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闊云
摘要:網絡借貸作為新興的借貸模式,大學生僅憑身份證、學生證等就可以輕松借到資金,但是在大學生這種借貸中存在很多問題,如信息安全問題、信用問題等。文章針對這一系列問題進行分析,又結合學生自身、家庭、學校、監管部門提出一系列建議。
關鍵詞:網絡借貸:高校學生:對策研究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逐漸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大學生初次單獨接觸社會有很大的消費需求,更是各大商家的主要客戶,商家為了吸引大學生消費也是費盡心思。而大學生分期消費的互聯網平臺具有放貸標準低、程序簡單、方便快捷等優勢,迎合了部分大學生“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這種超前的消費需求,從而倍受追捧。但這種網絡借貸平臺也存在許多問題,大學生盲目地超前消費,給大學生帶來經濟和心理壓力:不良網貸平臺非法經營等現象也給大學生和高校的穩定發展帶來壓力和挑戰。
一、高校大學生不良網貸問題現狀
網絡借貸是一種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民間借貸結合產生的一種新型的金融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雙方借貸過程中所需要的手續、資料和合同全部在網絡上實現,它是未來金融服務的前進方向。但是,這幾年校園網貸的不正規發展,“裸貸、不良網貸命案、騙貸”的發生,給高校校園帶來嚴重影響,不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社會的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不良校園網貸問題。日前,銀監會和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該通知要求高校建立關于不良網貸的日常監測機制,希望學校增設金融學、網絡安全學的相關課程,提高學生的金融網絡安全知識。
在當前網貸市場上產品參差不齊,種類繁多,一般只需身份證、學生證、和手機號就能取得貸款。而大學生沒有經濟收入,由于盲目從眾和攀比心理,一些不良商家就是抓住大學生的這種心理大肆夸張宣傳其產品無首付、無利息、門檻低、不需要擔保而誘使學生掉入不良網貸的陷阱,隱瞞起實際的消費標準,損害學生的經濟利益。
當代大學生缺乏理性消費以及理財能力,出現網貸之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更是夸張。大學生往往打著省錢的旗號去購買商品,而其中大部分都不是自己所必須的,看似省錢其實是浪費。而針對大學生網貸的要求都很低,審核也不嚴謹,大部分只要想借就一定能借得到,借到的錢多數用于自身的消費。相關機關對網貸機構也沒有嚴格的要求,沒有制定達到什么標準、貸款用到何處等的標準,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不健全。目前,我國大學生網貸主要包括分期模式借款、P2P貸款平臺、和各電商平臺推出的信貸服務三類。這些平臺主要服務于大學生的消費,滿足大學生的花今天的錢,圓明天的夢的追求。由于一時沖動,沒有考慮到自己實際經濟能力,在巨大的還款壓力下影響了學習生活,有的學生甚至鋌而走險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大學生網貸的風險
網絡借貸已經成為大學生解決自己短期資金短缺的重要途徑之一,大學生作為具有鮮明時代烙印的青年群體,行為模式挖掘大學生超前消費的內因,才更易受大環境影響。想要做好在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的教育指引工作,必須明確告訴其網貸存在的風險。
(一)信息泄露,出現信用危機
雖然網貸手續簡單,但是也涉及不少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號、學生信息、家庭信息、私人手機號等。而這些信息網貸平臺登錄后即可,有些不良平臺為了謀取一己私利盜用這些私人信息賣給不法分子。使網絡詐騙和電話詐騙等案件頻繁地發生在大學校園中。網貸的核心是信用,是在理性經濟人的基礎上成立的,而目前大學生對信用的認識高度還不夠,容易出現壞賬的情況,這些不良的記錄會使以后的銀行貸款的信用審核受到影響。而且,由于網貸平臺是虛擬的相關法律也不太完善,所以一旦發生大學生網貸糾紛,還面臨著無處投訴,難以維權等問題。
(二)入少出多,陷入還貸風波
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從小生活環境比較好,家長們也都盡可能的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孩子形成了一種錯誤的消費觀念。所以當大學生面對高消費需求,例如更新電子產品、奢華商品的購買等自己生活費承受范圍外的東西,在自己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把目標轉向了校園網絡借貸平臺推出的所謂無利息的貸款上了。但是有些同學也因此走上了高利率的還貸之路。主要是因為這些網貸并非是像其所宣傳的一樣低成本,他們往往借助一些零首付、低利率虛假的幌子去吸引大學生而掩飾其實際的高利率、高風險。而且,一些大學生金融知識匱乏,不懂利息如何計算,也沒有關注過國家的相關的利率規定。重復借貸多家校園貸平臺。拿新貸去補舊貸,拆了東墻補西墻,把自己陷入還貸風波之中。
(三)盲目攀比,進行裸貸
當前,由于一些女大學生的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盲目攀比,畸形的追求高檔的電子產品,奢華衣服的虛榮心理,不考慮后果,走上“裸貸”的不歸路。在2016年11月30日從“借貸寶”流傳出了內存高達10G的“裸貸”壓縮包在網上瘋狂傳播,再次刷新了人們的道德底線,引起廣大人們的高度重視。所謂“裸貸”是指女大學生以手持身份證的裸照作為擔保條件,進而在網絡貸款平臺取得借款。如果“裸貸”這不能按期支付本息,這些平臺會選擇公開你的裸照或者將你的這些照片發給你親近的人,以此來威脅你還款。
(四)遭受人身安全威脅
