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璐偉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數字化敘事包含的基本要素,提出數字化敘事進入小學數學課堂能夠培養科學思維和敘事思維,還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素養。接著以案例來分析了數字化敘事進入小學數學課堂的設計與管理,最后提出了運用這種模式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數字化敘事 小學數學 課堂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5-0188-02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數字化敘述教學模式跟傳統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強調的是數學的交流。學生通過對數學圖畫書的閱讀,在交流的時候運用書本標準語言,規范了數學用語,還增強了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進而促進了學生數學語言的發展,為學生準確的闡述數學思想與觀點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完成數學教學目標的同時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一、數字化敘事包含的基本要素與運用意義
1.數字化敘事的基本要素
一般來說,數字化敘事包含的要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核心觀點,采用數字化敘事模式要先確定核心觀點,之后再進行各個故事的編排,讓故事情節圍繞著一個核心的觀點進行鋪展,服務核心觀點。第二個方面,鋪展的情節曲折,要有戲劇性。如果直接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三個方面,要包含情感方面的內容,這樣進行的敘事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敘述的形象以及語音語調等方面,能夠幫助表露真情實感。
2.數字化敘事進入小學數學課堂的意義
在小學教學中,不管是簡單的公式與法則,還是復雜的規律與性質等知識,都不要直接把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可以通過數字化敘事模式,引導學生積累數學學習方法與經驗,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感悟數學思想方法。通過數字化敘事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在學習故事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還能讓學生明確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這也是其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方式。兩者之間相互補充,實現同步發展。此外,數字化敘事進入小學數學課堂還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素養。其充滿活力的科學建構過程幫助學生培養了科學思維,幫助大多數的學生學會最基礎的知識,完成了教學的基本目標。
二、小學數學課堂數字化敘事的設計與管理案例
我們以《小數的初步認識》為例,來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數字化敘事的設計與管理。具體如下:
1.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是基本依據,教學目標是指導方向,要提高教學效果認真研究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模式,在課程開始之前,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認真備課,找準教學目標,《小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目標具體如下:首先,知識與技能。本次課堂設計主要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結合課堂教學內容來對小數有個初步的認識。其次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小數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歸納能力等。再次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讓他們能夠通過探索認識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知識的情感態度。
2.教學過程
首先,通過給學生介紹數學繪本中的人物故事,讓學生對圖畫書的故事內容有個大致的猜測。先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繪本的頁面,讓學生大聲朗讀繪本的書名《壞蛋格格巫》,猜測繪本的內容。比如,格格巫的職業等,之后引導學生思索。
其次是探究新知,通過學生閱讀這個繪本故事,為小數知識的學習做出鋪墊。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閱讀繪本的第8頁到第25頁,合作完成學習單。分析繪本中的兩件事,可以通過格格巫出的“好點子”這個角度來進行:第一次,原來夫婦是一袋一袋的賣,每袋10個蛋糕,但是格格巫讓這對夫婦把這10個蛋糕分開賣,第二次,格格巫又告訴夫婦把1個蛋糕切成10個小塊,一小塊一小塊的賣。借此讓學生復習十進制的運算知識,為小數的生成做好鋪墊。向學生提問:“格格巫給老夫婦出的主意是把蛋糕一個一個的賣,那么夫婦聽他的意見一共賣了一袋零2個蛋糕,怎么記賬?”學生回答是12個。接著向學生提問:“根據格格巫第二次的意見,把每個蛋糕切10塊來賣,夫婦總共賣了8個零7塊蛋糕,那么怎么記賬?故事中的夫婦的記賬方式87正確嗎?”接著讓學生翻看故事的結局,老奶奶幫助夫婦正確的記賬方式8.7。在此基礎上引出小數的概念,讓學生對小數有個初步的認識。最后老師讓學生觀看夫婦對每天售賣的蛋糕量進行統計,引出兩個小數大小的比較,讓學生明確元、角、分的概念。
3.教學反思
引導學生整理相關知識,讓零散的知識點在腦海中有個清晰的脈絡,形成知識模塊,整體把握數學知識。找出數字化敘事教學存在的優點與不足之處,從而為下次教學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三、數字化敘事進入小學數學課堂需要注意的問題
1.故事化
美國有一位著名的學習理論專家曾經提出:“人類生來就理解故事。”事實上,我們也都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國重新回憶在小學時代學到的一些公式、定理或者課文等知識的時候,發現很多知識點可能已經忘記,但是老師講過的故事卻一直存放在腦海中。也就是說,人類的記憶融入到豐富的故事情節中,這時的記憶效果最佳。因此,故事化教學比較符合小學生的認識特點,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對所展示的故事圖畫書非常有興趣,在數字化敘事中,要堅持以故事作為載體來進行數學教學的開展,進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
2.生活化
新課標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這樣的教學成效才比較明顯。數學跟其他學科不一樣,不能只是單純的死記硬背,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和深化知識。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在運用數字化敘事教學模式的時候,要重點把控教學資源,也就是數學圖畫書,選擇的圖畫書中的故事跟學生的生活要比較貼近,其中有需要學生了解的一些數學知識,遵循生活化設計理念。
3.活動化
縱觀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也會跟學生有一定的互動,但是,數字化敘事跟這也有一定的不同之處,因為這種教學模式全程都是在跟學生進行數學知識交流。在數字化敘述教學展開中,讓學生閱讀精選出來的數學圖畫書,規范語言交流方式,讓學生理解了跟表達力能夠得到鍛煉,促進了學生數學語言水平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數字化敘事模式,在輔助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要不斷的培養學生的敘事思維。
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還要能夠運用數學思維去看待問題與解決問題,這點在小學高年級段表現的尤其明顯。數字化敘事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與敘事思維。對于小學數學老師來說,要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就要注重數字化敘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靈活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進而提高數學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陳靜姻,劉云華.數字故事---打開可視化學習的新視角[J].信息技術教育,2016(2).
[2]常永才,楊小英.敘事與教師的理論與實踐:布魯納文化、理學的啟示[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5(06).
[3]雷子東.因“惑”思教,讓概念教學更深刻一一以“面積的認識”教學為例談概念教學[J].小學數學教育.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