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麗 馮梅
摘 要:電影傳入中國后,中國譯制片的雛形開始形成,并逐漸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影視翻譯研究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影視翻譯研究未能引起中國翻譯界的重視。在翻譯領域,無論高校課程設置還是學者研究范圍,大部分都傾向于文學翻譯,真正系統學習或研究影視翻譯的人卻少之又少。這就導致合格的影視翻譯人才相當匱乏。因此,改革傳統翻譯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影視翻譯與翻譯專業人才培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合格的影視翻譯人才,是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符合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關鍵詞:影視翻譯;翻譯教學;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9-0155-02
Abstract: After the film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the prototype of dubbed movies began to form and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cultural life. Therefore, the role of film translation study is becoming prominent.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film translation study failed to draw the attention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Regardless of the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r academic research scope, most people tend to study literary translation, but the branch of film translation has not gained attention. So, the competent translators are badly needed.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s, construct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on the combination of film transla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 for language interpretation and train qualified film translation talents, which is accord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times development and in line with the goal of college English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film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teaching; talent cultivation
隨著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影視翻譯人才的市場需求日益迫切。以市場需要為導向,培養應用型翻譯人才,已經成為當前高校翻譯教學改革的趨勢。然而,效果不盡如人意。翻譯是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學生的一項重要技能,也是社會需求很大的一項技能。但近年來,翻譯人才培養在師資、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改革傳統翻譯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影視翻譯與翻譯專業人才培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很多高校研究的問題,該文章立足于當前高校英語專業翻譯碩士人才培養現狀,根據河北傳媒學院英語專業和翻譯碩士培養實際情況,培養影視翻譯人才,改善目前影視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影視翻譯人才,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國際交流的需求以及信息時代文化傳播的需求。
一、國內高校翻譯專業教學及人才培養現狀
(一)教學理念有待提高
長期以來的錯誤觀念和認識使得在翻譯課的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講授翻譯理論-翻譯方法講解-學生自己練習,參照參考答案講解。而且,教師的講解集中到文學翻譯上。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大部分時間在欣賞,自己動手實踐的機會并不多,長此以往,學生進行的翻譯實踐較少,往往會不敢翻譯,甚至會造成依賴參考答案的后果,課堂中學生參與程度較低。
(二)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脫節
高校英語專業翻譯課程大都是通用類型,沒有特色,有些院校會根據自身學校特色增設一些翻譯課程,但開設影視翻譯課程的院校比較少,大都是工程、航空、計算機、商務翻譯等的課程。而且理論課偏多,沿襲之前的重理論,輕實踐。從開設課程的時間和內容上看,學生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但是課時少,而且翻譯實踐機會很少甚至沒有。課堂教授的內容與學生真正想學的內容存在脫節現象,學生所學內容與社會,市場需求脫節,學生認為課堂所學內容與知識是沒有用的,這些知識的學習對自己提高翻譯能力沒有多大益處,自己的翻譯實踐能力也偷提沒有提高。這樣會導致學生畢業之前所學翻譯知識不夠系統,理論基礎不扎實,尤其是實踐能力差,畢業后不能勝任職業翻譯,如影視翻譯類崗位的翻譯。
(三)課程設置體系不完善
課程設置是指一定學校選定的各類各種課程的設立和安排。目前翻譯專業課程設置體系仍然存在一定問題。課程體系不完整,缺乏理論深度,缺乏應用型課程,教師還是將教學重點反復在翻譯理論與技巧的講解上,缺乏真實情境中的實踐鍛煉機會,這也造成了培養的學生實踐能力差,不能與市場需求接軌。
(四)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方法落后
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是當前很多高校教師存在的教學問題。教師通常給學生提供文本,學生翻譯,對照譯文,然后老師糾錯、講評。影視領域翻譯的教學方法很多也是如此。傳統的“講評法”“糾錯法”使學習變動枯燥,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影視劇的語言相對特殊,如果采用傳統教學,只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
二、構建影視翻譯與翻譯專業人才培養相結合的研究模式
