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最早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本文在大學英語實際教學與調查中,思考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大學英語教學,并提出相關的理論和實際解決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 大學英語教學 對策與方案 教學模式
作為一個新興概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tegration)最早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我們國家在本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對此也有了一定程度(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tegration)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最早來源于課程整合這一概念,它主要指的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所提供的現代化教學資源、教學工具、教學手段,為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意義上的資源整合提供了設備和技術上強有力的支持。
現如今,在課堂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但是,在借助這種全新的概念和工具之前,教師應該十分明白和理解這一新興技術存在哪些技術上的弱點和優點。同時,也要明白本學科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從而找出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提高學習效果以及調動學生對于本學科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如何合理高效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如何發現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存在的不足之處是我們應該長期探討并理解的內容,并且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際大學英語的教學與調查中,思考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大學英語教學,并提出相關的理論和實際解決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提高現代教育意識
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現代信息技術并沒有得到完整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對現代信息技術下的教學研究不夠,投入不足。要推進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英語教學改革,作為教師,首要的任務是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現代教育意識。教師應認識到教學工具首先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得到現代化改造,繼而帶來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情景以及授課結果的評價的現代化革新。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僅是輔助教師進行教學的工具,更重要的功能是教師引導學生去探索和研究新問題并轉化為知識,最終形成自身能力的助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利用工具的學習過程,是師生相互作用,彼此配合,達成教學目的的過程。此外,要搞好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學,使其發揮出最佳教學功能,不能忽視對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和對多媒體教學工具的靈活操作。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教材的難度特點和多媒體教學工具的特點安排教學活動,使之符合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基本規律和要求,從而充分發揮作用。
二、學生主體教學模式
學生在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占有主體地位,教師要首先樹立這個觀念。把握學生、教師和現代信息技術三者的關系,使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師的駕馭下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得到完美結合。從而,在其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調動,學習方向得到正確的引導,培養學生主動地去思考,積極地去創造。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需求的不同,安排相適應的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多樣的現代教學技術,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從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同時,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英語教學之后,使課堂教學產生變化,教學活動的信息量增大,教學節奏加快。這樣,學習者易產生疲勞,學習效率會下降,注意力會下降。教師應在備課時合理安排教學流程,課堂上控制節奏,注意學生的反映,及時作出調整,為學生留出休息和思考空間。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杜絕疲勞式教學和填鴨式教學。現代信息技術也有助于英語課堂的師生互動,教師要利用好這個優點。
三、教師素質拓展
進行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學關鍵在于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教師要能熟練應用現代的教學設備,充分發揮出其現代化優勢,不能讓現代的設備成為道具和擺設。要達到這個目標,教師需要不斷提高電腦操作水平,提高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制作和運用水平。
進行好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活動,教師不但要提高英語專業水平,還要重視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的提高和改進。現代學習理論的發展經過了以學習刺激為中心的行為主義、以學習結構為中心的認知主義和以學習情境為中心的建構主義。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學習情境,使之符合建構主義的要求,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1.采用雙主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還要發揮自身的主要引導作用,即雙主模式。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師引導學生制定計劃,探索新問題,學習新知識;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實踐,解決新問題;輔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掌握新知識。這樣,教師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有力輔助下做好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鍛煉,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2.創設真實情境。教學和學習活動需要情景,教學和學習活動的情景要對學習有所幫助。所以,當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英語大學英語教學,不能忽視多樣化的真實的學習情境的設置。熟練地進行交際是英語學習的目的和中心。英語學習需要輸入大量真實情景下的語言材料,再經過不斷模仿練習和不斷實踐,最終成為學習者的語言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創設真實的豐富的語言學習情境。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輸入文本、視頻和音頻等多媒體真實語言材料,創造和現實的英語國家現實生活工作情景一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真切地體會語言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使用,感受英語國家的語言文化,語感在豐富的課堂活動中得到培養,錯誤得到糾正,知識點得到鞏固。
3.指導學生開展“協作學習”。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協作學習”應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信息在學生、教師和多媒體三者間動態交互。當今時代知識范圍廣,數量大,傳播速度快,學生遇到的問題也更復雜。要想進行好大學英語教學,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更重視“協作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中,使學生的學習更自主,減少了學習活動的障礙。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興趣和需要,制定獨特的學習方案,運用多種媒體進行學習,查找網絡資源;也可以運用現代電子信息傳輸技術和教師便捷溝通,交流學習體會,共同解決學習問題。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協作學習”可以廣泛地以多種形式開展。在這一過程中,知識和信息得到廣泛傳播和交流,師生對知識的理解得到深化,意義建構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重視軟件建設,滿足教學需要
將現代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學習和革新觀念,還要真正認識現代信息技術這個新事物。我國對現代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和研究相對較晚,許多教師由于對多媒體技術不了解,容易產生神秘感,進而對其敬而遠之。加之,我國教育發展不見均衡,貧困地區教育發展落后,更加深了師生對現代信息技術的神秘感。隨著國家對教育投資的加大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當今現代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正被廣泛應用。高校中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硬件設備大多建設到位,但是由于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掌握水平參差不齊,教輔市場上的教學軟件也良莠不齊,也限制了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用。這就要求高校要認真調查、比對和試用,甄選和引進制作水平高的商業教學軟件。高校還要加大教學資料庫和校園網的建設、更新和維護,使現代化信息技術滿足師生的教學和學習需要。
參考文獻:
[1]蔡基剛,武世興.引進多媒體技術,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J].外語界,2003(6).
[2]黃人杰.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1992.
[3]楊惠中.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J].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1).
[4]鐘成芳,劉成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J].中國成人教育,2006 (5).
【基金項目】本文為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項目號:2016-JKGHB-0197)、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計劃項目(項目號:2017-ZZJH-193)、河南理工大學青年骨干教師資助項目(項目號:2013-030)、河南理工大學教研教改項目(項目號:2015JG099)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余陽(1983-),男,漢族,河南陜縣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語料庫語言學及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