由于不及時還款,一些不良的網貸機構會進行一些不合法的追款行為,大學生的人身遭到威脅。在進行貸款時貸款平臺會要求記錄你的個人信息、家庭住址等,當你不還款時,他們可以輕而易舉找到你,甚至有些不法平臺會對你進行監督,威脅你做一些非法的事,威脅大學生的人身安全。大學生缺乏自身的維權意識,對于遭受到的這些非法行為也不會進行自求,從而對大學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三、高校大學生不良網貸問題對策思考
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消費意識,規范大學生的消費行為,避險陷入不良網貸的風波,學校作為培養管理大學生的地方,有必要和家長和社會一起引導學生健康消費,營造和諧校園。
(一)作為學生方面
網絡借貸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是一種新興的借款方式,目前主要的消費群體是在校大學生。在互聯網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當代大學生線上消費要明顯高于線下消費,而商家又不定時的進行促銷優惠活動,面對心儀的商品,優惠的價格,大學生就會失去理智進行瘋狂購買,不會去思考這個東西是不是我需要的,是不是在我能承受的銷售范圍內。大學生經濟條件十分有限,當自己的腰包滿足不了消費欲望時,就把目標轉向了網貸。所以大學生一定要理智消費,認真思考其消費的必要性,抵擋其價格優惠的幌子,培養自己健康的消費觀。中國的傳統思想是盼兒成龍盼女成鳳,雖然你已經步人大學生活,但是你的首要任務還是學習,為將來找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不是享受生活,隨意消費。所以每位大學生都應該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努力學習,不能因為享受消費而荒廢了學業。辜負家長的希望。大學生不但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對父母及關系自己的每個人負責,遠離不良網貸,腳踏實地做人?,F在的大學生還應不斷的學習理財知識,網絡安全知識,避免上當受騙;作為女生,還應學會自尊自愛,拒絕攀比。
(二)加強“家校共育”的交流,掌握學生實際情況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指導老師,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孩子的消費觀念會受到家庭的影響,所以家長應該做好榜樣,同時還要引導孩子作為大學生應有的消費價值觀,和孩子多溝通,避免大學生因為金錢走上“邪道”。大學和初高中的教學方式不同,對于學生本身來說大學是一個開放、自由、民主的新環境。當你成為大學生的時候你的父母和老師一致認為你已經是成年人,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其實你面臨新環境需要他們的指引。所以學校應該高度關注校園網貸現象,積極指導學生的風險防范意識和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大學作為學生走進社會的中轉站,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風險和誠信的意識,倡導他們遵守勤儉節約的中華傳統美德,可以通過與學生探討、課堂上學習來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消費觀。同時可以組建“家校共同教育”的平臺,通過雙方的反饋來了解學生消費的日常情況,并根據反饋預測學生是否有可能進行網貸超前消費,進而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教育。
(三)建立不良網貸監管機制,加大監管力度
目前,我國關于網絡借貸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監管機制也不成熟,而網上也存在多種借貸平臺,這些平臺還可以通過一定的計算機技術逃避法律的監督。所以政府部門應同司法、金融各部門聯合一起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為借貸人群和學生提供法律保障,同時工商部門也要進行日常檢查,是否存在不合法的網貸平臺,平臺的操作是否合規等,以此達到優化網絡借貸市場。相關部門應監督網貸平臺對客戶的審查,實行實名認證制。建立客戶信任等級,從方方面面考慮大學生的還款能力,而且限定只為其提供小額貸,并告知其實際借款成本。只有這樣才能為實現網絡借貸平臺的規范化更進一步。同時,學校可以成立專門的學生干部團體,委托這些干部去實時關注學生是否存在一些不正常的消費情況,有助于學校判別學生是否有進行網貸的需要,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指導和處理。輔導員及其生活老師還可以通過舉辦一些座談交流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
(四)完善困難生資助體系,營造良好氛圍
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大學生,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要,更容易去進行網貸來緩解求學和生活壓力,但是這類學生的還款能力更差,所以風險也會很高。教育部門應該加強對經濟困難同學的幫助工作,保證對貧困學生的資助金都實際發放到手。學校還可以設立勤工助學的實習崗位,以此來減輕貧困學生和其家庭的負擔。同時。也減小了家庭條件不好的同學通過網貸借款來緩燃眉之急的可能性,也降低了不良網貸的風險。
四、結語
網絡借貸作為一種新興的借貸方式,為個人和小微企業的小額貸提供了便利,其本身意義是積極向上的,但是大學生作為其重要客戶源,它的弊端也是重視的。所以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其網貸平臺的監察管理制度,對于其違法犯規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同時學校和家庭也要關心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其樹立健康的價值觀、消費觀,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綠色,規范的校園網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