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茹
摘要:音樂課程是學生學習的科目內容之一,也是初中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課程的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藝術潛能進行培養,進一步達到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的作用。新時期下,初中音樂教學可以應用不同的教學模式,適當引入流行音樂,能夠增添新的教學元素,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本篇文章在此基礎上,主要對初中音樂教學引入流行音樂的作用和方法等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程教學;流行音樂;藝術;創新
音樂課程的教學屬于藝術類課程的教學,在課程教學中,學生能夠學習更多音樂領域內的相關內容和知識,使學生提高音樂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對于大眾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熱衷,促使音樂藝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廣受大眾歡迎的流行音樂,能夠使初中生的音樂課程學習更加富有趣味性,豐富其學習內容,提高其音樂藝術審美能力。關于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的作用以及方法等,需要結合教學實踐展開研究與探討。
一、初中音樂教學引入流行音樂的必要性和作用
音樂課程教學是我國初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基本的音樂知識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樂譜、曲調和樂器等基本內容,在初中音樂教材中,由于音樂曲目和歌曲類型較少,因而學生實際能夠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內容有限,要拓展學生的音樂學習范圍,需要老師適當引入當下流行的、深受學生群體歡迎的流行音樂,豐富、完善和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傳統的音樂課程教學中,大多是老師按照教材編排內容,為學生講解古典音樂和經典音樂,這些與學生的年齡和審美上存在一定的“代溝”,長時間一成不變的學習容易導致學生的厭煩心理,繼而影響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對于此,在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能夠使課程教學更加多樣化、人性化和靈活化,促進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提高。
二、初中音樂教學引入流行音樂的途徑
(1)選擇適當的曲目
初中音樂教學主要是為了對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以及藝術情操等進行培養,因而引入的流行音樂曲目內容以及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要具有積極向上的特點,能夠起到教育、鼓勵人心的作用。例如《我的中國心》主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蘭亭序》則是中國風的歌曲,內容也是宋詞改編,具有時尚與經典相結合的特點,均可應用于課堂教學中。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上的流行歌曲多樣,但魚龍混雜,老師需要為學生合理選擇,選取適用于課堂教學的音樂。
(2)尊重學生的需求
初中生在音樂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年齡特點,有自己的審美需求,老師在音樂教學中為學生引入流行音樂,應該更加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基本學習需求,了解學生的音樂審美特點,在對學生的學習意見進行整合的基礎上,盡量選擇符合學生音樂偏好的曲目。例如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和范瑋琪的《最初的夢想》均是在學生群體中廣受歡迎的流行曲目,且歌曲內容是以勇氣和夢想為主題,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具有較好的教育意義。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尊重學生的審美需求和學習意見,能夠進一步保證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課程學習動力。
(3)多樣性教學
初中生在音樂課程的學習中,需要學習和掌握基礎性的音樂知識,要認識曲譜,要能夠在模仿性學習中自己演唱歌曲,在音樂教學中引人流行音樂,對于不同的歌曲,老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例如古典風和中國風的曲目,老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為學生配圖或播放視頻,使學生能夠在視覺和聽覺刺激中加深學習印象,提高音樂品味,增加音樂情感;而對于節奏較為歡快的歌曲,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一起演唱,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音樂學習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而對于具有教育意義的流行歌曲,老師則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后討論自己的學習心得,培養學生的音樂感悟能力。
綜上,現代社會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對于精神層面的享受需求不斷增加,因而音樂藝術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的藝術作用不斷增加,流行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受到廣泛的關注和歡迎。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中,由于教材中能夠學習到的知識有限,需要老師通過課外拓展的形式,為學生引入不同的流行音樂,使學生能夠對不同的音樂類型和音樂內容等有所把握,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音樂品味能力和鑒賞水平。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需要老師為學生合理選擇不同曲風、不同節奏的音樂,音樂內容和寓意要具有積極向上的特點,但是同時也要符合學生的審美需求,易于學生的學習理解。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殊坑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