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淘
摘 要:小學生的思想啟蒙階段其實就在小學階段,愛國思想教育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是十分有幫助的,在小學階段學生們接受新思想的來源就在于思想品德課上面,我國的小學教育事業近些年來逐步的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最為廣泛關注的就是針對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當中思想品德教育成為了學生們的思想教育的擔當,因此對于學生來說在小學階段通過思想品德對學生們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是十分必要而且有益的。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 愛國主義教育 ;方法
愛國主義是人類逐漸形成的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愛國主義教育主題貫穿小學思想品德教材的始終,也滲透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培養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對于培養二十一世紀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展現情境,以形激情
人的情感總是在情境中產生的,直覺的情感體驗是由某種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直觀的形象、具體生動的情境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是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有效手段。《品德與社會》課中必須重視情境創建,教師運用各種直觀生動的形式,將學生帶入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形象,在境中悟性、在情中明理,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受到熏陶。
以“戰爭與沖突”這一話題為例,在課堂中我們發現,戰爭傷亡數字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冷冰冰的。面對數據,學生仿佛又回到死記硬背、枯燥說教的模式中。對于戰爭,有的學生受電視、電影與電玩的影響,甚至覺得很刺激、很好玩。兒童不會像成人一樣,對數據做理性分析,進而上升為認知。我們需要嘗試從“兒童視角”來改善教學。教師應選擇“從兒童眼中看戰爭”這一角度,拋開那些枯燥的統計數字,從孩子們的真實生活與真實感受入手,呈現出一副“兒童眼中戰爭圖景”,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雖然學生生活在遠離戰火的地方,但是兒童的心是相通的。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戰爭的感知,引發學生對戰爭的思考及對和平的珍愛。嘗試兒童獨特的視角看問題的本質是探索符合兒童思維方式的教學思路。一旦找到這個規律,教師在教學中才能舉重若輕,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二、挖掘教材資源,使學生直接感受愛國主義情感
小學思想品德課內容非常豐富。課本中滲透著愛國主義情感,滲透著學生愛國主義認知結構。所以,我們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系統地研究教材,仔細挖掘知識教學中的思想性。我們在挖掘教材時,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積極引導學生的情感選擇,逐步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情感。為了更好地挖掘思想品德課程資源,我們在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聯系社會,心系國家;要從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入手,用事實說話,用典型說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淺顯而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喜聞樂見的事情,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做到以情動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加深學生對民族精神內涵的理解,并真正內化為自身的精神品格。例如,在講解四年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我要求學生向家長了解家鄉的變化,家庭生活質量的變化,并用直觀形象的例證來表達社會的發展,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使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立志建設家鄉。我們還應告訴學生,熱愛祖國并不抽象,可以體現在日常的許多小事中,如樹立遠大理想,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爭做創新型人才,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平時也應注意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在社會生活中同不法行為做斗爭等等。這樣就起到了較好的教育作用。
三、榜樣引導,移情入化
人行有仿效,擇善而從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國古代的愛國英雄人物、我國近現代歷史中的革命先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英雄模范等都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學生們能從榜樣的身上獲得正確的評價意識,而后身體力行。例如,以《中華傳統美德》一課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初步明理的基礎上,講述了蘇武牧羊、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寧死不投降的故事。之后,教師讓學生說出他們心中所崇敬的愛國英雄的名字。學生們一邊說一邊把課前收集的愛國英雄的照片掛在黑板上:愛國詩人屈原、民族英雄鄭成功、愛國將領吉鴻昌、民族英雄鄧世昌等等。教師進而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英雄人物的愛國精神、浩然正氣,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和忠于祖國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利用各種社會焦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課堂上還可以聯系社會焦點問題,如在講解楊利偉乘坐載人火箭首次登空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搜集有關載人飛船的資料以及楊利偉的簡歷,讓學生明白楊利偉之所以能夠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突出的貢獻,是因為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感情。還有像我國在軍事領域當中航母研究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醫學方面,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女士獲得了諾貝爾生物學醫學獎,文化方面莫言大師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等等一些在國際社會當中引起了巨大反響的國際新聞,將這些引進課堂促進學生們從接受精神的洗禮,希望自己長大以后也能為祖國奉獻自己的一切。
四、以課堂外活動為補充,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內容和任務,也是每單元活動應始終貫穿的教育思想。把愛國主義的教育內容變為學生的愛國思想,變為學生的愛國情感,變為學生的愛國行動,以至于變為慣例。每周星期一舉行升旗活動時,它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很好陣地。師生莊嚴肅穆站在國旗下,聽到高亢、激昂、充滿厚重力量的國歌聲,看著五星紅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感受到了一種強大的力量,感受到了祖國前進矯健的步伐,感受到了祖國跳動脈搏,感受到了中華兒女強大的凝聚力。一個莊嚴的升旗活動雖然短短幾分鐘,但學生身臨愛國現場,并且其以強烈的藝術感染為載體,把愛國主義思想源源不斷輸入學生心中,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學生感到愛國主義思想的強烈震撼,就能將愛國主義思想具體化、藝術化、立體化、直觀化、形象化。
總之,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教書育人的重要途徑,也是品社教師的歷史使命。教師要把愛國主義教育納入每堂課的教學中,常抓不懈。教師要善于選擇教學內容作為載體,有效對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