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珊珊++劉長勇
【摘要】創新創業平臺的構建能夠使閩臺區域經濟快速的發展。閩臺合作辦學模式對于維持和提升區域競爭力滿足人才需求有重要作用,也是人才培養質量水平提升的重要措施。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的構建立足閩臺實際狀況,根據高校、企業、學生等主體需求進行的專業化人才培養,能夠實現閩臺雙方的互惠互利。本文對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的構建進行研究。
【關鍵詞】閩臺合作辦學模式 創新創業平臺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5-0029-02
大學生創業教育已形成相關的體系:高校創業教育組織、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教學師資隊伍、教材建設、教學方法的研究、創業教育績效評價與監控以及創業實踐都已經有較高的水平。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的構建是實現人才培養機制長效作用發揮,實現高校專業交叉合作互動的重要形式。
一、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的構建意義
通過閩臺合作辦學,直接引進臺灣高校優質教學團隊、先進教育理念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積極探索應用技術大學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改革,以專業教育為主導,創新創業教育為輔助,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教學方法注重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強調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的構建能夠彌補學生實踐能力不強,提升學生內在創新創業能力。
二、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特色
臺灣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特色鮮明,尤其是臺灣創新育成中心模式更可謂成功之舉,在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和培育中小微型企業、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新的就業崗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值得大陸高校借鑒與學習。堅持校企聯合,發揮產學研功能作用。實現密集型合作機制,積極拓展辦學空間。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是一項系統化工程建設,高校學生產學研的集合能夠與實際情況保持良好的關系[1]。
三、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的構建途徑
1.政策制定
兩岸政策穩定完善是閩臺合作辦學模式的基礎。閩臺合作辦學模式穩定性受到兩岸政治的直接影響。為了能夠進一步的構建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促進閩臺區域人才的有效交流。在政策上,福建省制定了《中外合作辦學條例》,這是開展閩臺合作辦學的政策性支持[2]。但是由于特定原因,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性文件,這樣直接的導致閩臺合作辦學效果較差。導致兩岸在人才交流上出現阻礙。針對這種情況,要結合閩臺區域產業發展情況,設置相應的目標,在完善政策。
2.企業主體
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的構建實現產學研結合發展,同時還能夠發揮高校的科研、人才作用。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基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的構建將會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自身的優勢。并且開展積極的技術創新工作。企業主體下的創新創業人才將會是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不斷地完善的重要推動力[3]。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能夠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強化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的構建,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實現兩岸高校和企業的互利共贏。
3.高校、企業、社會的有效溝通
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是加強高校與企業之間聯系的重要載體。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能夠為學生綜合水平的提升發揮重要的作用。高校、企業、社會的有效溝通,在實現兩岸經貿正常開展的關鍵因素。閩臺高校要利用這種社會優勢,加強企業之間的交流,充分的了解到合作辦學模式的優勢和基本情況。根據企業的要求,強化模式運行影響作用。不斷加深三方的合作,這樣能夠為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的構建實現更加的合理發揮作用。
4.人才創新長效機制
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存在人才轉換差的情況。高校人才創新長效機制是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創業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這種情況,在校企聯合下完善學生管理工作,不斷地實現學生思想觀念的更新。實現企業的中短期利益,重視人才培養和儲備需求。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人才建設上[4]。人才創新長效機制要進行制度化約束。并且政府要給予教育發展適當的優惠和獎勵。高校與企業之間的關系要更加的密切。
5.政策交叉性
政府在制定閩臺合作辦學模式的時候需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鼓勵。保證不同的高校和企業都能夠參與到創新創業平臺的構建中。閩臺合作辦學模式能夠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順利實施發揮指導作用。要對閩臺合作辦學模式進一步的完善。擴展創新創業實踐范圍。政府要能夠鼓勵臺灣地區高校與福建省高校進行合作。這種交叉性聯合辦學是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形式。保證閩臺地區友好合作關系,促進雙方人才交流活動的開展。
四、結語
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創新創業平臺構建是一種互惠互利行為,有助于閩臺區域范圍產業調整,培養更多的專業化人才。對于實現兩岸文化與人才交流合作具有積極的作用。閩臺合作辦學模式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是對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創新,為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構建良好的環境。閩臺合作辦學模式充分的利用高校人才優勢,在經濟目標實現上符合區域發展要求。是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全新模式。
參考文獻:
[1]何燕真.閩臺校企合作"創業模式"人才培養的探索[J].視聽,2017(1).
[2]呂應芳.“校企合作”模式下閩臺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途徑探究[J].海峽科學, 2016(5):12-14.
[3]黃國輝, 郭藝.閩臺高校“產學研金”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模式研究[J].中國科技產業,2014(6):21-24.
[4]呂應芳.“校企合作”模式下閩臺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途徑探究[J].海峽科學,2016(5):12-14.
作者簡介:
胡珊珊(1988——),女,福建武夷山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研究生在讀),武夷學院玉山健康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園藝。
基金項目:
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Z160203),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海峽兩岸職業教育專項研究課題(FJJKHX1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