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艷
摘 要: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要掌握的一種最基礎的技能,因此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予以重視,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最適合學生的閱讀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閱讀的作用在于能打動人心,使閱讀真正成為一種深刻而愉悅的體驗,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自己、塑造自己是我們作為語文教師的重任。只有經過用心地思考和不斷地探索,我們才能尋求到更加適合學生發展,更適合教育發展的方法。
一、引導學生激發閱讀興趣
第一,設置疑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缺乏閱讀興趣的重要原因,就是傳統課堂教學中毫無懸念,以單純的朗誦和默讀為主,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找不到任何的興趣點,長此以往處于這種環境下,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厭倦的情緒,進而喪失了閱讀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前設置幾個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形成一個閱讀懸念,學生的興趣就會被激發。
第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所謂創設情景,就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直接向學生簡述文章內容,而是通過設置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引導學生進入到文章閱讀中,有數據顯示,教師運用這樣的一種方法,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因此這是一個值得推薦的教學方式,尤其是近些年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景,已將變成一種省時又省力的方式。
二、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
閱讀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良好的閱讀方法。良好的閱讀方法是學生形成閱讀興趣、閱讀質量、閱讀效率的基礎。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穿插閱讀方法的教學。對于閱讀方法的教學,教師可穿插在課上閱讀的過程中,也可穿插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還可穿插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等等。我們要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適時恰當地向學生傳授一些閱讀方法,并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如默讀、朗讀、精讀、略讀、瀏覽、跳讀等不同的閱讀方式適合不同性格的學生,也適合不同類型的文章。對此,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這些閱讀方法,還要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來開展閱讀。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比如,在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時,教師可先教給學生預習的步驟和方法,讓學生照這個步驟方法去練習。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達到自動化程度,這時學生的預讀課文習慣就形成了。此外,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閱讀方法的教學會導致個別學生“偷懶”,如在閱讀過程中過多使用略讀的方式。對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這方面的引導,教育學生運用最合適的方式開展閱讀。
三、設計有效性問題
首先,教師要利用問題來引誘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探究,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基本上是漫無目的地進行閱讀的,對文字閱讀沒有興趣,致使閱讀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在進行課文閱讀之前,可以圍繞課文的中心思想和相關信息設計問題,利用問題來引起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學習。
其次,利用一些關鍵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每一篇課文都是作者真實情感的流露,都具有一些深層的情感,而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比較低,對文章的理解不夠深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進而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
四、確保小學生的閱讀時間
1.確保適當適量的閱讀時間。閱讀必須遵循的一個準則就是: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只有學生的閱讀量得到保證,這樣其才能把一本書讀透,要是閱讀僅僅是停留在簡單的形式上,只是走馬觀花地過一遍,是得不到任何的益處的。因此對于老師來說,在培養學生的閱讀愛好時,需要為學生流出充足的閱讀時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間又不能全然安排在課外,因為小學生的約束能力還較差,因此利用校內實踐每天進行半小時的閱讀時非常有必要和必須的。
2.可利用早讀時間讓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閱讀,同時強化其相互間的交流。同時為了確保學生的閱讀時間,就必須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這樣學生也才會有更充裕的時間去進行閱讀。另外,教師應當對每年的寒暑假進行充分的利用。在寒暑假,老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必讀書目,同時讓學生寫讀后感,讓學生品嘗到閱讀的快樂感受,還可以在新學期開學為同學們進行推薦,這樣大家相互交流經驗,閱讀體驗則會更加的豐富。
五、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通過大量的閱讀訓練,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這樣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而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利用寫作來增強與鞏固閱讀教學的成效,而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寫出更加精彩的文章,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有機結合,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形成一個緊密的課堂教學環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成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六、進行課外延伸閱讀
閱讀素材不只有語文教材,還有許多的課外讀物,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素材,擴大他們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身心發展狀況為他們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提供一些可以幫助學生成長的書籍,或者為他們推薦一些適合的課外讀物,而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課外讀物進行自主選擇,這樣學生才有閱讀興趣。其次,教師要發揮出監控和管理的作用,由于小學生的控制力比較差,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管理和監控,這樣能保證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提高語文課堂閱讀的效率。此外,課外讀物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情感的體驗,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讀書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這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使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而且,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與成長,從小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濃厚的讀書氛圍,讓其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魏興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探討[J]. 現代交際. 2016(09).
[2]孫國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探索[J]. 新課程導學.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