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是素質化教學的核心,重中之重。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審美追求也日趨細致化,參加美術學科高考學生的數量呈飛速上升趨勢,有很多省份已經把音體美三門學科納入中考成績范圍內或者作為總成績的參考值。這就要求美術學科的學習必須要從根基抓起,這里所說的根基基本上就是中小學階段美術學科的學習。下面筆者就從中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研究來展開討論。
關鍵詞:中小學 美術 課程 教學研究
一、背景分析
以往大部分人對美術學科的鑒定界限很模糊,認為它只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覺得它是副科,學不學都無所謂,學校不重視,教師輕視,學生無視。很多城區、郊區學校利用音體美課程來給學生補充語數外等主科知識,還有很多農村小學直接取消對音體美等學科課程的開設,教育局每年的教師招聘也減少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入編。原本教育局給下面各個學校撥放了關于美術興趣培養費這筆款項,但學校根本沒有發放到位,或者用于其他地方。
學校領導自身的不重視導致學校部分老師在工作上的不積極、懈怠,學習美術的條件有限,畫具、畫材不全,甚至連最基本的美術學科或者美術活動的單獨教室都沒有,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導致中小學的學生美術功底普遍很低,中考時美術學科的成績不理想,高中時不敢選擇美術學科作為發展方向。家長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孩子也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周圍的學生學習美術興趣不濃等各方面因素導致了今天的這個局面,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我國教育方針的落實。因此,積極探索解決美術教育存在問題的有效對策,是保證農村中小學美術素質得以提高的迫切需要,是落實國家教育公平戰略的重要環節。美術教育與文化教育一樣重要,也是學生學習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術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與審美能力,還可以激發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致使學生對美術有很大的興趣,對生活有很大的激情,這也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
二、就目前美術教學課程的措施和建議
首先,學校應該改善教學條件,開設美術學科單獨活動的教室。定期對在校美術教師們進行專業能力培訓,加大美術老師課程發展意識,發展地方性傳統文化知識并將其加入校本教材。不把教主科的老師叫過來教美術。積極落實教育局的政策,開設美術興趣班等可以專門發展繪畫和手工的課程,可以像開運動會那樣開設美術欣賞課與動手實踐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多開美術交流會,或者舉辦優秀美術作品展,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這也是完成學生的全面發展,落實國家教育公平的戰略。
其次,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要有敬業精神,積極參加教育局的學科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專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關于美術課程的各種課型要做到熟能生巧,提前做好備課工作,鉆研教材,因材施教,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走進學生心里去。蹲下來做學生的知己與朋友,做教學的參與者與指導者。
再次,家長應該從孩子的童年抓起,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繪畫能力與美丑鑒賞能力。從根基抓起,參與孩子的成長,陪孩子做做手工,一方面增進與孩子的交流,和孩子共同學習與發現;另一方面引領孩子成長,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在家長心里的分量。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喜歡什么,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若孩子在美術方面確實有特長,不妨從小就加強培養,長大后可以把它發展成為一技之長。做孩子的引路人,雖然天賦很重要,但是后天的環境、培養以及自身努力更為重要。
最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自己要去多想、多聽、多看、多品,多去接觸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尋找一絲靈感。上美術課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聽從教師的正確指導,積極參與教師布置的各項活動。平時多去閱讀關于美術鑒賞知識的書籍,多去圖書館、美術展覽館、文化館、個人私藏館、博物館。適當地了解中外美術史,了解國內外知名的畫家以及他們的作品和流派,給自己的美術奠定堅實的基礎。到中考時,美術知識能夠拿來就用。保持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學好美術對發展其他藝術特長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三、結語
美術可以提高一個人的內涵;可以使人們正確區分美與丑;可以使人知道怎么從生活中發現美,或把美術當成認識與發現美的一種技藝,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的素質,陶冶情操;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熱愛大自然,向往和平友愛。藝術對一個人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一個人學習美術,學習藝術,經過長期的藝術熏陶,會使他的氣質與眾不同,包括言談舉止、穿著打扮,會更加懂得生活。畢竟中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與新社會的建設者,美育對德智體美勞教育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美育可成為生活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張榮舟.美術教育與小學全科型教師的培養[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報,2007(06).
[2]陳健勇.美術現象及改革、發展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姚丹丹,女,碩士研究生在讀,贛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中國民間美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