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摘 要: 建構主義理論提倡學生在相對真實的環境中學習。英語口語教學作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由于缺乏自然、真實的語言環境,是英語教學的難點,也是學生英語學習的薄弱環節。利用平板電腦為學生營造形象、直觀的語言環境,能有效激發學生進行口語練習的興趣,為學生提供英語口語訓練情境,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關鍵詞: 建構主義 平板電腦 初中英語 口語教學
一、初中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現狀分析
新《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英語作為語言交際的工具,口語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但因缺乏練習成為學生的薄弱環節。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與調查,發現學生口語薄弱有以下三個原因:
1.語言焦慮嚴重。
語言焦慮是外語學習過程中常見的現象,很大程度影響學生語言習得的成敗。由于每個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有差異,加上每堂課學生參與課堂英語口語會話的機會有限,學生容易存在焦慮心理。他們害怕出錯,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當學生存在焦慮心理時,教師如果不及時引導鼓勵,批評甚至挖苦學生,學生的焦慮必理會發展為恐懼。這種焦慮甚至恐懼會導致學生怕說錯、不敢說,嚴重影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
把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學生的語言訓練在課外,擁有真實的環境、人物,語言極易得到反復的強化。而在我國,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語言習得大部分是在課堂上完成的,由教師給出虛擬的情境,讓學生操練語言。初中標準課程設置,一周的英語課程為4節—5節,每節課40分鐘,課后學生沒有更多的真實環境鞏固操練語言。
3.大班化教學無法顧及全體學生。
初中大多數班級設置一個班學生接近45人,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教師無法兼顧四五十個學生的能力差異、個性特點、學習策略等,加之應試壓力,無法真正讓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上操練語言。由于教師重視實現課堂的知識目標,往往忽略學生語言學習的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學生學習興趣不足,想要用英語交際的欲望不足。
二、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是在吸取了多種學習理論如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理論,尤其是維果茨基(Vygotsky)的理論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與情境聯系緊密的自主操作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內容、能力等不能被訓練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構。
關于學習條件構建主義主張:第一,學習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主體的作用。第二,學習情境要與實際情境相結合,因為實際情境領域具有生動性和豐富性,能使學生掌握高級的知識。第三,注重協作學習,強調學生與學生的討論及互相學習。第四,注重教學環境的設計,為教育者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平板電腦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建構主義主張的四個學習條件,通過平板教學,能夠極大地彌補傳統初中口語教學缺乏真實情境、資源有限的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購置平板電腦,大部分學生能夠獨立操作平板電腦,學生較好的平板電腦操作能力為開展基于平板電腦的教學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平板電腦不是為移動學習開發的,可以利用它本身的優勢進行輔助教學、整合教材。在平板上,教師可以備課、授課、時時課堂互動、檢測、及時反饋。平板電腦可以利用網絡互聯同步或下載系統中的各類教學資源,包括文字信息、音樂、影像、課件等一系列豐富的教學資源,在課堂上實現英語資源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同時可以提前錄制微課,供每個學生在平板上反復觀看、模仿學習。創建個性化、智能化、數字化的課堂學習環境,有效促進智慧能力培養。
1.增加學生口語操練的機會,創造更生動的真實的語言環境。
學生在平板上可以下載英語學習的APP(例如一起作業、盒子魚),為了彌補課下學生沒有口語操練機會的缺憾,學生回家的英語作業可以將傳統的紙質作業(如抄寫、習題),改成網上作業(例如人機對話,模仿朗讀,情景作答等),系統可以馬上量化評分,教師也可以做出及時評價。這無疑兼顧了每一個學生,給予了每一位學生口語練習的機會。初中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時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更多生動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八上Unit 4)這個單元,學生對于電影、電視節目比較感興趣,可以讓學生在平板上下載英語趣配音軟件,模仿采訪,自己做一回草根明星(英國達人、美國達人、中國達人)。在課上教學環節,利用平板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口語訓練的熱情和機會。筆者使用科大訊飛平板授課軟件進行教學實踐,發現口語教學從之前的單調、機械變得豐富有情境。筆者在課例“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的研究中有以下探索:(1)學生可以將“愚公移山”改編為課本劇,在觀看課本劇表演時,學生可以時時用平板拍照,將最喜歡的片段用平板記錄下來與同學們分享,教師也可以打開論壇功能,讓學生在論壇上對她們的表演進行評價,學生互相對評價點贊,教師在總結環節可以朗讀top3的評價。(2)在課堂口語演練環節,為了激發學生的會話積極性,教師可以在自己平板上開啟“搶答”功能,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環節。為了讓每一位學生做好回答問題的準備,振作精神,教師可以在平板上開啟“隨機”功能。
2.實施分層教學,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要求。
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體現教育公平,就要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而學生語言學習的快慢不同、策略不同,傳統的講授式方法顯然不利于分層學習。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進行學情分析,為學生布置分層的練習,進行不同的語言輸入練習。在課上授課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組內幫扶,組間評價,小組之間展開競賽。筆者在課例“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的研究中,將全班根據能力好壞搭分為四組,每組分為A/B/C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要求如下:C層次:單詞拼寫短語熟知;B層次:段落成誦故事復述;A層次:情境感知融入表演。課上的詞匯學習可以讓學生利用平板展開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學會講故事,在教師講述了講故事需要注意的幾大要素后,學生可以在組間分享自己的小故事,敢于站起來表達的教師可以在平板上及時推送獎勵性的虛擬紅花,特別好的可以推送大拇指點贊。在生生互動時,教師可以把課堂交給學生,師生互動時多給予及時的鼓勵,較好地消除學生的語言焦慮,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自如地用英語表述自己的思想、情感。
3.強大的語音和交互功能為學生正確的語音訓練提供基礎。
基于平板的教學、備課、作業一體的學習軟件能很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便利,尤其是電子課本的引入,課本上的單詞句子能夠即點即讀,利用學習軟件在平板上下載后,學生的語音是否準確能夠在平板上快速及時反饋,不標準的單詞被標紅,每個學生反復跟讀標準發音強化自己的薄弱單詞,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學生的口語發音。傳統英語口語教學過多依賴教師,而教師的語音水平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導致英語語音具有較大的地域差異。語音識別系統彌補了部分學校師資力量的不足,同時平板的強大的交互功能使教學效果更直觀化。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出及時的判斷,對于語音不標準的同學可以及時糾正和強化。例如教師推送一組單詞,學生朗讀完畢后全部提交。平板可以立刻進行評分并將全班排名,同時記錄下每個學生的發音。教師可以從中隨機挑選有代表性的讀音進行全班討論并評講,教學更有針對性,全班都得到了語音的訓練。
四、結語
平板電腦以便攜、強大的交互功能及教學APP作為新一代教學媒體進入課堂。平板電腦以其獨特的優勢吸引了教學者的眼球,能創設真實的情境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提高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參與度,改善學生缺乏口語鍛煉機會的情況。平板電腦提供給學生豐富的學習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口語水平。期待平板電腦能在更多的學校推廣并發展成熟。
參考文獻:
[1]Building an Understanding of Constructivism. Classroom Compass. Volume 1 Number 3. Winter 1995.
[2]高文.構建主義的學習特征[J].外國教育資料,1999(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7-29.
[4]田雪.平板電腦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設計與應用[J].教學研究,2014(1).
[5]周勇.教學一體與iPad應用[J].中國教育裝備,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