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燕
摘 要:課堂激勵性評價著眼于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與培養,有利于肯定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和富有成果的學習成效,有利于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激勵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81-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與層層深入,評價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所采用的隨機的、激勵性的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的重要方法。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語言,盡量從正面引導。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盡可能多一些賞識與鼓勵,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有被認可的滿足感與成就感。那么,在教學中怎樣運用好激勵性語言呢?
一、評價語應簡潔準確,針對性強
語文評價語應客觀地指出學生課堂學習中的長處和存在的問題。評價語要簡潔而豐富,要講得明白,讓學生聽得清楚。準確而針對性強的評價語能提醒學生,并引導學生及時糾正錯誤。例如:“你的課文朗讀得很流利,如果能再有點感情就更好了!”這樣的評價語就可以及時指導學生在朗讀方面的技巧,幫助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二、評價語應傾注真情
學生除了有渴望被認同、被贊賞的內心需求外,還需要從教師那里得到尊重、寬容和教誨。因此,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除了要具有激勵性以外,還應包含評價者個人的情感體驗和情感關注,以富有真切情感的評價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建構。
三、評價語要關注到學生的差異性
課堂評價的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評價的側重點也應該不同。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質和活環境,都有自己的愛好、長處和不足。學生的差異不僅指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還包括生理特點、心理特征、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的不同特點。激勵性評價要依據學生的不同背景和特點,為每一個學生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
適當、及時的鼓勵性評價能對學生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而要達到這一點,教師要善于為落后學生或學生學習中暫時落后的方面創造種種成功的機會。教師在評價時可以運用“低起點、小臺階”的方法,為他們發展興趣愛好、發揮特長,為其取得成功提供機會。值得注意的是,在爭取成功過程中,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這也要求教師實施鼓勵性評價。使學生認清自己的力量,找到失敗的教訓,教師要信任和鼓勵學生滿懷信心爭取成功。
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學生所關注的焦點往往是那些少數的優等生,而學習水平一般或是不太好的學生往往很難看到自己的長處與進步。如果能夠引導他們以“我”比“我”,從縱向比較中,他們將會看到自己的成績與進步,也就能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增強他們前進的動力。讓學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不斷地由小成功積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其信心,激發其內在的學習主動性。
四、學生的自評與互評相結合
長期以來,教學實踐都更為注重教師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卻容易忽視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應該還學生以評價的機會、評價的權利以及通過評價反思和進步的可能。
第一,由于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兼顧的小組較多,不容易對每一個小組特別是每一個學生的表現都有非常清晰的了解,而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對自己、對本組同學的表現在主觀和客觀上都有了解。所以,引進學生和小組的自評、互評,會使評價更公平、公正,更具有說服力。
第二,這一環節的設置,使學生時刻處在別人的監督之下,青少年強烈的自尊心和表現欲會促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努力地表現自己,將自己良好的一面展示給別人。對于那些學習主動性比較差的學生來講,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學習的作用。
第三,這樣做給了學生以評價自己和別人的機會,能夠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互相學習,學會如何評價,如何調整自己的言行。例如:提出一個開放性問題,學生討論后,會互相交流,有的學生還會針對別人的想法提出意見。這樣通過評價,每一位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發現別人的優點,而且在相互點評中,又鍛煉了口頭表達的能力,正確地認識別人,也正確地認識自己,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另外,在組長的帶領下,組員們共同討論、學習。彼此能加深了解。組員之間的客觀評價,效果大于教師的評價,更可喜的是,在這種平等關系下的評價,也能促進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形成。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的某種良好行為出現之后,如能及時得到相應的認可,就會產生某種心理滿足感,形成愉悅的心境,并使同類行為向更高層次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賞識。因此,在教學中開展積極的鼓勵性和發展性評價,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催化劑,它喚醒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促進學生愉快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