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翠姍
【摘要】核心素養中的“自主發展——學會學習”,表現在學生樂學善學,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使閱讀成為一次快樂的經歷,真正地使學生愛學、樂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 學困生 閱讀氛圍 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091-01
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核心素養中的“自主發展——學會學習”,就是表現在學生樂學善學,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學困生的“困讀”一直是我們頭疼的事情。那作為老師,該如何打造一把興趣的鑰匙,讓學生能揣著這把鑰匙,主動開啟閱讀之門,從“困”讀變成“悅”讀呢?
一、作業布置注重高效,留給孩子閱讀時間
教師如果將作業全部布置到課外去做,學生做完作業,疲勞得已經沒有了讀書的興趣。課外書要想占領學生的課外時間,首先就得打造高效的課堂,將作業在課內解決或部分解決,以便讓學生有更多課外的時間與精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為讀課外書創造時間基礎。
二、創設濃郁的閱讀氛圍,激發學困生閱讀興趣
1.還孩子選書的自主權,建立快樂圖書角
我先讓孩子去找自己喜歡讀的書,隨便什么都可以,只要是健康的就行,并鼓勵他們購買一本《課程標準》推薦篇目里的書。然后我到學校的圖書室精心挑選借來一沓符合他們口味、并有利他們成長的書籍,放到教室的圖書角里去,并動員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書帶來學校,補充放在圖書角里,民主選出一名圖書管理員。我們還稱圖書角為“快樂的一角”。課余時間,同學們在這里交換書籍,交流感受,共享資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與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也能從別人的介紹中接收更多的信息,開闊眼界。
2.設“故事懸念”,激發閱讀欲望。
小孩子大都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老師可以利用這一點來誘導學生閱讀。例如,我在給學生講“自相矛盾和掩耳盜鈴”這兩則寓言時,特意告訴他們,這兩個故事是從《寓言故事》這本書里看到的。我還經常跟學生講述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但都不把故事講完,在學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結局時,告訴學生這故事就在圖書角的哪一本書中,鼓勵學生自己去閱讀。下一次的閱讀課,讀了這本書的孩子就成了主講者,主動講述自己學到的成語和寓言故事。通過這樣為學生創造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欲望。
3.以獎誘讀,調動閱讀積極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閱讀也是如此。在一個具有濃厚書香味的環境中,學生的“讀欲”更容易被激起。我就把“借閱”作為一種獎勵手段,允許學習表現好的學生,或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學生(有意識地向學困生傾斜),可以發給小獎狀,也可以把喜歡讀的書籍借回家去讀。久而久之,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小組互動,教學困生學會合作閱讀
活動前,我會悄悄地先跟小組長“走走后門”,讓他們在活動中要不動聲色地重點幫助學困生。我們每周開設一節“讀書交流課”,讓全班學生找自己的好朋友,或是在自己的閱讀小組中互相交流,他們在互相交流中都互相受益,因為每個同學所閱讀內容都不同。同學們盡情地講自己的閱讀收獲,個個有說不完的話。
5.家校聯系,開展親子閱讀
記得在學期之初,學校邀請了一位教育專家來給家長們作了一次精彩的講座。其中講到一個故事:一位開出租車的父親培養了三個博士生,在采訪中,他說,……其實我們并沒有刻意去培養孩子,是我家的“風水”好。這風水就是在簡陋的家里專門設了一個小小的閱讀角,把訂了的報紙、雜志都放在那,每天下班回來,我們都喜歡拿起報紙雜志讀一讀;孩子自然就喜歡讀書了。那次的培訓,讓家長們醍醐灌頂,收獲匪淺。
三、結語
學校與老師,要以各種方式讓家長明白:讀書,能使人聰明;讀書,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成績。并想辦法讓家長配合學校、老師,鼓勵自己的孩子多讀書。不是每位家長都能身體力行親自讀書,但每位家長都可以花時間精力鼓勵自己的孩子多讀書。“孩子們的閱讀必須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必須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閱讀”。 皮亞杰也認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當孩子們的閱讀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閱讀,就溶入了他們的生命。
參考文獻:
[1]崔巒,《小學語文教育的理想境界》,2007年12期《課程·教材·教法》
[2]楊穎. 談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J]. 黑龍江教育,2004,(15).
[3]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