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金波
摘 要:隨著我國《招投標法》、《招投標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一些涉及國有資本的項目列入了必須進行招投標的范圍,國有企業在實踐中由于各種因素,在招投標實施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和探討,促使國有企業合規運營,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關鍵詞:國有企業 招投標 實施
中圖分類號:F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3(c)-068-02
1 國有企業實施招投標的有關依據
國有企業是指全民所有制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及國有控股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包括國有資本占企業資本總額50%以上的企業以及雖不足50%,但國有資產投資者實際上擁有控制權的企業。國有企業開展招投標有以下內部或外部依據及要求。
(1)我國《招投標法》第三條規定,“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國有資金投資或者國家融資的工程建設項目以及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建設相關的重要設備、材料等的采購必須進行招標”。(2)《招投標法實施條例》及各地方法規對《招投標法》第三條進行了細化及補充。此條中國有資金是指國家財政性的預算內或預算外資金。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自有資金及借貸資金,國家通過對內發行政府債券或向外國政府及國際金融機構舉借主權外債所籌集的資金也應視為國有資金。因此,國有企業作為國有資金占有和使用頻率較高的主體,招投標活動的開展是有法律依據和實施必要的。(3)企業內部招投標管理制度要求。隨著國企規范化操作的進一步加強,越來越多的大型國有企業,尤其是建筑類、重工類、大型物質采購類國企都制定了內部的招投標管理制度,對招投標程序的適用標準、程序、懲治機制等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2 國有企業實施招投標活動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招投標實施中無論是公開招標還是邀請招標,都有利于更多的投標人參與到招投標活動中,避免了交易對象的局限性;在對投標主體的篩選中可以對投標方案進行綜合比較,能夠打破壟斷,充分引進競爭,實現“同等價格下質量最優、同等質量下價格最低”的招標目的,增加有效供給,有利于國有企業以更少的投入開展經營活動,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
2.2 有助于保證項目建設質量,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通過公正、透明的招投標程序確定項目建設的承包商以及物資供應商,避免了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徇私和貪腐行為,能夠保證資質及專業能力相對較高的投標方開展項目建設過程,更好地保證項目建設的安全性,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國有企業的社會聲譽和公信。
2.3 有助于提高企業內控水平,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
良好的內控體系是規范國企運營,減低業務風險的重要支撐。通過招投標程序確定公司重大投資活動的合同相對方是公司內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最大可能地保證公司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防止個別領導決策,有利于企業內控機制的逐漸完善,推進科學治企,依法治企,降低紀檢監察風險。
2.4 有助于推進國有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市場化商業化運作
招投標程序的開展有助于提高供給質量,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能夠促使企業遵循市場規律,按照市場化需求操作,避免企業內部封閉式經營,符合國家對于國企改革的要求和期望,提高國企的市場化程度。
3 當前國有企業招投標中存在的問題
3.1 招標文件根據意向投標人條件“量身定制”,存在較大傾向性
部分國企為了保持與原有供貨商或承包商的合作關系或為了使新的意向合作方中標,在對一些項目建設或物資采購招標文件的編制中,設定某些意向合作方的專有條件,隨意提高或降低招標標準,為特定投標人量身定制招標文件,故意排除其他投標人的中標可能,促使只有央企、大型國有企業中標,使中小微企業喪失公平競爭的可能,嚴重影響了招投標程序的公正性。
3.2 招標代理機構的中立地位難以確切保障,存在與招標人、投標人串標現象
