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鼎一
摘要:高中學生夢想的高中數學課堂是輕松、活潑、自主、愉快的課堂,能在和藹、慈祥教師的帶領下,實現輕松學、快樂學、高效學,師生以朋友的形式相處,教師不僅教給學生數學知識與方法,還教給學生數學思想與技能,及人生智慧與奧秘,使學生在舉一反三中不斷強化能力、創新思維。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課堂;因材施教
素質教育實施后,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著眼于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也開始重視活動、實驗、動手制作課程在高中數學課堂的引入,高中數學課變成了百花齊放、形式多樣的課程,卻也出現了新的問題?;顒雍蛯嶒炛黝}是教師預設的,為了把握教學進度,實現短時間內學生完成某個動手實踐過程,教師不得不頻繁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按步驟完成某個猜想、驗證與實踐過程,此時真正的動手實踐驗證,卻變成了按部就班式的重復教師思路的過程。因為時間的有限、教學任務的繁重,及考試壓力的繁重,導致學生課上時間被講授占用,課下還面臨很多補習、作業等。
站在高中生的角度,面對著新課改帶來的困惑,我認為我眼中的高中數學有效課堂應該具備下面這些特點:
一、改變學習方式。以生為本
素質教育要求,要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思維、應用能力、合作能力的培養,這不僅是社會對人才素質的根本要求,也是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需要。在新時期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與綜合素質,這樣才能不斷適應千萬變化、快速發展的社會。這就需要教師在實施數學教學時,轉變教師的教育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自主學、合作學、探究學、開放學為主,以教師組織、引導、提示、總結來輔助,幫助學生在開放性、實踐f生的課堂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
如“解三角形”知識中,高中涉及正弦、余弦知識,根據已知角度求解實際物體之間的距離,及航船中是否碰到暗礁、某地居民是否受到臺風影響等。對于高中“解三角形”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開放性的實踐活動,活動主題與任務由小組自主決定,運用測角儀和解三角形知識,探索某個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在開放性活動中成員互動合作、自主發現、總結、歸納、糾錯與反思,不斷強化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關注學生發展。因材施教
我們學生之間存在認知水平、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之間的差異,數學學習情況各不相同,有的學生邏輯思維較強,對數字敏感,有的學生空間思維較好,對圖形幾何知識較為喜歡,學習速度快,部分女生擅長計算,部分男生又擅長思維推理,這就造成了學生間差異性的凸顯。而為了實現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就需要教師多多關注學生自身的個性發展,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結合分層教學、專題教學、層層遞進式、針對性輔導教學策略,幫助不同層次、不同能力與興趣的學生實現基于學生發展的教育教學。
如,對于“概率”單元的學習,對于基礎稍弱的學生,只需要他們掌握基本理論,并學會如何進行古典概型、幾何概型的計算即可,訓練以書本例題和課后習題為主,教學主要內容是引導學生把握古典概型、幾何概型的本質差異及不同的計算方法。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其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區別古典概型、幾何概型的各自特點及不同運用情況,對于優秀生需要在這些基礎上,還要培養學生運用幾何概型推導盯,及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概率知識的能力。通過因材施教,實現學生不同程度的發展與進步,并在逐步遞進中強化學生能力。
三、實現教育價值。凸顯本質
數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很多時候我們學生學習了計算方法、解題思路,卻不知道它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到底存在什么聯系,并給學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數學考試試題的同時,卻不知道其學習的最終目標是什么。這就導致數學與生活的分離,及數學課程偏離了教育的本質,數學知識的教育價值難以實現。在我眼中數學的本質即為:探索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體驗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提煉數學思想方法、應用數學于實際生活。學習數學即學習數學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創新思考模式,同時在學習數學中培養綜合能力。
如“數列”單元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將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分析等差與等比數列概念的形成,等差與等比數列的聯系、區別,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上,還有等差和等比綜合起來的數列實例。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等差數列、等比數列之間的異同,以及相互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教育價值,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總的來說,我眼中的高中數學有效課堂,應該是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凸顯本質的課堂,通過引導,在分析數學本質,感受數學教育價值的過程中,學生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問題分析的思路與方法,培養創新思維,并結合巧妙的動手實踐與互動分析,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