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燕
摘 要: 目前醫學院校的傳統文化教育面臨一些問題,如社會和學校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不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認知不夠。本文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醫學院校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一是構建合理的傳統文化課程設置,二是加強醫學院校傳統文化課教師力量,三是加強傳統文化的社會實踐教學,四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五是利用新媒介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關鍵詞: 醫學院校 傳統文化教育 途徑研究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以中華民族為創作主體,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特色和穩定結構的、世代傳承并影響整個社會歷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體系”[1]。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寶貴遺產。“傳統文化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制約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2]。學習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有助于我們更準確和深刻地認識我們國家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有助于我們以更理性的態度和更有效的方法解決當前存在的一些難題。
近年來,醫患矛盾越來越凸顯,醫生成為人們眼中的高危職業。醫患矛盾凸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醫生人文精神的缺乏是重要原因。中國傳統文化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源泉,我們可以從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中吸取仁愛救人、誠信不欺、淳樸自重、淡泊名利、醫風嚴謹的道德和智慧,完善自我,真正實現醫者為民,醫患矛盾自然能從根本上解決。要提高醫生的人文精神,必須從學校入手,加強醫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一、醫學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
當前,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都開設了傳統文化課程,傳統文化越來越受醫學院校的重視,但是從傳統文化教育開展的效果與醫生需要達到的人文素養看,傳統文化教育現狀不甚樂觀,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社會和學校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不夠
長期以來,大學教育存在“重科技,輕人文”的傾向,多數醫學院校以培養“專門應用醫學人才”為辦學指導思想,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開設的專業課很多,但開設的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人文學科課程偏少,并且開設的傳統文化課多以考查課的形式進行。同時,一些醫學院校傳統文化課教師相對缺乏,不能完全滿足傳統文化課的教學工作。部分醫學院校傳統文化課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只注重課堂講授,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不夠,又缺乏必要的壓力,師資力量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要,傳統文化教育在一些醫學院校落實得不夠好。
(二)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認知不夠
醫學院校的一些學生受多元價值觀的影響,尤其受西方價值觀念影響較深,熱衷于過圣誕節、光棍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而對中國傳統的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不感興趣,對中國文化的仁愛、禮讓、謙恭、擔當等寶貴思想學習得不夠深入,對學校開設的傳統文化課程興趣寥寥。
筆者對山東省部分醫學院校進行隨機問卷調查,共發出1000張問卷,收回936張,其中有效問卷908張。調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開設傳統文化課是否必要?對傳統文化課是否喜歡?傳統文化課的成績考核方式是什么?若將傳統文化課設為考試形式考察學生成績,贊成還是反對?調查結果顯示,89.7%的學生認為開設傳統文化課有必要;但只有24.3%的學生喜歡傳統文化課;77.8%的學校以考查課的形式考核學生成績,若將傳統文化課設為以考試形式考查學生成績,95.6%的學生表示反對。由此可以看出,傳統文化在醫學院校學生中受喜歡的程度不高。
二、醫學院校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傳統文化教育在醫學院校受到的重視不夠,受學生喜歡的程度低,教育效果不好。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從多個途徑加強醫學院校傳統文化教育。
(一)構建合理的傳統文化課程設置
針對醫學院校的實際情況,構建合理的傳統文化課程設置,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增加傳統文化課程的比重,增加一些傳統文化經典著作的學習。除了學習《中國文化概論》之外,還要開設一系列傳統文化選修課,如開設《論語》、《孟子》、《道德經》、《莊子》等經典著作課程。通過學習經典,與思想、文化、哲學大師進行心靈對話,既能增強醫學生學習古文的能力,又能深層次地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于彌補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先天不足具有重要作用。其次,針對醫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需要和醫學院校的特點,編寫專門的醫學類傳統文化教材。增加一些關于仁愛、誠信、嚴謹、謙恭等醫學倫理思想方面知識的傳統文化課程,對于塑造醫學生高尚品格、提升醫學生道德素養、完善醫生需要的人文素質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教材還要多選一些醫古文課程,如選入《本草綱目》、《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著作的經典篇目。再次,改變傳統文化課成績的考核方式,由考察課變為考試課,增加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壓力。
(二)加強醫學院校傳統文化課教師力量
提高醫學院校傳統文化課教師力量是加強醫學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基礎。首先,制定相關政策,引進、招聘一些既懂傳統文化,又懂醫學的雙學位高層次人才,負責傳統文化課的教學工作。其次,充分開發和利用社會資源,實現大學傳統文化教育教師的資源共享。可以多種形式吸納其他院校、研究機構、社會機構的傳統文化學者,從事短期或長期的傳統文化教學工作。再次,加強現有傳統文化教師的業務培訓工作,鼓勵他們繼續深造和進行學術交流,以提高他們的整體教學能力。
(三)加強傳統文化的社會實踐教學
醫學院校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還要走進群眾,深入社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首先,學校組織學生利用假期、周末到農村、社區開展體檢義診、醫學知識宣傳、健康調查、晚期癌癥病人臨終關懷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這些實踐活動,體驗生命,親身感受百姓的疾苦,了解百姓的生活狀況、健康狀況和治療需求,培養一名醫生應該具備的關心百姓疾苦、胸懷天下蒼生的社會擔當精神和高尚追求。其次,充分利用學校周圍各種歷史文化資源,組織學生參觀一些名勝古跡、博物館、文化遺址,尋訪當地民間藝術文化,切身體會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積極加強傳統文化的實踐教學,用社會這個平臺,將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與醫學生的個人追求境界結合起來,有利于醫學生真正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培養他們的仁愛救人之心、崇德向善之心、盡職盡責之心。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醫學院校加強傳統文化教育,還要從校園文化建設入手。首先,學校可以積極籌建和完善一些傳統文化方面的學生社團,如書法社團、古典文化社團、戲曲社團、詩詞社團、繪畫社團、篆刻社團等。以這些社團為平臺,積極開展一些傳統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領會傳統文化的精神和智慧,提高優良品格,完善人格修養。其次,學校可以利用一些宣傳平臺,如宣傳欄、學校廣播站、學校網站、板報、宿舍走廊、教室走廊等,進行傳統文化宣傳,還可以對教學樓、宿舍樓、餐廳、圖書館、辦公樓、道路進行命名,讓學生學習和生活在一個充滿傳統文化的氛圍中,讓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的生活細節中,從點滴生活中感悟傳統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再次,開展傳統文化競賽活動,如傳統文化知識競賽、經典誦讀大賽、書法展、繪畫展、戲曲文化交流等。最后,學校經常開展一些傳統文化知識講座,邀請一些研究傳統文化的專家、學者做報告,積極開展傳統文化學術交流。
(五)利用新媒介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課堂教學有其局限性,因此,加強醫學院校傳統文化建設,還需要利用網絡媒介平臺,網絡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首先,開設傳統文化網絡精品課程。各醫學院??梢詫Ρ拘炐銈鹘y文化教師的精品課程進行錄制,再傳到網上,各高??梢詫崿F資源共享,學生可以享受更多的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其次,利用微信、QQ、APP、校園網站等網絡平臺,傳播傳統文化。師生之間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傳統文化學習的交流,分享學習心得,進行疑難解答。再次,加強教師的網絡技能培訓,提高教師的網絡技術處理能力,如利用動漫、3D技術制作傳統文化課程,增強傳統文化的親和力和趣味性,以讓學生更容易和快樂地接受傳統文化。最后,選取一批經典詩詞、經典醫古文、古代禮儀文化等,開發一批傳統文化教育軟件,積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
參考文獻:
[1]趙洪恩.中國傳統文化通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
[2]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