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事新聞在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有著重要作用,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之中,有效提升了大學生的政治素養。然而,從當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上看,時事新聞在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卻存在不少的問題,諸如時事新聞選材不恰當、運用不及時、升華不到位等,影響了時事新聞的積極傳導效果。本文從充分發揮時事新聞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作用入手,研究如何適時、恰當、合理地運用時事新聞,做好時事新聞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兩者融合教育實踐。
【關鍵詞】時事新聞 高職思政教育 融入 實踐
【基金項目】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究),課題級別(類別):2015年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計劃(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究)課題,課題名稱:高職思想政治課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研究,課題編號:J15YB25 。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069-02
“時事新聞”可以簡要概括為通過電視、新聞、網絡等傳播媒介所報道出的關于現階段國內外發生的重要新聞事件。時事新聞與一般性新聞相比,具有覆蓋面廣、影響力大且政治導向性強的特點,其涉及國家、社會、民生等方方面面,不僅被當代大學生群體高度關注,而且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有較大的“貼合性”。因而,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高職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導入時事新聞,并通過兩者的有機整合,達到深入淺出、高效教學的目的。
一、時事新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傳輸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并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促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系統性較強,且有些內容深奧、晦澀難懂,因而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興趣不高思想政治理論時激不起興趣,學習效率不高。如何調動起學生學習與參與課堂學習效率,進而提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有效性是高職思想政治教師及相關學者教研的重要課題。
高職學生思想活躍,加上信息時代網絡的高普及率和便捷性的影響,他們對國內外發生的最新時事關注度很高。但是由于年齡、知識結構等原因,思想意識還不成熟,對社會新聞尤其是政策性新聞缺乏全面的分析能力,如果選擇一部分時事政策、社會熱點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強化對當前社會形勢以及政策的認識,正確理解黨的方針、 政策和國家經濟發展制度等,提高政治素養。可見,將時事新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既符合當代青年大學生的興趣要求,又能通過聯系實際來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理論。
二、時事新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時事新聞的資源運用有效性不足
時事新聞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重要資源毋庸置疑,但只有合理選材、充分運用,才能發揮出時事新聞的思想性和教育意義。然而,現實操作中,不少教師由于對時事新聞運用重要性的認知高度不夠,加之本身缺乏捕捉與理解時事新聞的敏感度,導致在實際教學中進行教育整合的程度僅停留在“淺層”階段。例如:有些教師為融合而融合,將時政新聞生搬硬套進思想政治課堂,導致主題不明、意義不確切;還有的教師“老生常談”,將久遠的“時政新聞”反復地運用到思政理論教學之中,“新聞”不“新”,無法吸引學生學習與討論的熱情,喪失時事新聞融入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二)選材不恰當
科學合理地選材是構建一節高效課堂的基礎。在構建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與時事新聞整合教育課堂中,合理地選用“時事新聞”是基礎,也是必需,但從當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運用時事新聞現狀上看,選材不科學、不恰當是突出問題。一方面表現在選材過程中存在極大的盲目性,偏離思政教育的主軸線太遠。例如娛樂新聞、體育新聞,不太重要的社會新聞等;有的教師則過于苛求時事材料與教學主題的契合度,所選取的新聞材料往往是遠離學生生活實際,且理解起來極具深奧性,反而加深了學生學習和理解上的難度;另一方面則表現為選材失當方面。當前存在部分高職教師時常選用負面的、消極的時事新聞作為教學案例,這些案例固然能夠激起學生的關注和討論,但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則很容易使學生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淖”,滋生出憤恨、不滿、厭世等心理,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原則嚴重相悖。
(三)時事新聞理解表面化現象嚴重
當前,在高職院校中,存在部分思想政治教師自身思想政治理論不扎實、專業性不強,且缺乏捕捉和感知政治的敏感度和靈敏性,致使其在思考和運用時事新聞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時,淺層化、表面化現象嚴重,尚且不能將時事新聞所蘊含的深刻內涵理解透徹,更遑論將其進一步地系統化和升級化?!按蜩F還需自身硬”,教師自身新聞素養不夠高是導致當前時事新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未能達到實效、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未能切實提升的關鍵因素之一。
(四)融入方法單一、刻板
時事新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實踐性價值和成效需通過靈活且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達到。但由于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觀念的長期主導和影響,致使部分高職思政教師在導入和引用時事新聞進行思政理論教學時,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方法及手段,以“灌輸式”、“說教式”來進行時事新聞的導入和運用,非但不能發揮出時事新聞對高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正面效用,反而增加學生課堂學習負擔,不利反害。
三、時事新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實踐路徑
針對上述問題和不足,作者認為應當結合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學生實際,秉持“適用性”、“針對性”以及“實效性”原則的基礎上,有機整合時事新聞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合實踐,靈活教學。具體做法可從以下三個角度切入:
(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是高職思想政治運用時事新聞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將時事新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首先需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角度著眼。一方面教師要強化引導,培養學生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的良好習慣,樹立正確的政治觀,通過時事新聞加強學生與思想政治理論的聯系,調動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參與性;另一方面,教師要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時事新聞導入來激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并將思想政治理論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的熱情,從而達到知識常學常新、素質不斷提升的目的。在此過程中,需確保教師本身具備充足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同時掌握大量的時事新聞。
(二)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價值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其學科的功能定位和所占據的教學地位直接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學科的性質與價值,即達到知識、能力與品格的內在統一。而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及品格的塑造三者間是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缺一不可。為此,在針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時事新聞整合教育中,必須體現出政治學科的價值。教師在運用時事新聞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時,要深入探究時事新聞事件背后的原因,培養學生透過時事新聞“表面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使其做到理論結合實際,進而提升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深化對時事新聞事件的剖析,提升高職學生對社會問題認識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內在聯系的學習和理解;要升華新聞事件的內容,引導學生關心時事、關心國家時局,進一步激發、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與社會責任感,促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塑造起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個人素質。
(三)融合手段靈活性和多樣性
當前,有學者指出:“當代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觀念有所提升”。作為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社會責任感及愛國主義情感的前沿學科,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順應這一特點和發展趨勢,在運用時事新聞開展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突出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觀念和能力,融合手段要靈活多樣化。具體操作中,教師為主導,找準時事新聞與思政理論課程教材切合點,把任務盡可能交給學生來完成,鼓勵創新。例如:在不同階段讓學生做“新聞播報”、“法律新聞講壇”,“社會熱點新聞分析”,也可以適時附加革命詩詞誦讀,偉人紀念等等活動。學生通過對時事新聞等的采集、制作、討論與分析,收獲了思想認識和政治感悟的提升,鍛煉對社會的洞察力,同時,通過課堂引入時事還可以彌補思想政治課教材中的滯后性問題。
四、結語
總而言之,積極、恰當地將時事新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不僅有助于理論教學,而且還能幫助學生理解、體驗與感悟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質、價值與精神,進而提升其認識社會問題的能力與水平。為此,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應當對此多加探討、多加實踐,以進一步完善時事新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模式,提升兩者整合教育的質量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松.思想政治教學中時事新聞嵌入研究[J].中國報業,2012/14.
[2]曾放軍.談時事新聞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
作者簡介:
李玉倩(1969年-),女,碩士,山東濟南人,淄博職業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