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巍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共享經濟發展得如火如荼,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針對在共享經濟中國家法律不健全、道德機制不完善、納稅主體難以確定的問題。本文采取文獻梳理法,提出法律應覆蓋共享的全部方面,明確法律責任,嚴厲打擊違法分子;完善信用評估體系,提高不道德事件的成本,讓共享經濟更文明;創造一個包容開放透明的環境,鼓勵創新創業,為社會發展注入更多源動力;提出投資狂熱會引起泡沫經濟,投資需認清現實的建議。
關鍵詞:共享經濟 互聯網 網絡監管
中圖分類號:F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8(a)-178-02
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十三五”期間“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并主推讓共享經濟成為國家經濟戰略。共享經濟是指以獲取一定報酬為目的,基于陌生人實現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在共享經濟探索的10年里,其中也出現了經濟、社會、政治等問題,共享經濟模式細節構建不夠完善。本文針對現實中發現的或者被媒體報道出來的共享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了共享經濟出現各種問題的原因,并提出針對性意見,利用共享經濟的優勢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提高資源利用率,為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參考價值,為社會實現經濟轉型向更優化的結構發展提供助力。
1 共享經濟的發展條件
1.1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
互聯網平臺作為共享經濟的第三方,能為共享經濟活動提供技術支撐,是整合共享信息的基礎,把商業模式向低成本推進。20世紀末期,中國互聯網技術難以為共享提供技術支撐,共享的信息不能及時有效地在交易雙方之間傳遞,共享經濟難以發展。如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利用大數據技術聯絡供給方和需求方,覆蓋范圍廣泛,基本包含了社會各個階層,觸網即可參與共享。
1.2 消費者觀念轉變
在2008年世界次貸金融危機浪潮的沖擊下,國內經濟發生巨變,通貨膨脹的壓力讓百姓勒緊了自己的錢袋子。傳統經濟模式的高成本消費讓消費者望而卻步,環境的變化讓消費者探索新型節約的消費模式。人們發現只需要“用得起”不需要“買得起”,商品的使用價值才是首要的,思想從古老消費理念“占有”中解放出來時,車子、房子、技能都可以與別人共享,不必擁有。共享交易過程中是商品使用權的暫時轉移,在完成消費的同時節約交易成本,契合消費者的價值觀,能被消費者廣泛認可。
1.3 產能過剩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短缺經濟已經不復存在,產能過剩成為一個新問題,越來越多的物品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而共享活動中主要是將閑置的資源共用或再次出售,比如高校中的跳蚤市場、淘寶上的閑魚、住宿領域的Airbnb,解決了物品利用率低的問題,循環利用節約環保,并且人們可以從中獲利。
2 共享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法律法規不完善
國家法律是跟隨社會發展趨勢而不斷完善的,存在著滯后性,只有當社會開始進入新的模式出現了新的問題法律法規才能做出相應的調整。共享經濟是新型的經濟模式,法律對于共享經濟來說存在真空部分,面臨著稅收主體不清,企業、個人責任不明,網上約車、約房的安全保障性低,用戶的信息和隱私泄露等問題。同時,因為沒有對于共享經濟嚴格的法律監管規則和進入市場的門檻太低,對于供應方的資料和其他方面審查不嚴格,導致市場混亂并且缺乏安全保障,如食品共享行業出現了消費者中毒的事件。
2.2 信用體系不健全
信用是共享活動的基礎。目前我國社會信用管理體系處于低級的階段,不能消除公民共享時的信用危機,國內共享平臺的信用成本遠高于社會征信體系完善的國家,這背后的信用危機這也限制了共享經濟的發展。此外,共享經濟中個人信用評估不完善,無法對每個人共享情況與共享質量進行明確的追蹤監測,增大了交易的風險。
2.3 創新能力不足
雖然共享經濟已經擴展到生活中各個領域,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創新能力不足,存在著大量的模仿和復制。對共享單車而言,市面上存在的共享單車種類很多,但是被消費者熟知的就只有兩三個品牌,無論從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還是車輛設計都大同小異,大多數企業都是時代熱潮下的跟風,創新含量不足。
2.4 瘋狂投資帶來泡沫憂患
共享經濟創業備受社會關注,成為社會追捧的熱點,各個投資商都爭先恐后的投資共享經濟項目。豬八戒網在2015年獲得了C輪融資26億元,快的也在2015年獲得D輪融資6億元,Uber到2015年3月已經累計融資59億,這些少則百萬多則上億的資金給共享經濟注入了原動力,但是除了這些龍頭企業之外一些小型企業只是用共享經濟的噱頭,只為了吸引資金,并不能實際盈利,造成經濟泡沫。
3 推動共享經濟更好的發展的建議
3.1 補充針對共享經濟的法律法規
國家應該根據實際國情對有關法律法規作出相應調整,補充針對共享經濟的空白部分完善法律體系,明確共享活動中商品所有權的擁有者,劃清企業、個人的社會責任,確定納稅主體。加強有關部門的監管工作,提高第三方進入市場的門檻,嚴格檢查有關材料和商品質量問題,尤其是食品行業共享,重視食品安全。
3.2 健全個人信用體系
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健全個人信用體系。要全面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根據個人參與共享情況形成檔案,建立網上信用評估系統,并根據個人信用表現評出等級,為共享經濟活動提供參考。國家也完善社會征信體系,提高國民彼此信任感,為共享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
3.3 創造開放環境,鼓勵創新創業
首先政府要鼓勵創新,創造一個開放自由的環境,實現“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為社會的革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同時,新興企業可以借鑒龍頭企業的經驗,但是不能全部照搬企業模式,要有自己的創新的理念和設計,用特色吸引消費者。
3.4 認清現實,謹慎投資
現在共享型企業已經成為社會的熱點,引發的資本狂熱也引人擔憂。進入市場的門檻低,導致新入企業魚龍混雜,不乏有不法分子卷財逃跑的現象,這告誡投資商在投資的時候需要認真審視公司本身的實際盈利能力,認清現實,謹慎投資,防止泡沫經濟出現。
參考文獻
[1] 阮曉東.共享經濟時代來臨[J].新經濟導刊,2015(04).
[2] 鄭志來.供給側視角下共享經濟與新型商業模式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6(06).
[3] 張紅艷,范嵩,王希,等.互聯網共享經濟模式分析[J].現代商業,2016(01).
[4] 盧希鵬.隨經濟:共享經濟之后的全新戰略思維[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22).
[5] 丁元竹.推動共享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基于對國內外互聯網“專車”的調研與反思[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02).
[6] 陳思,劉夢冉,劉玥歡.淺析共享經濟模式[J].現代商業,2017(04).
[7] 馬廣奇,陳靜.基于互聯網的共享經濟:理念、實踐與出路[J].電子政務,2017(03).
[8] 馬強.共享經濟在我國的發展現狀、瓶頸及對策[J].現代經濟探討,2016(10).
[9] 益言.共享經濟發展簡介[J].金融會計,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