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春
摘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數學作為高中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養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延伸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是每一位工作在高中數學教學崗位上的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發表自己的新見解,發現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辦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教師的一項重點工作,探索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學途徑,在數學教學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數學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包括學生對一些數學問題的質疑能力、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對數學問題進行猜測的能力等,在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力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和延伸問題的良好習慣。
一、教師要克服思想上的偏差。正確認識創新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創造性地開展數學教學工作,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很多教師對創新能力的培養缺乏正確的認識,一提到創新教育,他們就覺得是必須脫離教材的活動。比如,他們會認為學生的小制作或者小發明才是創新等,或者就一個問題,學生提出光怪陸離的想法就是創新,這是一種認識上的錯誤。實際上,學生的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與眾不同的分析角度等都可以說是創新。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把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關的新知識引入數學課堂,與教材中的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主動探究,從而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數學知識,掌握更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首先,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唱獨角戲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努力探求新知識的強烈欲望,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為學生提供一個適于創新思維發展的教學空間,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以平等、友善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探索數學知識的道路上感受到教師是他們的同路人,是他們的堅強后盾。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翁地位,為他們創造一個寬松、民主的教育環境,學生才能充分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想象創造的能力。
其次,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創新熱情,形成良好的班級學習氣氛,使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與交流,從而使學生能夠做到知識的查漏補缺,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對于一些小組合作解決不了的問題,組織學生在班內進行討論,這就是發揚民主教學環境的優勢。學生在輕松、平等的教學氛圍中敢于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或者補充其他學生的看法,大家在思想碰撞的過程中解決了問題,并且創新思維的火花被點燃。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一點,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合作,都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處于從屬地位,我們要細心把握,將合作學習責任到人,最大限度地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
三、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要想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的質疑。我們可以運用教學語言,巧妙地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維定式,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提出疑問。質疑是創新思維形成的集中表現,學生要敢于質疑,并努力實踐,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鍛煉學生的集中思維,這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同樣重要,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集中思維使學生能夠準確把握各種知識,并且能夠將這些知識進行總結和梳理,使其內化為自己的數學能力。教師要重視學生總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總結之后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
總之,高中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該始終貫穿于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多角度、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在師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實現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