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葉
【摘要】語言與文化是一個相互統一的整體。一方面,語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同時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另一方面,文化對語言的發展有著決定作用,同時又有著一定的制約作用。對于我們高中生而言,經過小學、初中的基礎英語知識學習,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這一階段的身心發展也處于趨于成熟的階段。在此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需重視對我們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如此才能幫助我們更加正確、靈活地運用英語這門語言。
【關鍵詞】高中英語 文化意識 現狀 培養策略
我國著名的文體學研究專家王佐良先生曾經有這樣的觀點:“不了解語言當中的社會文化,誰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靈活運用語言才是學習一種語言的最終目的,這不僅是我們學習英語的教學目標,同時也是漢語國際教育的教學目標。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較為特殊、復雜,因而現階段已經有不少研究學者和教師逐漸意識到培養學生英語文化意識的重要性。本文從筆者學習英語的經歷出發,簡要分析了高中英語學習中文化意識薄弱的表現,并根據一些學者的意見整理了相應的培養策略。
一、高中英語學習中學生文化意識薄弱的表現
1.無法靈活使用教材。從我們目前所使用的高中英語教科書來看,編撰者試圖將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但我們在實際學習中卻難以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甚至還會經常遇到誤解英語文化的情況。有些任課教師一味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進行教學,教材無法得到靈活的使用,文化教學的效果自然十分不理想。新課程標準提升了英語文化教學的地位,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識范圍顯然也更加廣闊了。從教師為我們制作的教案來看,教師已經將文化教學列為了教學目標之一,但卻很少將其視作每節課程的重難點,教學重難點仍是傳統教學中聽、說、讀、寫和語法練習。
2.過于單一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所使用的文化教學手段過于簡單,且在文化教學導入方式中基本呈現出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以高中英語必修三的課文“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為例,課文所提供的聽力材料是關于西方復活節歷史的對話,因此這里面所包含著的文化內涵較為豐富。大多數教師在處理這段文化內容時僅僅是先向學生提示聽力技巧,然后是聽磁帶、做習題,材料中所蘊含的文化直至僅被看作是訓練學生聽力技巧的材料,師生均未對其中所表現出的文化內涵加以仔細琢磨。
3.被忽略的中外文化差異。自然環境、歷史背景、風俗習慣、宗教與文化語境的差異導致中外人民的思維方式和推理模式也大不一樣。因此,我們在學習英語時會產生不同的聯系,進而還會造成對西方文化的理解誤差。以筆者的學習經歷來件,我們在進行詞匯學習時,除非這些詞匯在考試大綱范圍內,否則我們不會深入去理解這些詞匯的中外差異,更不會對其文化背景加以研究。
二、培養高中生英語文化意識的策略
1.明確培養文化意識的目標。如前文所述,文化這一概念較為復雜繁復,因此我們可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正確定位。國內外語研究學者江淑玲認為,我們可將“文化”看作特定人群的整個生活方式,即特定人群的行為模式以及支配行為的價值觀念系統。之所以從這一角度出發是因為這既涉及日常生活和習俗,同時也涉及一個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隱藏在習俗之后的價值觀念,這與高中課程標準中的規定是相一致的。明確培養文化意識的目標后,教師需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將其分解為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的步驟。
2.加大對英語文化教學的考察。加大對英語文化教學的考察有助于增加學校和英語教師對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視,同時還可大大促進我們學生文化能力的發展。教師可在日常聽說教學中加入一定的文化內容教學。從我國近些年的高考英語試題內容來看,對學生英語文化意識培養的考察較為缺乏,筆者認為可將英語文化知識考察的題目加入單項選擇題中,也可將其融入到閱讀題中,以將文化教學和學生語言能力的靈活運用以及考試有效結合在一起。
3.更加深入地挖掘高中英語教材。培養學生文化意識要求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對教材這一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依據進行“二次開發”,因此教師需對教材中所出現的文化因素進行最大限度地利用。在教學課堂中,師生可通過對話來進行文化創造和演繹,由于這些英語對話是在外語環境中發展的,因而具有塑造一個新的文化的潛能。此外,教師還需多多挖掘隱藏在教材背后的文化內容,安排學生參加一些角色扮演活動,以營造異國文化的交流氛圍,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4.完善教師自身的文化結構。為了了解學生英語文化知識學習的情況,教師需比傳統英語教學投入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師在教授英語文化知識時,首選需對自己加以準確定位并把握好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教師完全控制課堂是不行的,但也不能僅僅作為旁觀者,教師更多的需作為示范者、關懷者、督促者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文化學習習慣。為了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教師首先需完善自身的文化結構,更加積極主動地體驗英語文化學習的過程。當然,這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教師需長期耕耘,如此才能在切身體會中真正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才能為接下來的文化教學服務。
三、結束語
語言與文化是一個相互統一的整體,因此語言交際必然伴隨著大量的文化交際。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英語研究學者和教師認識到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性。因此,學校和教師需密切觀察學生在英語文化學習中的薄弱點,并在此基礎上采取積極的解決對策,如此才能擴展我們高中生的國際視野,才能增強我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江淑玲.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薄弱問題管窺[J].教育學術月刊,2012,04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