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華
摘 要:如今,學生在初中學習過程中,因成績不好被定義為“差生”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而現(xiàn)在對“差生”又變了一種儒雅的稱呼“學困生”。同時,“學困生”被勸退的現(xiàn)象也是頻頻出現(xiàn),這不得不說是我國教育領域的遺憾之處。畢竟,九年義務教育的政策并未被改寫,這樣的做法與教育公平理念實在相悖。本文以出現(xiàn)“學困生”被勸退現(xiàn)象的原因入手,從多個角度闡述“勸退”學困生與教育公平相悖,希望對改善這種不良的做法起到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學困生 勸退 教育公平 相悖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5-0164-01
一、造成“學困生”被勸退現(xiàn)象的原因
“學困生”被勸退現(xiàn)象頻繁出現(xiàn),肯定有其出現(xiàn)的原因,對這些原因加以深刻的分析,對于杜絕這種現(xiàn)象具有一定的反思作用。因此,我們要加以明確。
1.學校及老師過分關注成績,嚴重忽視學生的權利
很多時候,學校及老師都是看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未能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興趣愛好等差異性因素去考慮如何提升教學水平,只是簡單的以成績論英雄。這樣,通過改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等方式提升學生素質的可能性被抹殺。同時,一旦學生被勸退,必然是嚴重忽視學生受教育權的結果。
2.家長的努力不夠,導致學生被勸退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學生在學校學習,并不代表家長的地位一落千丈,畢竟,作為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子女。然而,很多家長習慣性的認為學校是提升學生成績的陣營,而嚴重忽略家長與子女的溝通交流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最終,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家長嚴重缺席,子女因成績不佳被勸退時家長的努力非常無力,家長對子女被勸退的做法也顯得極其無奈。
3.學生自身原因,造成被勸退現(xiàn)象發(fā)生
學生不愛學習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他們嚴重忽略了家長的辛苦,忽略了學習這個人生轉折平臺的作用。一旦因無心學習導致成績不好被勸退時,才真正心慌馬亂,此時家長的努力也是白費。甚至有些學生對被勸退持有不在乎的態(tài)度,顯得很麻木。
二、“勸退”學困生與教育公平相悖
“學困生”被勸退現(xiàn)象無疑打破了我國教育的公平理念,對學生來說破壞其發(fā)展前途,對學校和老師來說降低了其社會地位,對憲法法律及教育宗旨來說無疑是一種遺憾。
1.“勸退”學困生打破了家長最為美好的愿望
作為家長,希望子女能好好學習,將所學的知識轉換為真正的能力,不說對社會做出多大的貢獻,對自己有一個很好的未來即可。可見,每個學生的家長都有著最為美好的愿望,希望子女盡可能多的學習文化知識,哪怕自身能力有限,多認識些字對學生的成長生活都有好處,這些觀點基本上已經成為學生家長的共識。然而,“勸退”學困生無疑像冷水一樣澆滅了家長的美好愿望,讓這些愿望清零。因此,在學校和老師看似很簡單的事情,并不單單涉及到學生的前途和未來,也波及到家長的心理情緒,而家長往往對學校的這種做法頗感無奈。
2.“勸退”學困生損害了學生最為基本的權利
在教育權方面,我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而且我國《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都明確規(guī)定,任何個人、單位都不得剝奪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因此,不難得出結論,盡管學生的成績有好有壞,但他們在校學習的受教育權是法定的權利,不是任何人和單位可以隨意剝奪的,學校只因學生的成績差將其勸退的做法很明顯違背了法律法規(guī)的相關規(guī)定,這是對憲法法律的明顯挑戰(zhàn),甚至是一種無視憲法法律的行為。因此,從權利基礎作為出發(fā)點看,這種勸退“學困生”的現(xiàn)象不合法不合規(guī),是對學生受教育權的褻瀆。
3.“勸退”學困生背離了最為樸實的教育宗旨
在我國古代,就已出現(xiàn)了“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就是說,在受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放在現(xiàn)今的教育形勢下,就是要做到教育公平,一個學生都不能落下,要平等的接受教育,頗有《士兵突擊》中“不拋棄不放棄”的感覺。然而,很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在面對成績不好的學生時,很自然的萌生了勸退的想法,他們光顧考慮升學率,而忽略了自己“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神圣職責。最終,老師的園丁形象大大受損,其過分看中升學率,而勸退“學困生”的想法和做法也與我國教育宗旨背離得越來越遠。
4.“勸退”學困生不利于學生健康思想的形成
正確健康的思想意識是推動社會發(fā)展和文化進步的一股強大力量,這股力量的作用不容忽視,更不能忽略。在校接受教育,就是通過優(yōu)質的教學水平讓學生受益,引導他們樹立健康正確的思想意識,提升他們的法律意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并能實現(xiàn)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鞏固,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教育宗旨的貫徹落實。然而,將學生簡單的勸退,德育教育的本質和力量就無從體現(xiàn)和發(fā)揮,德育教育的長遠目標就會出現(xiàn)紕漏。最終,很多學生就會因缺乏德育的熏陶,容易被社會不良風氣所侵蝕。
三、結語
受教育權是憲法法律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任何人、單位都無權剝奪,因此,“學困生”被勸退的現(xiàn)象是一種畸形現(xiàn)象,其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造成了不良影響,我們必須時刻反思,客觀定位學校及老師的職責,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審時度勢,理性對待學生,堅決杜絕勸退“學困生”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充分保障每位學生的受教育權不被侵犯。
參考文獻
[1]高雙景.“勸退差生”有悖教育公平[J].教材教法研究,2012(8)
[2]魯德梅.淺談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