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倩
摘 要:“教師口語”主要培養教師的語言素養,是師范類學生必備的基礎技能。文章主要對教師口語課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學校的課程設置與定位;學生學情情況;師資教學情況;學校教學資源。
關鍵詞:教師口語;教學;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2-0177-02
Abstract: Teachers' Oral Expression is mainly used to train teachers' language ability, which is the basic skill of normal student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oral expression from four aspects: curriculum setting and orientation;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teachers' teaching situation; and colleges' teaching resources.
Keywords: Teachers' Oral Expression; teaching; problem analysis
蘇聯教育家霍母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育論》中說:“教師的嘴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產生知識的溪流。”由此可以得知,教師的語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口語作為一門先導課程,學校一般將它開設在一年級,希望這門課程能讓學生對教師應具備的基礎技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也為之后學習的專業課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筆者從教的學校是一所高等師范專科學校,主要培養學前教育、初等教育方向的學生。作為未來的教師,教師口語語音的標準程度是他們教師語言素養的基礎,是一名合格教師必備的基本職業技能。口語藝術是教師語言素養的核心內容。所以學校教師和學生都非常重視這門課程。筆者總結了幾點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待提高日后的教學質量。
一、學校的課程設置與定位分析
課程一共開設兩個學期,共72個學時。課程定位為專業必修課,以提升口語技能為目標的實訓課。擬定了知識目標:使學生能夠系統的了解普通話知識體系,掌握普通話語音、詞匯和語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技能目標:1.能夠用標準或比較標準的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開展教育教學活動。2.參加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使學生達到教師必須具備的相關等級的普通話水平。素養目標:1.有一定的應變能力;語言規范,并具有較強的駕馭語言能力,根據教育教學活動的需要,適時調整,妥帖使用規范化語言。2.語氣語調自然得體,響亮流暢;說話詳略得當,思路清晰;表情自然,態勢得體。
從學時和目標定位來看對課程的認知已經基本具備,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除普通話語音基礎外,由于專業特點不一樣,幼兒教師口語和一般教師口語在教學中沒有針對性。目標的設置和定位沒有結合專業考慮,能起到的指導作用并不大。在課時的設置上,雖然有兩學期72個課時,但是第一學期軍訓3周,再加上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有時需要停課,實際教學時間是比較緊張的。為了能讓學生們得到更多的語音練習,學校的教師口語課實際已經開設成普通話課,一年的課程都在學習語音基礎,教師口語的其他部分基本不涉及。所以學校所制定的課程大綱和標準對課程已經不具備指導作用。
二、學生學情情況分析
學生基本來自貴州的方言地區,方言雖然有細微的差別但是使用方言交流并不存在問題,90%的學生為貴州本地少數民族,比如苗族、侗族、土家族。他們有自己的少數民族語言,在互相交流時通常使用自己的民族語言,認為這樣比較親切。在以前的學習階段很少有老師在授課時使用普通話。大部分同學因為語音基礎較差,說普通話經常會被人嘲笑,所以,學生們沒有養成說普通話的意識和習慣。而且由于學習目標不太明確,他們缺乏自主學習意識,缺乏堅持訓練的壓力。根據對300名師范專科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近92%的同學能清楚的認識到普通話對他們今后的職業的重要性,也普遍具有想要提高普通話的強烈意識。但學生們除了在課堂學習普通話以及準備普通話考試的前一周以外,幾乎從未進行過自我的訓練,只有15%的同學曾經制定過課堂外的語音練習,但是沒有堅持。造成這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學生學習壓力的缺失,按照國家政策,幼兒教師及文科教師普通話必須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但是由于絕大多數學生的語音水平達不到這樣的等級,所以在辦理教師資格證的時候,基本放寬到二級乙等。2.學校課程設置復雜,學生課業量大。專科學生的學習年限為3年,真正在校學習的時間只有2年,最后一年外出實習。學生在校期間要學習的課程非常多,幾乎每天的課表都安排了課程。還有專銜本的各種課程和考試。3.由于學校大部分學生是學前教育專業,他們必須重視幼兒教師技能的訓練,學校每一個學期都開設大量的活動,這些活動能夠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同時也占據了他們大量的課余時間。學生的學習情況是《教師口語》課程只重視語音基礎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師資教學情況分析