招標代理機構作為招投標實施中的第三方,應當保持完全的中立地位,但現實操作中存在招標人與代理機構、投標人與代理機構或三者串通定標的現象。或是代理機構按照招標人的指示,制定傾向性的招標文件或公告,使專家評審委員會帶有傾向性的評分,使潛在意向投標人得高分,或是代理機構被招標人所收買,泄露標底,大大提高自己的中標幾率。
3.3 隨意確定招投標的范圍,刻意規避招標或適用招標
我國招投標法及有關的實施條例、各地方執行的具體規定中對必須招投標的適用范圍進行了規定,但具體適用條件不甚明確。某些國企為達到特定目的使用弄虛作假的方式將招投標項目化整為零,刻意拆分建設項目,使應當招投標的項目變成可招可不招,或是促使公開招標變為邀請招標、磋商或是競爭性談判,或是為應對紀檢監察,隨意啟動招投標程序使內定程序表面合理化,既不能達到招投標程序的實施目的,也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3.4 企業內部招投標管理制度缺失,專業部門或人才缺位,企業在招投標中不能有效把控風險
我國《招投標法》某些條款的可操作性不強,并且與《政府采購法》等關聯法律法規的實施缺乏銜接性,需要企業制定內部的細則予以規范。此外,企業中缺乏招投標專業人才也是當前國企招投標中存在的一大問題。項目經辦人員對招投標程序不甚了解,公司法務人員的關注重點也僅是對招投標的有關合同簽署進行把關,對完整招投標程序精通的人員較為缺乏,過分依賴于招標代理機構。
4 解決路徑探討
4.1 創新招投標的開展形式,提高工作效率
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和活躍,為電子招投標提供了大環境,《電子簽名法》的頒布也為電子招投標提供了輔助。通過信息隱藏、安全認證、加密密鑰等技術手段,提高電子招標的安全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串標、定標的現象。并且,電子招投標可以實現無紙化辦公,減少人工材料的遞交,也可組織評標委員會專家利用專屬賬號進行網上打分,能夠大大降低工作成本,減少資源浪費,提高工作效率。
4.2 加強招投標過程中的內部監督,強化國有企業黨委、紀委監督職能,減少腐敗
國辦發(2000)34號文件《關于國務院有關部門實施招投標活動行政監督的職能分工意見》對行業各招投標管理部門進行了分工,確定了“多頭管理”的模式,此為國有企業招投標的外部監管。現代國企經營為有效規避風險,符合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的要求,僅有外部監管是不夠的。加強企業內部監管可強化國有企業黨委、紀委監督職能,由企業承擔審計監督職能的部室來對招投標程序進行全程參與和監督,制作監督記錄或報告,建立反腐投訴機制,對部分領導收取賄賂而串標、定標的問題形成震懾,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
4.3 加強招投標人才培養,掌握招投標過程主動權和知情權
企業的發展關鍵在人才。國有企業掌握國民經濟的重要資源,更應仍應加強對員工的培養與進修,鼓勵項目運行部門工作人員或法務人員學習招投標知識,取得招標師資格。能夠在復雜的招投標流程中對招標代理機構的行動有所監控,防范招標代理機構與投標人串通損害招標人利益,同時能夠自主地開展對比選或遴選的招標活動,降低運營成本,能夠更好地維護企業自身利益。
4.4 強化行業管理和指導,統一行業標準及要求
為保障同行業招投標貫徹執行統一的規范和要求,引導全行業的合理發展,招投標行業應當消除各地方政府及部門關于招投標的監管差異,制定統一的規范性要求。2016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招標采購代理規范》即屬于招標投標行業自律的推薦性標準,填補了我國招投標行業長期沒有專業標準規范的空白,能夠引導招標采購及服務行為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未來應當針對招投標實務操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地修正有關的規范性文件或適時地出臺新的統一性標準。
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的重要支柱,擔負著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任。招投標方式是國有企業重大投資時質優價廉地獲取外部資源的重要途徑,能夠促使國有企業規范經營,穩健發展,因此招投標的實施對國有企業的發展意義非凡,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精力解決其實施過程中的有關問題,以使其發揮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 譚遠東.探析我國國有投資項目工程建設招投標監管制度[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29).
[2] 李福,孫星明.電子招投標系統的安全性體系設計與應用[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8(8).
[3] 丁軍.我國招投標監督管理體制創新的探討[J].生產力研究, 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