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瀅 趙煒
摘 要:“互聯網+”是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提升的新的模式,也是現代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企業已基本實現了信息化的普及應用,并已開始了以供應鏈系統為核心的企業“互聯網+”進程。但在這一過程中,還存在著缺乏定制性的個性化系統、硬件防護不足、供應鏈系統的后期運行支撐力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互聯網+” 供應鏈系統 企業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8(a)-176-02
“互聯網+”是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提升的新的模式,它將互聯網與工業、農業、商業、金融業等全面融合,通過創新改造,讓傳統行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創造出新興的發展形態,讓企業在信息時代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而“互聯網+”不僅是傳統企業實施提升改造的重要手段,也是現代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助力。
在“互聯網+”企業的系統實施中,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的計劃、生產、倉儲、物流、資金流等數據的流動,也包括企業間的合作、資源的配置等一系列的數據流動,即要構建企業的互聯網絡,企業的供應鏈系統將是企業信息系統運作的核心。
1 以供應鏈為核心的企業“互聯網+”發展現狀
1.1 企業網絡普及率高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企業已基本實現計算機的普及應用。截至2016年12月,全國使用計算機辦公的企業比例為99.0%,企業互聯網辦公的使用比例為95.6%,通過固定寬帶接入方式使用互聯網的企業比例為93.7%,特別是隨著近年來移動設備的普及,移動網絡的應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過移動寬帶接入互聯網的企業比例從2011年的10.9%達到了2016年的32.3%。
1.2 企業通過網絡獲取、使用信息比例高
在接入互聯網的企業中,各項信息類應用均得到了很好的普及。截至2016年12月,建立和使用企業郵箱的比例達到63.7%,發送或接收電子郵件的比例達到91.9%,有77.0%、73.3%、63.6%的上網企業通過網絡了解商品或服務信息、發布信息或即時消息、從政府機構獲取信息。86.4%的上網企業使用網上銀行;82.3%的上網企業在互聯網上與政府機構互動、在線辦事;分別有61.7%和31.9%的企業開展網絡招聘、在線員工培訓。
1.3 部分企業配備互聯網絡相關人員
隨著計算機使用率的提高,網絡接入率的驟升,企業對互聯網不僅局限于平時的辦公使用,而是配備了專門的網絡人員進行網絡的業務推廣、開發、維護等工作。截至2016年12月,有42.4%的企業在基層設置了互聯網專職崗位,特別是100人及以上規模的企業設置專崗的比例均超過50%。有32.9%的企業設置了互聯網相關工作的專職團隊,負責互聯網運行維護、開發或電子商務、網絡營銷工作。
1.4 供應鏈系統應用獲得認知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已讓更多的企業認識到簡單的辦公軟件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生產管理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供應鏈系統,特別是大中型企業,均開始構建自身的以供應鏈系統為核心的信息化系統。截至2016年12月,有60.0%的企業部署了信息化系統,其中分別有50.4%、28.2%、25.9%的企業建有辦公自動化(OA)系統、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和客戶關系管理(CRM)系統。
1.5 近半數的企業利用互聯網絡開展實際業務
網絡為企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采購銷售、支付收款等渠道。截至2016年12月,全國開展在線銷售的企業比例為45.3%,開展在線采購的企業比例為45.6%,得益于互聯網金融、云服務等新興企業級服務市場的發展,服務于企業采購的電子商務平臺正在向集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于一體的綜合性供應鏈協同服務平臺轉型,企業的在線采購流程更加便捷、安全。
2 以供應鏈為核心的企業“互聯網+”發展的問題
2.1 缺乏定制性的個性化系統
目前的供應鏈系統軟件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固定模式的,或是比較適應國外企業生產管理需要的。而對國內企業來說,由于企業生產產品不同、流程不同,管理方式也不盡相同,同種模式的管理系統軟件并不適用于所有企業。特別是對于大型企業來說,未來集團化的趨勢,不僅要考慮單個企業供應鏈的需要,還要考慮整個集團的融合管理,因此定制性的個性化系統是目前許多企業實際需要的。
2.2 硬件防護方面重視度不夠
