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秋
摘 要:在新課改的實行下,素質教育已經達到了廣泛的實行。作為組成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在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讓學生的人格健全,因此在小學教育中實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模式,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
隨著小學教育中素質教育的深化,陳舊的小學課堂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如今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要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而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就是心理健康教育,這種教育即傳統課堂的教學規律,又使心理教育教學的特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是一門確保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學科教學。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特質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學生自身的社會需求以及身心發展特點為依據,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指導,從而保證小學生可以盡快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的一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節操,幫助學生對各種人際關系進行處理,有效的調試自己的情緒,從而保證小學生學習任務有效、創造性的完成,使其擁有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活動的主要立足點是學生的心理狀況,教學的內容主要根據學生心理的需求以及關注點為依據。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質是對學生自我體驗的重視,重在與學生進行經驗的分享上,并從中獲得經驗。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若想取得較好的成果,實現既定的目標,就必須要依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方互動,以學生為主體,選擇多種活動形式,在活動中進行情感體驗,在體驗中獲得經驗的支持,從而可以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進行優化,進而達到提高小學生心理素質與思想品質,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的目的。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
1.活動引領式
此類課型課堂基本結構:布置活動任務,制訂活動規則;參與團隊活動,注重觀察體驗;共同分享感悟,教師適時小結。這種課堂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活躍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帶來充足的心理體驗。此種課堂成為最受小學生歡迎的心理課堂類型。例如,在課堂上組織團隊游戲“買賣街”。先布置游戲規則:女生代表1元錢,男生代表5毛錢。由主持人說出具體價格數目,由男女生自由組合,最快組合完畢的即為獲勝者,落單或者組合錯誤的則視為失敗。當教師公布游戲規則后,男生一定會認為“不公平”,教師一定要及時抓住此種心理,讓學生表達出自己對規則的疑問,此處表達越充分,越有利于活動后的分享,學生的感悟就會越深刻。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大家了解每個人的存在價值,懂得尊重和珍惜。同時也要體會到價值的大小與身份無關,與被需要的程度有關。在分享環節,讓學生用固定句式延伸表達:“我很重要,因為……;xxx很重要,因為……。”該表達方式會使整節課的氣氛變得溫暖,學生的融入感會很強。
2.講授式教學模式
此類課型課堂基本結構:通過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應重點講授的內容是心理學的理論以及知識,其主要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改進而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的初期,大多數教師都是采用這樣一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衛生學以及心理學知識的灌輸,從而讓小學生對自己的心理行為有一個更好的了解,并且掌握自我調控的方法。講授式教學模式的一般步驟為:問題導入——知識灌輸——實踐運用。比如,在講授“調節情緒”這部分心理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將問題進行合理的導入,來講解情緒以及調節情緒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具體應用方法等一些理論方面的知識。此外,對于這種教學模式教師都可以進行較好的把握,他們只需要根據傳統學科的教學進行心理學方面知識的講解就可以,如此一來,學生的知識面達到了擴展,學生豐富了自身關于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然而,從教學內容上來講,講授式教學主要側重講授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于學生存在的心理學方面的問題無法有效解決,并且關于心理學知識方面的記憶又會使得學生的學習壓力劇增,因此,教師不能僅是簡單的將心理健康教育理解為對心理學理論知識的傳授,不能將其等同于思想品德課程來進行教學,更不能采用考試的方式對學生的心理情況進行評價,而是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對小學生心理素質優化以及提高他們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所以,在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少用這類的課程,并要保證應用這一教學模式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從而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目的的偏差。
3.話題辯論式
由于該教學方法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做基礎,所以在小學只適用于高年級教學。課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或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前選定一個話題,課堂開始教師拋出話題分組討論。在組內每個小組成員均可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形成小組意見,然后進行班級討論甚至辯論,最后由教師做總結。此類課型課堂基本結構:教師話題導入,進行分組討論;班級展示交流,適時展開辯論;分享感悟評價,課后延伸思考。例如,我們設計的“家有二寶”一課,上課先播放一個有關家有二寶的節目視頻,然后引出話題:如果我家里有弟弟或者妹妹,我凡事該讓著他(她)嗎?話題拋出,立刻引起了學生的熱烈討論。分組進行意見表達,可以進行辯論。最后,每組成員得出自己的意見,然后進行全班討論(辯論)。
三、結語
當前,社會環境日益復雜,學生又多是獨生子女,幾乎沒有經受過什么挫折,進入學校后會面臨與同學間的溝通、交流問題,就會引發心理壓力,進而導致學生往往表現出較多的心理問題。對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完善學生的人格,幫助他們走出困惑,最終幫助其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錢蕓.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5,(12):132-133.
[2]王海英,成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0,(2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