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信息化建設已經提高到關乎國家富強、民族素質提升的戰略高度。在互聯網背景下,英語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長足的 發展,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正日益顯現。少數民族預科英語教育在“互聯網+教育”中呼之欲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 少數民族預科英語 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7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2-0190-01
一、前言
互聯網推動著人類進步的歷史。縱觀人類教育發展史,發生了有三次根本性變革。人類的第一次教育革命是從原始社會的非正式教育到奴隸社會出現學校、教師的正式教育,促進了人類社會在農業文明的進步。學校為主、課堂為主、教師為主,為工業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第二次教育革命,倡導以班級授課制為核心的規模化教育。如今,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為基礎的信息社會使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變得更加廣闊,教育已經突破了空間限制。第三次教育革命正以在校學習和在家自學、教授式和網上學的混合式,網絡化、分散化、個性化、協作化新的學習模式的出現。在這場革命下,少數民族預科英語自主能力的培養成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點。
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內涵
國內外學者對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以維果斯基為代表的維列魯學派認為,自主學習本質上是一種言語的自我指導過程,是個體利用內部言語主動調節自己的學習的過程;以斯金納為代表的操作主義學派認為,自主學習本質上是一種操作性行為,它是基于外部獎賞或懲罰而作出的一種應答性反應;以班杜拉為代表的社會學習理論則從行為、環境、個體的內在因素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來解釋自主學習;而以弗拉維爾為代表的認知建構主義學派則認為,自主學習實際上是元認知監控的學習,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齊莫曼認為,當學生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三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時.其學習就是自主的。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自主學習的實質問題也作了一些理論探討。龐維國主張從學習的維度和過程兩個角度來定義自主學習,即從學習的諸方面來綜合地規定自主學習的本質屬性,如果學生本人對學習的各個方面都能自覺地作出選擇和控制,其學習就是充分自主的。董奇認為,自主學習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對自己學習話動的事先計劃和安排;二是對自己實際學習活動的監察、評價、反饋;三是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調節、修正和控制。可見,學生的學習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外界力量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親身體驗而獲得。
三、互聯網下少數民族預科學生的自主能力培養必要性
今天的少數民族預科學生大多是伴隨著新技術成長起來的一代。計算機、手機等數字工具充斥著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術對他們的認知、態度及行為習慣影響巨大。他們的學習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與學生共同在教室進行教學活動不再是唯一的途徑。他們期盼更靈活的學習進度,更多的個體學習機會,更高頻率的使用數字資源,甚至更多地利用各種移動終端、定位設備、傳感器和實體性學習資源。對于教師來說,傳統的在教室環境近距離對學生進行觀察和評估的方式,已無法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面對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和個性化,教師難以指導和評估學生,難以預測學生的行為,難以推薦合適的學習資源。因此,迫切要求廣大教師了解“數字一代”學生的學習習慣,熟悉數字化的教學環境,采用信息化教學方式以適應。
美國可汗學院創新的“翻轉課堂”模式,以及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等世界著名高等學校引領的慕課(MOOC),成為依靠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促進教育發展、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創新案例。面對“數字一代”學生的訴求,利用“互聯網+”戰略培養少數民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建設“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開放學習環境。
四、具體方法
1.課前的知識儲備
教師協助學生查找慕課網站,尋找相關學習內容。如:網易公開課、慕課網、慕課學院等,這樣既能活動優秀的教育資源,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還可以制作微課,使學生在碎片的時間內,不受空間限制,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語料環境,優化了學習效果。
網絡為學生的交流提供了溝通平臺,使學生的小組協助學習成為更加便利。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對存在的疑惑進行討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發展了學生的團結協助精神。
2.師生互動環節
課堂上,小組成員選代表通過幻燈片展示學習提綱,并進行提問和綜述。教師通過總結各組的表現,肯定優點,補足缺點,揚長避短,對學生的陳述的知識進行梳理。
教師把學生的優秀成果分享到互動群,以便學生課后交流。教師布置拓展作業,構建互聯網思維習慣。
3.建立監督機制
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逐漸培養了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學習精神,教師的作用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監督者。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建立有效的監控機制,避免學生因意志力的缺乏而不能完成學習任務。
五、結語
教師利用互聯網平臺速度迅捷、范圍寬廣、體量龐大、雙向互動的優勢,創新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新方式,讓英語學科內容與高科技的有效融合 創造“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在線學習活動,為少數民族預科學生自主學習英語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B.J.Zimmerman, Development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Which are key subprocess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6,307—313.
[2]耿建祥,徐銀芬.互聯網經濟時代探索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英語方法[J].經濟師,2016,12(03):186—187.
[3]韓倩.交互式網絡英語教學中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15(05):70—72.
[4]高巍.淺談基于朗文交互英語學習平臺的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模式[J].亞太教育,2016,13(05):169,168.
[5]馮林杰.“后考級時期”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方式方法探究[J].科技視界,2015,21(34):247—247.
[6]許唯.《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問卷調查分析[J].考試周刊,2012,09(20):85—86.
作者介紹:張敏(1970-)女,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民族預科部黨總支書記 職稱:教授 學歷:碩士 從事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