往返于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和家庭之間。如果入住了遠離城區的養老機構,當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出現問題時,往往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不僅會耽誤老人病情,有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三)養老機構的護理人才隊伍難以滿足老年群體的需求
1.缺乏專業的養老護理人才。遼寧省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大多是文化水平較低的失業人員,或者是退休的中年人,他們在養老護理知識和技能上都缺乏專業的學習。此外,養老護理人員的收入水平較低,缺乏工作價值認同感,且養老護理工作流程需要24小時護理,勞動強度大,導致從事養老護理行業的人員不足。
2.養老護理培訓存在困難。養老護理人員普遍年齡偏高,學歷偏低,培訓力度加大。遼寧省養老機構護理人員的構成以退休人員、下崗人員和農村閑置人員為主,學歷以小學初中為主,文化素質、理解能力和記憶力的受限,使這些養老護理人員的接受能力和分析能力存在障礙,很難掌握培訓的知識技能,為養老護理培訓的實施提高了難度。
三、完善遼寧省養老機構的對策和建議
(一)科學合理地規劃養老機構的建筑設計
1.養老機構應發展地域優勢。在養老機構的規劃中,應從人口數量、規模性質、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等方面分析養老機構在地域選擇上的優缺點。位于市區的養老機構應大力宣傳和發展其出行、就醫及子女探望等便利性的優點,遠離市區的養老機構應重點宣傳和發展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占地廣闊等休閑性的優點。
2.養老機構的建筑設計應著眼長遠。科學合理地規劃養老機構就應該著眼長遠,合理地布局建筑設計,從老年群體的年齡特點出發,外觀形象要優美,結構式樣要標準,工程質量要過關,盡可能地給予這些老年人家的感覺。養老機構的內部設施要充分考慮老年群體視力減退、聽力下降、動作遲緩等特點,為老年群體的日常生活提供便捷性,同時要設置棋牌室、舞蹈室、閱覽室等,滿足老年群體的文化娛樂需求。
(二)探索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的新模式
注重醫療衛生管理的規范化,廣泛開展與醫療機構的合作。打破行業界限,努力推進醫養結合,為患病老人提供及時、便利的醫療服務。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相互合作,逐步完善養老機構的醫療設施和康復服務。在合作模式下,醫療機構的醫生和護士定期到養老機構為老年群體做疾病預防的宣傳、身體檢查、健康咨詢、康復計劃、疾病的診治等醫療康復服務,免去了老人和家屬的奔波之苦。例如,遼寧省鞍山市老年公寓在老年產業協會的牽頭下,與福音醫院達成合作。福音醫院的醫護人員定期到鞍山市老年公寓為老年義診,同時針對老年群體提供個性化的康復護理,并提供接送服務。兩者的合作既滿足了老年群體的醫療和康復需求,也提高了醫療機構的資源利用率,最終實現了雙贏。
(三)大力培養養老護理人才隊伍
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遼寧省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因此提升養老機構護理人員的專業化水平顯得極其必要和迫切。首先,可以與開設護理專業的高校合作,從源頭上解決養老機構人才缺乏的難題。其次,利用政府提供的養老護理員培訓,鼓勵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參加培訓班,充分挖掘養老機構內部的潛在資源。再次,結合養老機構護理人員的知識水平,養老機構內部應提供長期的護理培訓課程,循序漸進地提高護理人員的知識技能。最后,加強對養老護理工作的社會宣傳,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增強養老機構護理人員的榮譽感,鼓勵更多的人才加入養老護理的工作隊伍。
參考文獻:
[1] 黃麗虹,楊雙陽.基于養老設施建筑設計的相關問題研究[J].建筑設計,2015,(27).
[2] 柴彥威,等.中國城市老年人的活動空間[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 高曉路.城市居民對養老機構的偏好特征及社區差異[J].中國軟科學,2013,(1).
[4] 遼寧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進一步完善遼寧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J].遼寧經濟,2016,(2).
[5] 萬美君.遼寧養老機構發展現狀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21).
[6] 穆光宗.我國機構養老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
[7] 黃菲,張會君,尹姣.遼寧省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培訓現狀及需求[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
[8] 陳明鶴,榮宏慶.遼寧省人口老齡化現狀及產業化發展研究[J].沈陽干部學刊,2015,(5).
[9] 張曉杰.醫養結合養老創新的邏輯、瓶頸與政策選擇[J].北方人口,2016,(37).
[10] 張旭.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4,(35).
[11] 劉穩,徐昕,李士雪.基于SWOT分析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5,(11).
[12] 尚振坤.中國養老機構的服務于管理[J].人口與經濟,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