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 要:舞蹈,既是一種形體的藝術,也是一種心靈的藝術,它要有生命也要有靈魂,二者缺一不可,這就要求一個好的舞蹈演員不僅要有扎實的舞蹈功底和出眾的形體條件,同樣也要擁有超群的情感表現力。古今中外,任何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都離不開演員從形體到情感的雙重演繹。可見,肢體和情感已成為一名優秀舞蹈演員不可或缺的雙重因素。肢體語言是舞蹈演員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從視覺上給予觀眾最明確的表達;而內心感知則是舞蹈演員心靈和思想的升華,不僅能夠在表演中與肢體語言相得益彰,同時也能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舞蹈演員在進行表演時,只有做到肢體與內心感知的合二為一,才能夠讓觀眾欣賞到舞蹈更深層次的藝術之美,展現舞蹈作品更高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肢體動作;內心感知;結合;藝術價值
舞蹈自古以來便是一種超過語言表現能力的一種表現形式。舞蹈動作雖然不能像語言那樣表現得明確,但它卻能將人們的感情表現的更為豐富、細膩和強烈。正所謂“語不過唱,唱不過跳”,早在《詩經·大序》中便有記載:“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說明舞蹈抒發感情的效果比詩歌和音樂更為顯著,因為只有人的內心感情到了用文字和語言都難以充分表達的程度,才會情不自禁地通過手舞足蹈來抒發。
一、自然之美 生而為舞
有人說:“舞蹈是一種藝術,當然有藝術美,但它所假之物并不是聲、色、字、詞,而是天生的,自然存在的,因此它首先是一種自然的美。”如其所言,在舞蹈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許多舞蹈動作都是來源于對自然界中花、鳥、魚、蟲和各種動態景物的提煉和加工,而作為一門借助人體本身來傳情達意的展示藝術,舞蹈演員要想把舞蹈的自然之美表現出來,其肢體和形象就顯得尤為重要。
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身高1.65米,體重卻只有90斤。她曾在《魯豫有約》中透露了自己的食譜:早上9時喝一杯鹽水;9時至12時喝三杯普洱茶;中午12時吃午餐,內容是一小盒牛肉、一杯雞湯和幾個小蘋果;傍晚吃晚餐,只有兩個小蘋果和一片牛肉。正是這種超群的毅力,給予了她征服舞壇的基本條件,這也成為了每一名舞蹈演員“生而為舞”最美的詮釋。
作為舞蹈中對情緒表達最主要、最準確、最極致的一種方式,肢體動作的表現將直接決定舞蹈本身的藝術感染力。一名優秀的舞蹈演員,不僅要做到將每一個舞蹈動作發揮到極致,還應該通過優美協調的肢體動作,引導觀眾由外向內,更深入地了解舞蹈作品的思想內涵。但不管怎樣,肢體動作作為一部舞蹈作品的基礎,其表現過程的成功于否,將直接影響一部舞蹈作品的舞臺價值,因此其地位也是舉足輕重。
二、層層修煉 方為內功
肢體,可以通過外在的不斷訓練來完善,而內心感知的融合與體會,則需要舞者自身修養的層層遞進。一名優秀的舞蹈演員若想真正的將情感融入到每一部作品之中,首先要有進步的世界觀和審美傾向。世界觀是人對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等的基本觀點的總和。它包含社會觀,倫理觀,審美觀,人生觀,自然觀等。人生觀就是對人生的基本看法。審美觀是人在審美活動中所形成的對美,審美和美的創造及其發展所持的基本觀點(包括審美標準和審美理想),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世界觀是舞蹈者的靈魂,不僅決定作品的思想傾向,也影響著,指導著他的整個藝術實踐活動。
舞蹈演員應具備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對舞蹈的熱愛,不僅能夠讓一名優秀的舞蹈演員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同時也能賦予作品一種主題之外的藝術感染力,而這無疑也是舞蹈演員“內外兼修”的最高境界。
三、合二為一 任重道遠
新中國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和理論家焦菊隱在20世紀50年代曾提出“心象說”的理論。她認為,”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形象這一重要問題,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它的內容那便是,從生活出發,通過心象的形成過程把握人物準確獨特的內外部的自我感覺,創造出準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而北京舞蹈學院舞蹈學系教授、舞蹈心理學研究生導師平心在《舞蹈表演心理學》中也有提到舞蹈本體與身心的關系。
眾多舞蹈前輩的潛心研究無不表明,肢體與內心感知的結合在舞蹈表演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二者能否合二為一,不僅將成為判定一名演員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同時也將成為未來舞蹈演員探索的重要方向。因為對于每一位舞者而言,為觀眾帶來更高層次的藝術享受,實現作品更高的藝術價值,都是其終其一生的使命,而今天的許多舞蹈演員,包括自己在內,無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舞蹈表演是舞蹈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藝術學科。在這一重要學科中,包含了許多需要我們繼續發現和研究的內容。舞蹈是不用發聲的語言,這一特質決定了舞者需要豐富的肢體動作來塑造人物和表達感情。只具形的舞蹈,等于只有一個空礦的骨架。唯有將靈魂賦予其中,才能使其成為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形象。
四、結語
舞蹈對技藝和形體的要求很高,但在舞蹈表演中不能過多的偏重舞蹈技藝,而缺乏了文化素質的教育。舞蹈演員應該在平日中多讀一些舞蹈的理論的書籍,既能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又可以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讓自己在舞蹈表演上逐步走向成熟和完美。“中國舞蹈之母”戴愛蓮先生曾說過:“把心交給舞蹈”,就是要舞者對所表演的作品的內涵進行深刻的理解與掌握,再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和表情來傳神達意。優秀的舞者從選拔、培養到成功除了主觀判斷外還有一些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優秀的舞蹈演員應做到由情生舞,不論舞蹈作品中表達的人物形象是美是丑,是喜是悲,都會激發舞者強烈的藝術情感,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將情感世界到達“極致”的表現。所以一個優秀的舞者想要呈現出完美的舞蹈作品肢體動作、內心感知、面部表情和一定的文化底蘊都是很必要的,缺一不可。舞者高超的技能跟內心情感的完美結合,是整個舞蹈精美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隆蔭培 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年1月.
[2]平心·舞蹈表演心里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年12月.
[3]李楠·論舞蹈表演中“體驗”的作用[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4]王宏韜·演員于是之[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7年.
[5]歐建平·外國舞蹈史及作品鑒賞[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6]沈培藝·在這個動作世界里[J]·舞蹈雜志社,198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