目前大多數企業都已經關注到了網絡安全問題,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16年12月,有92.4%的企業采取了基本的網絡安全防護措施,在網絡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也隨之不斷增加,付費使用安全軟件的企業比例比2015年提升了25%。但對于硬件的防護重視度還不夠,相比于66.5%的軟件防護企業比例來說,硬件防護的9.5%和軟硬件集成防護的22.3%的企業比例還略顯不足。
2.3 企業員工供應鏈系統應用掌握程度不足
企業實施“互聯網+”計劃,裝備供應鏈等系統軟件,系統的使用者就不僅僅是企業的信息專業人員,而是要擴展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包括計劃、生產、管理、營銷、倉儲、財務等所有供應鏈條上所涉及的人員。企業員工對計算機的使用水平如果還只停留在打文件、制表格等簡單的辦公應用上是遠遠不夠的,每個人員都必須掌握自己部門的供應鏈系統使用方法,才會保證整個供應鏈系統的良好運行。
2.4 供應鏈系統的后期運行支撐力不足
供應鏈系統后期的運行主要體現在二方面:一是企業對供應鏈系統的應用,二是軟件提供商后期技術支持服務。目前企業對供應鏈系統的應用還處于逐步摸索的過程中,大數據時代的大趨勢下,企業管理者已開始逐漸接受信息管理理念,但企業員工在供應鏈系統的實施中還會出現不能夠熟練掌握系統應用的問題,如部門間銜接不暢、數據錄入不及時、數據錯誤等。還有一些軟件商更加重視前期的推廣,而忽略了后期技術服務的重要性。
3 推進以供應鏈系統為核心的企業“互聯網+”發展的建議
3.1 鼓勵技術創新,為企業定制個性化的管理系統
建議系統開發商加大投入進行技術創新,滿足不同規模、經營性質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定制化的系統應成為支撐企業研發、供應鏈、生產、銷售、財務,多地區、多工廠業務協同、統一集團運營管控的業務系統平臺,體現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的特點。而針對大型、特大型企業,系統軟件應該能夠滿足由單一企業管理發展到全面集團化管理階段的需求,實現集團供應鏈協同管控、集團生產計劃協同管控、集團銷售協同管控、集團財務協同管控,通過財務、生產、供應鏈、銷售、庫存等分析主題構建數據模型,把集團各系統各主題數據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數據分析,輔助公司決策。
3.2 加強硬件安全防護
硬件是組成網絡系統的基礎,它與軟件系統一樣,也存在著許多安全性的風險。如硬件有可能遭受人為的或意外狀況的損壞;未設置密碼的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會受到互聯網黑客攻擊,服務器或交換機可能會被別人控制,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因而硬件的安全防護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議企業一方面加強對機房的管理,保證硬件系統的環境安全、設備安全;另一方面安裝硬件防護軟件,設置必要的密碼保護,明確分層管理權限,防止黑客的入侵。
3.3 通過培訓提高企業員工信息應用水平
供應鏈系統涉及產品設計、生產計劃、生產運行、管理、財務、倉儲、物流等多個部門,而且各個部門間是相關聯的,數據、計劃也是統一共享的,如果一個部門出現了問題,將直接影響其它部門數據的準確性、計劃的實施,進而影響整個系統運行的效果。因而企業在配備了供應鏈等系統后,應該由軟件提供商對各部門的使用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提高企業員工的信息系統應用水平,以期讓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更好地運行。
3.4 建議軟件企業提供“跟蹤性”的后期技術服務
軟件作為一個商品,與普通的實物商品一樣,有一個銷售的過程,需要后期的保養維修。但它又比實物商品更加復雜,因為它的使用者狀態在不停地變化,而它也必須隨之改變。因而軟件商不僅需要與實物商品的銷售商一樣,在產品出現問題的時候進行維修,還要對產品使用者進行跟蹤性服務。安排專門人員進行針對性地系統維護,在企業產品發生變化,企業形態發生改變的時候,將信息及時反饋給軟件開發部門,由開發部門對系統軟件進行改進升級,隨時滿足企業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許多軟件企業在前期的開發銷售中投入都比較大,但卻常常會忽視了后期的技術支持,事實上,客戶的使用滿意度,后期的軟件磨合度才是企業是否會選擇某一軟件系統的關鍵。
3.5 提高對企業內部專業人才的重視度
能夠使用大型信息管理系統的企業大多處于大中城市,生活成本較高,生活壓力較大,因而許多信息專業人員由于福利待遇及薪資水平等問題出現了流失。許多企業從國內外高薪聘請高學歷的專業人員,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財力,但由于這些人員對企業的整體狀況不甚了解,需要一段時間進行磨合。實際上大多數企業都已擁有專業的信息技術人員,不如對現有人員進行重新整合任用。針對專業人員流失的狀況,建議企業制訂人才激勵政策,對現有信息技術人才的福利待遇及薪資水平等予以提升,在企業員工無生活后顧之憂的條件下為企業的“互聯網+”發展提供更好地服務。
參考文獻
[1]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國互聯網絡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7(7).
[2] 林荷,鄭秋錦,陳佑成.“互聯網+”背景下傳統企業轉型O2O電子商務現狀與對策[J].宏觀經濟研究,2015(12).
[3] 馬蕾.“互聯網+”時代下的傳統企業戰略轉型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