(一)更新教學理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翻譯行業業已進入到信息化、商業化的運營模式。翻譯也要利用網絡時代的新技術輔助翻譯,來為社會服務。教師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掌握新技術,掌握翻譯軟件使用等,不斷提高自己,另外,教師要轉變觀念,做好角色的轉變,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討論者,合作者,組織者,資源的開發者,是教練,是導員,是陪練。使學生能夠“在翻譯中學習翻譯”、“在合作中學習翻譯”、“在討論中學習翻譯”。
(二)確立復合型影視翻譯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影視翻譯的專業特點及特殊性,影視翻譯的教學應更加專業化和職業化,應該與影視翻譯人才培養目標一致,即培養也就是培養既懂英語、懂影視,會翻譯的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也應該與社會發展要求和市場需求結合,因此,應主要分為理論模塊和實踐模塊,并加強實踐模塊的教學與訓練。理論模塊不僅包括一般翻譯史課、翻譯文化課、翻譯策略課、翻譯的工具能力課等,還應增加影視類專業課程,使學生了解該領域的發展歷史、基本概念和知識、影視翻譯的技術工具課。實踐模塊也并不完全是單純的實踐活動,在學生操練,教師點評的過程中,從翻譯與文化及相關知識結合的角度,運用文本分析、媒體研究、語用學等研究成果探討配音語字幕翻譯的技巧與策略。另外,本校的翻譯工作坊課程,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練習的機會,課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在課下花費大量的時間做好開課前的準備工作。開課前,教師提前找好材料發給學生,學生翻譯完成后,提交給老師,在教師授課前,教師將學生譯文進行認真批閱與點評,返還給學生。在課上的,教師會把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歸類。利用課上時間,跟學生探討存在的問題和更恰當的譯法。
另外,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影視翻譯者,扎實的雙語語言功底是必須的。影視翻譯往往會涉獵各種不同領域的知識,對中西方文化素養要求也很高,因此,還應在課程設置上增加漢語類課程夯實學生漢語知識,提高學生漢語表達能力。同時,開設《跨文化交際與翻譯》課程,適當給學生延伸相關文化知識。還要給學生制定了詳細的閱讀計劃安排,指導學生廣泛閱讀中西文化書籍,布置閱讀任務,教師定期進行測試,以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三)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
影視翻譯教學在進行系統的理論知識教授的同時,還要依托、利用現代多媒體“聲、文、圖”并茂的特點,建設翻譯實驗室,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模擬創造交流環境的真實平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和加強互動交流。同時,完整的語境也增強了翻譯訓練效果,也就是說,依托影視字幕的每次翻譯訓練,學生接收圖像和聲音信息,又置身于影片語境,這些對白場景有助于學生掌握翻譯策略,準確理解原文語境,正確進行雙語轉換。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參與性、積極性高,學習效率自然就高。
當代的翻譯教學不僅要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教會學生基本的翻譯技巧,還應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和雙語交際能力,教師應該利用影視本身的特點,寓教于樂,與時代相結合。單純的文字講解無法活躍課堂氛圍,也難以帶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老師的教學方法得當、學生的學習方法正確,學生的能力自然就會提高。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狀況在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應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加大力度,為教師提供外出學習,培訓和交流的機會和平臺。同時,也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翻譯水平,鍛煉教師的翻譯能力。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邀請知名專家或具有豐富翻譯經驗的業界人士來學院講學,教師提供更多機會面對面交流或翻譯實踐指導。學術活動拓寬教師的視野、也使教師切實感受到專家學者的學術魅力。其次,派遣教師參加全國性質的相關學術會議和研討班,教師們認真學習,及時掌握了該學科前沿知識,是教師增長了見識,積極投身到教學實踐與科研活動當中。另外,學校為教師提供了較多的翻譯實踐機會,包括學術講座的現場口譯,和藝術節等活動的陪同翻譯等。如倫敦前非市長來校講學,教師擔任現場口譯,美國康斯坦斯教授來校講學,教師擔任現場口譯等。
除了自由教師的培養外,學校還可以外聘請一些影視翻譯經驗豐富的業界人士或者影視翻譯領域專家擔任外聘教師或以講座形式給學生授課,給學生盡可能提供更多機會進行面對面交流或翻譯實踐指導,這樣學生能得到更專業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外,更直接、更全面的認識影視翻譯這個領域。
(五)拓展實踐渠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翻譯學習,實踐是重中之重。以往的翻譯教學,有教材陳舊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式等客觀原因,造成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興趣不高,翻譯實踐活動進行的較少,而且往往會流于形式。該模式較為突出的特點就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翻譯實踐機會,努力建立“課內+校內+校外”的實踐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翻譯實戰機會。一方面,讓學生注冊成為翻譯公司譯員,親自實踐。另一方面,借助本校特有的專業特點,將影視學院學生、動畫學院學生拍攝的作品,進行翻譯實踐。同時一年一度的傳媒藝術節為學生提供了國內外大量的素材。再者,學校成立了“影視翻譯培訓與服務中心”,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平臺。最后,學校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擔任學術會議或講座的口譯和陪同翻譯。鍛煉學生真實場景下的翻譯能力。
三、結束語
教學模式是英語人才培養的搖籃,也是當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構建影視翻譯與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翻譯學科建設,推動影視翻譯人材培養模式改革,為社會培養合格影視翻譯人才,將促進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的不斷完善,這必將對本省文化海外傳播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乃瑞華.復合型文化翻譯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為陜西經濟發展培養專業翻譯人才[J].教育教學探索,2014(12).
[2]王玉秀.文化“走出去”戰略背景下高端翻譯人才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14(23).
[3]吳 .翻譯能力建構與中譯外人才培養[J].外語學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