(一)教師專業素養
學校由中職升格大專以后,比較注重培養普通話測試員,現有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1人、省級測試員13人,然而《教師口語》課程的教師是一支專兼結合的隊伍、真正在專職教這門課程的教師只有4個。其他教師都是肩挑行政或者同時教授幾門課程,專職的教師中大部分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其自身學習的專業也與普通話基本沒有太多的關聯。教師口語的綜合性很強,教師們進校以后除了考取測試員時受到的普通話培訓外,對這門課程幾乎沒有專門的培訓認識。所以,新教師對這門課程感到陌生,對于現在的教育現狀,課程體系基本不了解,口語教師也很少有機會出外學習。教師對專業知識的訓練感到缺乏,對于教師口語課程的知識體系的掌握就顯得薄弱。口語教師由于大部分是兼課或者不是與之相關專業的老師,專業提升空間小,教學積極性勢必會受到影響。有老師認為口語課只需要教會學生怎樣去考普通話二級甲等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對于一般口語技能訓練只拿2個課時大概地講一下,或者完全不講。
(二)教師課時的安排
教師口語一般為一年級新生開設,2012年學校新生有1200人,專職教師配備為3人,每個老師平均8個班,當時的教師口語教師基本都有兩門以上的課程。2016年學校新生有8000人,專職教師5人,平均每一個老師每周課時達20多節。學校這幾年普通話測試員雖然一直在增加,但部分測試員由于專業不對口,都不愿意承擔口語課程。從1200人增加到8000人,專職教師卻只有4人。還有除教學以外的各種各樣的任務要完成。工作量之大,讓老師們筋疲力盡。為減輕教師教學負擔學校把教師口語課安排為大班教學,每班平均110個學生。這樣固然使課時量減輕了,然而班級人數太多,使得本應該大量實踐的環節,不得不縮短時間。老師們在課堂時間里只能粗略地了解一小部分同學的學習情況。由于口語課考試主要是采用單獨口試的方式,平均每位老師每個學期至少要面臨1000個同學的期末考,于是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老師們的考試質量肯定不能得到很大的保障。
四、學校教學資源分析
學校在2015年設立了普通話水平計算機測試點,具有較為完善的測試條件。現在基本上能做到開學后每月都有一次測試,市里面也將測試費用下調,這方便了學生等級的考試,也提高了他們應試的熱情。然而測試點由于建設費用昂貴,軟硬件設施維護等原因,平時基本不會應用在教學上,對于教學的幫助并不是太大。
目前為止學校只有兩間語音教室,語音教室的使用非常緊張,必須首先滿足外語課的教學,所以普通話教學也基本不能使用。2015年以前學校還沒有安裝多媒體,教師的教學完全靠一本教材和一只粉筆,通過自己的語音范讀來引導學生完成聽力和口語的訓練。2015年以后學校為每一間教室安裝了“班班通”豐富了教學資源,但是對需要播放聽力訓練的課程來說能起到的作用是比較小的。另外,學校發放給不同專業的教材也相對混亂。學前、初教和藝體不同專業每學年發放教材都為兩本。一本《貴州省普通話測試用書》;一本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用的《聽話和說話》。普通話測試用書主要以測試為主,全書內容圍繞著貴州省的普通話水平測試,這本書比較適合學生用來練習和熟悉測試。《聽話和說話》作為補充用書,書中內容除了語音基礎外,基本都是圍繞著學前教育專業增補的練習材料,對其他專業的專業口語練習幫助并不大。而且這本教材出書時間太早,針對的主要是中職范圍的學生,在內容的選擇上有時顯得單薄和陳舊。最主要的是,這兩本教材都沒有配套的聽力訓練。學生想要在課堂以外練習標準音的聽力,就必須自己去網絡搜集和書店另購。而網絡下載的語音質量良莠不齊,書店另購又加重學生負擔。最后就只能依靠教師在課堂上播放或將語音拷貝給學生,但這樣的方式只能作為一時的救急,不能當成長遠的發展。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進行教學的改革必須要從實際出發,從教學出發,從學生學習情況出發,這不是短時間就能夠完成的任務,也不是只從事教學的教師在課堂上就能完成的。必須建立一個科學的、有效的教學管理系統。讓教學和訓練能落實到實處,真正的解決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困難。高水平的學生的培養,需要高素質的老師和良好的育人環境。無論是學校的“硬環境”還是“軟環境”,作為教書育人者,我們都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王紅斌.普通話教學的改革和策略——與高職高專學生學習普通話相關的社會變項的調查報告[J].語言研究,2005(3):20-22.
[2]陳紅.“教師口語”課程:問題與對策[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3]魏麗杰.高師“教師口語”課程建設的思考[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4]鄧萌.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口語技能培養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5]劉煥陽.普通話與教師口語藝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