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摘要:高中階段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長期埋頭于書本不僅造成了身體上的疲憊,更帶來了心理上的焦慮,因此適當的體育鍛煉對于優化學生的心理環境,提高學生思維靈活度、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高中階段,多數體育教師都習慣于利用統一體育運動內容指導學生參加鍛煉,這對學生的個性化運動需求產生了一定壓抑,基于此,本文從分類教學的角度出發,結合實際對分類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實踐進行探究。
關鍵詞:分類教學模式;高中體育;教學實踐;應用
一、分類教學模式與高中體育教學
體育是高中階段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尤其是對于學業負擔、心理負擔過重的高中生而言,高考的壓力往往讓他們身心俱疲,而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夠緩解身體上的疲乏,重新煥發活力,還能夠促進思維的靈活,堅定學習的信念,進而提高學習效率。但是目前的高中體育教學情況并不理想,不僅由于學生爭分奪秒的學習,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專業課上,還由于千篇一律、整齊劃一的體育項目難以符合大部分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從而影響了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針對這一問題,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分類教學模式為高中體育教師改善體育教學質量提供了新的途徑。簡單來講,分類教學就是將學生集體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并因材施教為不同類別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體育運動項目。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分類教學模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善體育鍛煉效果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類別,豐富課堂體育項目,這樣就突破了傳統體育教學中籃球、足球等常見的運動項目,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提供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甚至藝術體操、健美操等內容,從而滿足學生,尤其是高中女生的運動需求;此外,還能夠讓體育教學評價更加靈活,教師可以真正從體育對學生身心發展的角度出發評價運動的效果,而降低單純的競技體育標準對學生的限制,讓學生能夠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中體會運動的樂趣。
二、分類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途徑
(一)靈活分組
在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應用中,分組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手段,即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態度、興趣愛好、專長特長、身體素質等情況對學生進行劃分小組,并在小組合作中,激發學生共同學習的熱情。在分類教學中,各小組對于體育項目的興趣是一致的,但是其運動水平必然存在著客觀差異,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組間、組內學生的差異性,靈活調整小組結構,以逐漸提高學生的運動效果。例如在女生排球訓練中,教師可以現根據學生基本的興趣愛好,以及對排球的了解程度劃分不同的小組;然后再利用組間競爭,為學生制定專業的排球訓練指導;在訓練中,教師應該注意對各小組成員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學習效果的觀察,并靈活調整各小組的劃分,以確保小組成員之間的能力差異,這樣不僅有利于排球比賽中的角色劃分,也能夠在能力較強的學生的帶動下,提高小組的整體排球水平。由此可見,在高中體育分類教學中,靈活分組的過程不僅是平衡學生差距的過程,更是引導學生認識體育精神,感受自我提高的過程。
(二)豐富項目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是荷爾蒙分泌旺盛的階段,其對于運動有著本能的喜愛,但是由于高考的壓力,多數學生不得不屈從于沉重的專業課學習,并盡量壓縮自己的體育鍛煉時間,以至于無心考慮體育鍛煉帶來的益處,而在高中分類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突破那種將專業學習與體育鍛煉相對立的思想誤區,將體育鍛煉當成強化思維、提高學習效率的手段。對于不同類別的學生,其體育的興趣點自然不同,簡單來講,男生偏愛于運動過程激烈的競技體育,如籃球、足球、短跑等,而女生偏愛于運動過程舒緩,且能夠展示女性特征的運動,如健美操、藝術體操、瑜伽等?;诖?,在分類教學中,高中體育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不同需求,從學校當前的體育教學投入出發,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體育項目。例如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分類選項課程,通過對學生的體育興趣調查,提供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從而讓學生的體育特長能夠得到自由發揮。
(三)科學分層
分類教學不同于分層教學,前者是從橫向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劃分,后者是從縱向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與評價。但是二者之間卻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即教師在分類過程中,也應該根據同一類別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分層指導,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地凸顯差異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在分層教學中,高中體育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運動方法、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進行劃分,以確保同一層次之間學生能力的平衡,這樣才有利于教師的統一指導。在分層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特定的體育項目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確定,如利用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的中長跑項目組織能力評定比賽。這樣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在跑步中存在的呼吸、節奏等方面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此外,在分層教學中,高中體育教師還應該注重評價的層次性,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運動效果,摒棄統一化的評價標準,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展,進而強化體育教學效果。
三、分類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分類教學模式的構建對于提高學生的運動效果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要想保證體育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師在應用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問題:其一,注重分類的靈活性,有些學生在初次分類的時候,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并沒有明確的指向,更多的是依賴感覺來選擇體育項目,而這時教師就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與選擇時間,并在完成分類后,讓根據學生在運動中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個人意愿進行適當調整,從而保證學生運動需求與體育項目之間的契合,讓學生能夠在運動中真正獲得快樂與滿足;其二,注重教學中的靈活評價,教師應該認識到分類教學與分層教學之間的差異,并突破傳統體育教學中,用競技標準衡量學生運動效果的僵化局面,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的評價方式,如對于擅長跑跳的學生,教師在體育考核時,應利用100米短跑、800米長跑和跳遠等項目著重考核他們的跑跳水平,以充分展現學生的運動才能,突出分類教學的優勢;其三,注重分類教學中的情感引導,分類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個性化的運動項目,讓學生獲得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在運動中激發自信,這種情感無論是對于其專業課的學習,還是對于終身體育理念的形成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分類指導中,體育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在運動中的潛力,進而強化其自信心。
四、結束語
總之,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應用分類教學模式,不僅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因材施教理念的集中體現。對于學業負擔沉重的高中生而言,如何根據其體育鍛煉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是教師應該集中思考的問題,而分類教學模式則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在高中體育分類教學中,學生能夠根據個性化差異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參與,這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高中體育教學效果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文熙,鐘鋼.分類教學模式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求知導刊,2015(03):58.
[2]公彥國,楊煥峰.分類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147.
[3]張明.探究分類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6):72+74.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洪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