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MOOC的開放性思維這一特點,應用于高職院校優質實踐教學資源的利用和管理之中。經研究,設計出了一種新型的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優質實踐教學資源開放模型,以彌補實踐教學資源在開放與共享上的不足。
關鍵詞:高職院校 實訓基地 實踐教學資源 開放模型
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是以實踐教學為主,培養一線技術、技能型應用和管理人才,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動手能力和協同合作能力的養成和提高。自2010年起我國就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建設工作,從100所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到2012年100所全國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再到2016年100所全國優質高職院校建設。其間,全國各地的高職院校從基礎設施到教學質量都有了巨大的進步,尤其是精品課程、在線開放課程、網絡共享課程的出現,形成了一大批優質的網絡開放課程和實踐教學資源。[1]
一、優質實踐教學資源的開放研究
1.優質實踐教學資源的開放困境
優質課程的開放研究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尤其是網絡的日趨發達和普及,如MOOCs課程平臺、網絡共享課程、在線開放學習平臺、精品課程網站等等。然而,優質實踐教學資源的開放研究一直處于落后課程的開放步伐,研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個:① 空間位置復雜,完成一個教學任務或項目,所用到的實踐教學資源會在不用的實訓室或者是在同一個實訓室的不同地方,在空間的整合和利用上要滿足開放要求困難;2、形態多樣,實踐教學資源可能是幾張紙質材料,也可能是一臺電腦,但也可能是一架飛機,一間屋子,形態多樣不易套用標準模式;3、師資缺乏,學校招聘時對應聘人員職稱、技能、工作經驗要求高,但實際工作勞動強度大,地位不被重視,薪水低,所以師資數量與質量都無法滿足高職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的需要。[2]
2.教學資源的開放性研究
現有的實訓基地及資源開放研究面廣、成果豐富,如信息化管理、機制體制建設、學生積極性調動和實踐教學改革等方面,值得在開放模型設計上借鑒與參考。例如潘太軍等人,在《建立開放式專業實驗室、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一文,討論了實驗室資源在實踐教學中分層次開放模式、專職實驗隊伍建立和信息化管理開放平臺等問題及解決方案;胡今鴻等人,在《高校虛擬實驗教學資源開放共享探究》一文,研究并提出了頂層、政策、應用三層平臺組織架構的管理體制和以保障機制、評價機制、激勵機制、交流協作機制為主體的運行機制,以實現教學資源的開放與共享;鄭志軍等人,在《開放式工程訓練中心建設與管理》一文,探討了開放式工程中心建設應解決的重大問題,結合實際提出建設開放信息管理系統、完善資源庫、會員制、及預約式開放管理模式等。
二、MOOCs的開放思維
1.MOOC的提出
MOOC一詞在2008年,由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的Bryan Alexander和Dave Cormier正式提出。設計初衷是將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媒體形式加以技術改造用于教學實踐,達到最大的課程資源開放與共享。同年9月,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的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開設了第一門MOOC,“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 online Course”。這門課程被設計用于注冊繳費的25名在校生學習。結果,有23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通過網絡注冊免費參與了學習。2013年4月,香港科技大學在Coursera平臺上推出了亞洲第一門MOOC,在亞洲高校群體中引起強烈反響,該課程名稱為“中國的科學、科技與社會”。201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舉行了在線教育發展國際論壇, C9 (即九校聯盟)高校以及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重慶大學等部分985高校探索并建立了中國的MOOC。
2.MOOCs思維與實踐教學資源開放相結合的必要性
第四十三屆世界技能大賽于2015年8月17日在巴西圣保羅落下了帷幕,中國選手取得了4金6銀3銅的佳績,完成了“零”的突破。這一成績說明,中國技能已經進入了世界先進水平國家的行列,中國能培養出世界級的一流技能高手。技能高手的培養離不開長期的實踐訓練,那么,要達到良好的實踐訓練效果,除了學生自己的主動好學、教師的細心指導外,更離不開優質的實踐教學資源的開放與利用,所以,建立一個穩定、高效、共享的實踐教學資源開放模型就十分必要了。[3]
三、開放體系模型設計
優質實踐教學資源主要集中在各院校的優勢專業的實訓基地之中,如果想要將各院校的主打專業、優質課程和教學質量改革成果向外推廣,擴大影響力,就必須把這些優勢專業的優質資源向學生、老師及全社會開放、共享,傳播知識與技能,并將它們傳播與傳承下去。
經研究,我們設計出了一種新型的MOOC's實訓基地優質實踐教學資源開放模型,如圖1所示。
開放模型中主要包括了:微課視頻資源、在線及線下學習、預約、教學互動、在線考核、評價反饋、資源拓展、經費管理、激勵與保障、人員與權限等9個模塊。
在線學習模塊主要通過網絡上實訓基地實踐教學資源開放平臺、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媒體,發布實踐教學資源的微課視頻,學生們自主在網絡上學習,彌補課堂教學由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而產生的學習進度問題,另一方面,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借此加強和鞏固所學習的知識。
教學互動模塊是利用在網絡上學校提供課程學習平臺上完成作業提交、收集、點評等教學環節,為課堂教學做準備,教師能根據課前作業情況,重構課堂教學內容和節奏。[4]
預約系統模塊是通過線上預約、線下使用的預約模式,為實踐教學資源的使用者提供快速、高效的開放式服務。
評價反饋模塊包括兩類評價:一是,資源使用者對實踐教學資源開放服務的評價;二是,資源使用者對學習者和教師的評價,用來完成學習者的成績評定。
在線考核模塊主要是在實踐教學資源開放平臺上為課程提供與實踐教學資源相關的在線考核題庫,通過在線考核的學習者可以得到相應的學分,當達到一定學分時,可以獲得相應的證書。[5]
資源拓展模塊是網絡開放平臺上最優質的實踐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本校優勢專業教學資源的創新、校企合作項目、外校優勢專業的創新教學資源。
人員與權限、激勵與保障、經費管理3個模塊,是為實踐教學資源開放平臺的管理者、教師、學習者使用和利用提供必要的權限、激勵措施和保障制度,并給予資金上的支持和合理使用的管理。
結語
MOOC是有效地利用了網絡和信息技術,為課程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現通過MOOC的開放性思維,進一步促進優質實踐教學資源的開放與共享,提高實踐教學資源的管理效率、利用率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芳,孫福萬,王迎,魏順平.MOOCs背景下的開放大學課程建設[J].中國遠程教育,2015, (1):16-23.
[2]柳松,劉春桃. MOOCs發展對我國高校教師的挑戰及其對策[J].高等農業教育,2015,(3): 50-54.
[3]楊艷霞. MOOCs發展及國內研究現狀分析與啟示[J].中國遠程教育,2015,(5):24-29.
[4]孫青,艾明晶,曹慶華. MOOC環境下開放共享的實驗教學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 31(8):192-195.
[5]潘太軍,賀云翔,汪濤.建立開放式專業實驗室、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5):238-241.
作者簡介
余建海(1978-),男,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物流技術學院實訓與技能考證中心教師,碩士,高級實驗師(副高),主要研究方向為實訓中心管理、物流工程及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