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我院當前學生管理工作詳細的分析,從而闡述了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解決學生管理問題的一系列的對策,希望此觀點對其他高職學院的學生管理工作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學生管理;管理理念;以人為本
近年來,因高校擴招,學生基數迅速龐大,學生規模大,管理時間長,涉及面廣,且學生管理的問題日益增多,因此,在普通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學生管理是一項任務繁雜、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我們在管理中總是避免不了這樣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應該引起管理工作者足夠的認識和警惕,要不斷改進管理手段和對策來進行管理工作,不斷提高管理效率。
一、 我院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1、 強調制度本位,忽視學生本位
各普通高校的規章制度都是各高校通過實踐調查,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嚴格制定的,為井然有序的規章制度是有效實施教育的基礎,諸如學籍管理方法、學生獎勵條例、考勤請假規章制度對學生的日常管理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缺點就在于,我們的制度的制定并沒有符合“人性化”管理的準則,并沒有更多地將學生成長的切實利益融入規章條例中去,忽視了學生的利益和權益。
2、 學生工作形式化,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現行的工作中,容易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我們要求所有關系到學生的各個部門,其工作最后的重點都要落在學生身上,從而忽略了對于學生成長最關鍵的部分,比如在學生心理開導、專業方向的選擇上,以及就業指導工作上就存在著很大的疏忽。
二、完善我國普通高校學生管理的基本對策
1、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是前提
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以人為本,因此,我們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就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① 明確學生在學校中的主體地位為重中之重。
只有把學生作為主體,把學生放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上,才能真正凸顯“以人為本”的管理體系,才能讓管理工作者有效地進行組織計劃和決策以及實施各種管理工作。把學生作為管理的主體有兩方面的重要內涵:一是把學生當“人”去看待,努力替學生著想,為他們創造實現自我的條件和機會; 二是讓管理工作者明確地體會到學生主體的重要價值,才能更加順利地開展管理工作。
②堅持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
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明確學生與學校的關系,堅持以學生為主的管理理念,因為學生作為消費者的地位,使他們更加追求自己的利益訴求,這就要求學校要不斷地采取各項措施來培養學生的發展潛力。管理工作者要積極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尊重他們的個性,充分引導和發揚這些個性,并在工作中付諸實現。管理工作者應當堅持因材施教的管理理念,根據不同學生在不同時期的生理和心理上特點上的類別和層次,加以正確地引導和規范,使其正確發展。
③增強高校管理工作者的服務意識。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官本位、權力本位的封建思想的約束下,管理工作者很難認識到管理就是服務,因此,導致管理工作者與普通師生員工之間長期形成被管理和管理以及被服從與服從的錯誤理念。在管理工作中,學生往往是被領導和被管理的關系,因為大多數學校領導和教師往往是以掌握教育權威的高度身份自詡,所以才導致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以及開設的新課程沒有學生問津,學生只能被動地去適應。高等教育在不斷地發展,在學生權利日益受到重視和尊重的今天,管理工作者必須樹立“服務為主,學生至上”的全新理念,摒棄舊的傳統觀念,為學生的合法權益提供有力的保證,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快捷、優秀、方便的服務。盡自己的能力為學生解決一切生活困難和實際問題,少說空話多辦實事,全心投入到學生的健康發展的工作中去。
2、建立正確的學生觀,盡全力服務和教育好學生
管理工作者的學生觀正確與否,直接左右著學生管理過程是否真正能成為“師生交往同發展的過程”,管理工作者的學生觀包括學生責權觀、學生差異觀、學生主體觀、學生發展觀。國內有許多專家一致認為,學生觀的建立常常是與這個國家傳統文化、經濟和政治體制緊密聯系的,如師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校的關系。
真正正確的學生觀就是要求管理者要到學生中間去,主動地去關心他們、了解他們、關愛他們、時刻謹記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準則。傳統觀念里的管理工作者總是要高高在上,凌駕于學生之上,通過制度條例、控制、規訓等方法來實現管理,而以學生為主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工作者的角色要轉化過來,從管理變成服務,更加注重引導和啟發激勵等方法的運用,讓學生漸漸地形成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性循環,讓學生主動自覺地樹立自己的發展目標,樹立為人處世的責任感和價值觀。確立以學生為管理主體的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往往影響著管理的有效性,所以管理工作者更加應該從管理觀念上進行思想轉變,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①要給學生以自尊,把學生看作一個正常的社會人。滿足他的自尊心,不能總是把他當作孩子或者士兵,在傳統的管理理念里,我們總是要求學生和士兵一樣必須嚴格服從命令,往往會忽略學生的自尊需求。所以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極其重要,即“把學生看作一個社會人,平等看待他們,尊重他們,給學生自尊心”,讓學生自己成為管理自己的主體,充分發揮和鍛煉其主動能力和創造能力。
②大學生正處于一個認識和學習新生事物、新知識的特定階段,常常受到種種因素的左右,作為學生難免會犯錯,管理者不能以“一棍子打死”的錯誤觀念來對待學生的錯誤,而應當積極地把錯誤當成一種教育的財富來正確引導學生,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③ 一定要對學生實行個性化管理,因為這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表現,每個學生在其人生道路上因為個人接受信息和知識以及經驗的不同,所以在對待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角度立場迥異,這就是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深刻了解這一差異的情況下,普通高校在學生的管理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不科學管理方法,普通高校的學生往往具有這樣的特點,他們雖然成績一般,但是他們擁有明顯的個性特點,思維跳躍,特長愛好較多,這是他們與重點高校學生之間的區別。
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時刻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因材施教,實行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管理。這就要求,管理工作者針對學生的客觀條件,進行有針對性的計劃、組織和協調等工作。總而言之,就是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將人性化教育做到極致。
作者簡介:李金寶(1967----),男,漢族,黑龍江省大慶市人,實驗師,主要從事廣告設計與制作,攝像,視頻編輯等。
(作者單位:(大慶職業學院計算機應用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