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萍
摘 要:英語教學大綱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而閱讀課是培養閱讀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然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發現,閱讀是學生最頭疼的問題,很多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動力不足,方法不當,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導致在考試中閱讀題失分過多。因此,對初中英語閱讀有效教學的研究就迫在眉睫。
關鍵詞:英語閱讀;興趣 ; 培養;教學建議
《英語教學大綱》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而英語閱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詞句、語言本身的含義,更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設各種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參與語言的實踐活動,不斷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英語閱讀是學生最頭疼的問題,很多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不高、動力不足、方法不當,而且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從而導致在考試中閱讀題失分過多。因此,如何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地進行英語閱讀,激發其閱讀興趣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的。
最近,我對所帶班級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深度的調查問卷,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存在下列問題:1.詞匯量不足,詞匯是英語閱讀的絆腳石,它足以挫敗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2.語法不好阻礙了英語閱讀的動力。3.缺少適合的英語閱讀材料。4.不喜歡閱讀,對英語閱讀不感興趣,覺得沒意思,有時甚至連文章都沒有讀完,就隨意把答案選出來。
調查問卷中還發現有90%的學生平時根本不看英語節目,不讀英語報紙、雜志;極少有學生能夠做到自主的選擇看英語類書籍、電影,收聽英語類廣播來擴大自己的詞匯量,鍛煉自己的英語聽力能力:有70%的學生遇到生詞就立即查字典:90%的學生閱讀時沒有一定的方法,抓不住段落和全片的主旨,理解不了文章的大意,閱讀信心較低。因此我認為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正確選擇閱讀材料
閱讀材料要傾向于生活實際,如問路、指路、接聽電話、天氣表達、尋物、招領等社會責任、道德倫理深深隱含在其中。另外,多選擇一些與所學課文訓練要點相契和的文章,以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從而強化課內學習。
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師在安排教學過程中要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富有創意的讀前導入活動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可借助標題討論、圖片評說、文化背景介紹和生活體驗、中西國家的不同風俗習慣,使學生產生閱讀預測,即通過預測產生設想,從語篇中找出有關信息,驗證假設,逐步把學生的思緒引到閱讀中并讓他們很想趕快把材料閱讀完來知道結果怎樣,從而令其產生濃厚興趣。
三、抓住重點,有的放矢
在閱讀中老師可根據文章的難易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如果是記敘文,學生要了解故事的人物who、地點where、時間when、原因why以及如何解決問題how;如果是議論類的文章,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態度和觀點,以及中心論點,然后根據這些揣摩作者的寫作目的;如果是科技或說明類的文章,要學生注意說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有了這些問題的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就可以依“題”而行,有目的地進行閱讀。
四、在閱讀時應該做到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詞閱讀,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如何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呢?首先,要重視文章的題目和文章的首句,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主題,文章的內容是圍繞主題展開的。首句是文章的導入,點明作者寫文章的意圖、背景等。其次要重視每一段的最后一句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局。每段的最后一句常常是該段的結論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這篇文章的結論或者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們在讀文章時要養成一種習慣,讀前先猜猜這篇文章大概會寫些什么。再往下閱讀時要特別注意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局,這樣既把握住了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全文的主要內容,又節省了閱讀時間,提高了閱讀效率。
五、正確使用工具書
在閱讀中,常常會遇到生詞,有些學生要么問老師,要么查字典,這樣的閱讀是不科學的,也是低效的,我們要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提倡學生遇到疑問查找工具書,并把查到的單詞寫在筆記本上,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也逐步培養其獨立閱讀的良好習慣。但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應該正確處理詞匯障礙,遇到生詞障礙,如果不影響語義的理解,跳過它,繼續閱讀,這有利于提高閱讀速度,不打斷閱讀思路。還可以通過上下文,在具體的語境中推測詞匯的意思,不要遇到生詞就要搬詞典。
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課堂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陣地,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略讀、尋讀,按照意群閱讀的習慣和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對于啟發學生的閱讀思維和促進閱讀理解,快速捕捉閱讀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運用語言文字信息的概念進行判斷、推理、分析及綜合、比較、想象、聯想的能力、有著實實在在的效果;在閱讀中要求學生改掉不好的閱讀習慣,如用手或筆指讀、出聲讀、以單詞注視點閱讀、圖視等;,老師還可以教材中的文章為例運用快速閱讀(fast reading)+精讀相結合的模式來進行閱讀教學。快速閱讀可幫助學生形成快速、較準確地捕捉文章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精準地完成即時閱讀任務。讓學生再次仔細閱讀文章,分析、理解文章,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的作用只是“輔佐”或解惑而已。這才真正叫做“發動學生,自己閱讀,豐讀足學”,也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七、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也是很必要的,例如讀一本小說,每天讀4頁,一學期以20周計算,就可以讀完一本中等厚度的書。學生課外廣泛閱讀大量及不同領域的書籍、報刊、文章,要求讀得快,理解和掌握書中的主要內容,做好閱讀筆記,寫下有價值的生詞、好的句子或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同時老師要科學地評價學生的閱讀情況,了解學生的閱讀心理和閱讀習慣,尋找自己的閱讀方式和方法,從而讓學生從英語閱讀中獲得樂趣,使學生“想讀”“樂讀”“巧讀”。
總之,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我相信只要我們的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我們的老師認真執行新課程標準,正確指導學生去閱讀,充分調動學生英語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養成愛讀英語的好習慣,他們英語閱讀的能力一定能提高的。
參考文獻:
[1]《英語新課程標準》 .
[2]《英語教學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