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 要: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是銀行主動負債的一種創新型金融產品,對利率市場化的進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金融體制的改革以及宏觀經濟形勢的發展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我國在大額存單方面有過失敗的教訓,如果重新啟動大額存單需要借鑒國外的成功案例,準確把握我國市場的定位,會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 金融改革 利率市場化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1(c)-050-02
我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的初始階段,曾發行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因為市場體制還不夠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也不夠健全,最后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沒有能夠按照預期的標準發展,最終以失敗告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金融市場呈現良性發展的狀態,2010年5月14日,中國工商銀行紐約分行成功在美市場發行了第一筆大額可轉讓存單,標志著我國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重新啟動,我國可以將大額存單作為利率市場化的切入點,推動我國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和完善,以及社會經濟的穩定可持續增長。
1 現階段重啟我國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的意義
1.1 有利于推進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
利率市場化是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有助于社會市場中的資金和生產要素得到優化配置,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利益。在2004年,中國人民銀行適度放寬了貸款利率的浮動空間,適當地下浮了人民幣的利率,允許人民幣存款利率上浮和取消貸款利率下限。在十二五期間我國有力地推進了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明確確立市場在社會主義市場中的價格決定性地位。大額可轉讓存單利率較高,能幫助銀行吸引更多的短期資金,成為社會市場經濟環境中一種重要的投資工具,對銀行資金來源的穩定性起到積極的作用。
1.2 增強銀行貨幣調控能力,優化銀行負債結構
2008年發生過一次較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我國政府為了刺激我國經濟的增長,適度放寬了貨幣政策,但是貨幣發行量的增加,導致我國貨幣供應量迅速增長,大量信貸貨幣流入房地產市場,出現了房地產泡沫,另外一種經濟現象就是我國出現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對國民經濟水平的增長帶來了負面影響。重新啟動我國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可以有效地增強銀行貨幣調控能力,有效吸納社會市場上的閑置資金,對穩定市場物價和緩解通貨膨脹帶來的負面影響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加強國家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近年我國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豐富了人們投資理財的渠道,導致我國很多銀行儲蓄資金流出,銀行吸納資金的能力逐漸變弱,也就從側面反映銀行的貸款能力會被削弱,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的重啟,銀行可以重新掌握主動權,增強銀行管理負債的主動性,拓寬銀行自己的吸納渠道,優化銀行的負債結構。
1.3 有利于投資者的流動性管理,為資金提供良好的流動渠道
重啟我國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可以讓投資者在有盈余資金時,購進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獲取較高利率的收益。并且投資者如果急需資金的時候,可以出售或者轉讓大額存單,過去持有大額存單的投資者如果急需用錢,通常選擇提前支取。對此,部分銀行采取了靠檔計息的優惠政策,按照已滿期限計息。比如購買一年期大額存單,到了7個月時提前贖回,則前6個月可以按照半年期存單票面利率計息。不過,也有個別銀行規定,大額存單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基準利率計算利息。轉讓功能推出后,未到期的大額存單多了變現的渠道。如果持有人找到下家,可以一起到銀行網點辦理轉讓手續。不過轉賬價格由雙方協商決定,銀行只提供轉讓平臺服務,不進行轉讓價格指導。大額存單的購買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資金運行狀況,優化自己的資金組合方式,有效地促進了資產的流動性功能。尤其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可以豐富投資者的投資選擇,減少閑置資金流入房地產等行業,產生經濟泡沫。其次,充足的資金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是相對應的,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作為新型的金融工具,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促使貨幣市場又出現新的子市場,激發投資者的投資動機,實現貨幣市場資金的充足,最大程度地為資金提供了良性的流動渠道,并保證市場、投資雙方的協調一致。
1.4 有利于貨幣市場的縱深發展
重啟我國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可以有效地促進回購交易,是央行良性操作市場的工具,有助于貨幣市場的形成?,F階段同業拆借市場中交易期限結構向短期化發展,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可以與同業拆借市場形成互補,推動了利率市場化改革,對貨幣市場的縱深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2 重啟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建議
2.1 做好市場定位
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是貨幣市場的重要金融工具,其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和收益性,成為市場競爭中的核心保障。現在我國社會經濟市場中存在大量的閑置資金,閑置資金流入市場和流出市場的速度都比較快,所以在限制資金流向市場之前,應該抓住時機,最大程度地獲取經濟效益。所以我國重啟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首先要準確做好市場定位,把投資群體定位在大機構和大企業身上,因為在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啟動的初始階段,各個經濟要素更加注重的是收益性,將大機構和大企業作為大額存單發行的主市場,可以在引導投資群體追求最佳收益的同時,提高大額存單的流轉動力。
2.2 適度放寬利率浮動幅度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交易成本具有流動性的特征,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的利率通常低于企業債券利率,國家應該制定科學的利率,放寬利率浮動幅度吸引投資者購進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實現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利率市場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率浮動初期應該加以適度的限制,保證較小的利率上浮的幅度,隨著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的逐步發展,逐步放寬限制,最終利率完全開放,并且大額存單票面利率不應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保持更多的市場份額,防止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發行單位出現較大的付息壓力,制約我國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化的進程。
2.3 拓展流通市場與擴大交易參與主體
我國社會經濟結構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著明顯的差異,并且受到我國傳統消費習慣的影響,我國個人和社會企業一般是掌握儲蓄資金的主體力量,這樣不利于提高我國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流動性。所以國家應該積極調動社會群體和企業的投資積極性,購進大額存單,推動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的形成。例如,美國主要是通過證券機構和商業銀行進行直接交易,我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的初期,利用這種模式最終以失敗告終,反映出這種交易方式在我國是行不通的。我國應該以基本國情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可以依托交易所的交易結算系統進行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的交易流通。
2.4 建立健全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發行市場的監管制度
要做好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的重啟準備,就需要制定嚴格的大額存單發行制度和監督制度,對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的發行單位進行嚴格的規范,例如,發行的規模、發行的方式,以及發行的期限等。加大對不符合規定的發行單位的處罰力度,促進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的自我完善和健康發展。同時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發行單位應該主動配合國家的管理,以及法律法規的約束,促使我國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良性運轉。
3 結語
綜上所述,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對利率市場化的進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的發展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我國應該認識到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增強銀行貨幣調控能力,優化銀行負債結構,為資金提供了良好的流動渠道,推動貨幣市場向縱深發展的重大意義。重啟我國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匡濟.基于國際經驗的我國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運行機制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4.
[2] 蘇昌蕾.關于重建我國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的思考[J].金融發展研究,2011(03).
[3] 霍青.中國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再試水的原因分析[J].商業經濟,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