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發靈
摘要:隨著國際化的進程和素質教育的推廣,只重視詞匯、語法和閱讀的傳統英語課堂越來越難以幫助學生應付日新月異的考試和競爭。只有轉變思維,把英語思維廣泛的運用到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寫作中去,才能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常見的問題,指出英語思維在英語寫作中的重要性,提出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寫作;英語思維;培養策略
一、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現狀及問題
寫作過程是思維過程。思維能力是一種輸出能力,即思維主體對思維加工結果的輸出,在語言方面體現為語言表達能力。高中生在寫作時容易寫出“中式英語”,除了受詞匯量,英語水平的影響之外,更多的是思維尚未從“漢語思維”轉化為 “英語思維”。筆者在實踐中收集了一些中國特色的英語表達,現羅列如下:
1. I very welcome you to China.
2. Im very willing for you offer guide service.
3. Its a have trip good place.
這三個句子的錯誤就在于學生在寫作時直接用漢語思維方式進行。按照漢語語序理解,每個句子都很規范。但如果用英語思維來考量,則不符合英語思維和語法。例1我們通常表達為Welcome to China.多余的I和you為漢語思維在英語寫作中的畫蛇添足。 而例2中學生想表達“為你提供導游服務”所以加了個for,語序也是漢語語序,應調整為Im very willing to offer you guide service.例3中學生沒有搞清楚中文和英文狀語的位置,英語中狀語通常放在句首或句末,因此句子調整為Its a good place to have a trip. 從以上學生在寫作中易犯的錯誤可以看出,學生英語思維能力較差,教師應當在寫作教學中注重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英語思維在英語寫作中的重要性
思維是人類社會的共性。用外語進行思維是一種重要的外語教學措施,是外語學習的新視角。蔣楠(2004)提出了一個公認的外語思維的定義,其中認為外語思維的本質是沒有翻譯過程而直接進入外語思考。
英語寫作是語言綜合能力的體現,是基本的英語技能之一。詞匯量、句式結構、段落結構、篇章結構以及寫作策略是進行寫作的必備條件。
在英語寫作過程中,英語思維非常重要。英語思維,即英語的掌握程度與母語一樣,可靈活地使用流利的、純正的英語表達所思所想,形成本能的、條件反射式的思維方式。曾有學者實驗研究發現,在英語寫作中,母語思維參與量越大,被試者得分就越低。英語思維參與量越大,被試者得分就越高。高中英語寫作過程中,英語知識水平、認知結構對英語寫作水平有重要的影響,英語思維能力的廣泛性、靈活性、深刻性等特點對英語寫作意義重大。
三、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理解漢英語言差異
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時,應當首先讓學生理解漢英語言的差異。中國人和西方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因而在語言表達發面也便存在著差異性。漢語是“意合”語言,句子結構松散、多短句、沒有形態的變化。而英語是“形合”語言,語言結構層次嚴密且整齊、邏輯性強、有形態上的變化。這是英漢兩種語言的主要差別。此外,筆者認為英語還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西方人在習慣把重要的東西放在前面說,而把那些定語、狀語放在句子的后面,從而構成了句子的尾重,即英語的“尾重原則”。其次,英語句子的主語都是確定的,而漢語中經常會出現無主語的現象。英語句子的主語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動名詞短語,所以如果在構思中形成的漢語沒有主語,首先要找出一個主語。第三,中西方語言的另外一個區別就是時態問題。英語中有不同的時態,描述一件事情的準確性和一定情感的表達都要由準確的時態去保證
(二) 注重打牢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
對于英語寫作水平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學生的英語認知結構和知識水平。英語寫作要想寫好,就需要具備良好的英語思維能力,具體涉及到對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和廣泛性。要想提高教師的英語思維能力,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不同的方法,來逐步提高學生英語思維的靈敏性和創造性,進而不斷提升其英語寫作水平。要牢牢掌握住英語基礎知識,這樣才能有更高的英語認知結構和英語知識水平。學生學習英語詞匯,關鍵就是要將英語基礎知識牢牢掌握。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對單詞教學予以高度重視。同時,教師應當詳細、有效講解語法知識點和英語句子結構,讓學生掌握語法知識,學會分析句子成分,這對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
(三)強化英語語言課堂輸入
英語語言的課堂輸入所要達到的效果是充分調動學生以英語思維進行學習的積極性,積極創造英語思維的學習環境。
首先,強調對英語口語的輸入。教師要在最大范限度內以規范、流暢的英語口語組織教學,盡量減少母語的介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思維的環境。 其次,以多樣的情景設置調動學生積極性。模糊課堂內外的界限,盡量將教學引入更為廣闊的情景之中,通過精心預測教學活動,預設教學方案,追求課堂的動態發展,關注學生英語思維的偏差并做出適時的調整。教師可以創設不同的交際情境。
四、結論
教師應該根據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其英語寫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來開展教學,研究高考作文的最新動向和能力要求,以加強英語文化教育為基礎,強調對英語語言的輸入,以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語言環境等多個方面做出有效的適應性調整,逐步建立起學生對英漢思維差異性的敏感性,逐步調動高中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英語思維能力,樹立他們對寫作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
參考文獻:
[1]蔣楠.外語概念的形成和外語思維[J].現代外語,2004.
[2]連淑能.論中西思維方式[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高教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云南省廣南縣第四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