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安勇
摘 要: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的信息化形態,他實現了和多個行業的相互融合。“互聯網+”背景下給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條全新的途徑,職業教育可以從過去單向的教學向著網絡課堂教學轉變。目前,國內外很多職業教育機構都在進行嘗試,并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互聯網行業迅猛發展,國家大力提倡發展職業教育,將兩者進行有效的融合,對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著顯著的幫助。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對策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 職業教育 教學改革 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5-0196-01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作為一種全新的形態,正在快速改變著我們的傳統業態,同時也給職業教育帶來的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逐漸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職業教育適應“互聯網+”勢在必行。在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培養職業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是職業教育改革需要重點面對的問題。因此,結合“互聯網+”做好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一、“互聯網+”概念分析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兩者之間的相加并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技術和傳統行業進行深度的融合,創造出全新的發展形態。“互聯網+行業”的本質就是讓傳統行業經過在線化、數據化和智能化三個狀態的組合再造,這也是互聯互聯網發展的三個狀態。通過這三個狀態的遞進發展,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實現行業的創新。“互聯網+教育”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教學工作。學校+教室+課堂是傳統的教育模式,而“互聯網+教育”是形成教育機構專用網絡、學生自主選課,通過移動終端,學校和教師任由學生挑選,整個教育形式不再是固定在教室內,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學習自己喜歡的任何課程,學習的時間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自由設置。同時,教師也不再會固定在教室中授課,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在線授課,通過交互平臺能夠實時解決學生的問題。教師通過對整體的大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存在問題,便于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在未來,職業教育不僅僅只是面對職業學校的在校學生,更多是社會上需求職業教育的技能型人才,構建新型職業教育終身可持續發展模式。
二、“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對策分析
1.完善數字化職業學校基礎設施建設
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都高度依賴于基礎設施建設,基于此就需要職業學校強化自身基礎設施建設,將數字化校園列入建設規劃中。結合時代發展進程,學校需要對本校的網絡體系、數字化體系進行升級改造,接入高速移動寬帶設備,保證校園學生和教師能夠隨時隨地利用自己的手持設備接入高速網絡。要積極建設能夠進行大數據分析、信息高速傳播、教學數據化傳輸的數字化校園,實現信息高速傳播、教學資源優化配制、方便交互,提高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建設真正的“互聯網+教育”的現代化職業學校。
2.積極建設職業學校信息化教育平臺
建設信息化教育平臺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推動各個部門和行業的信息交流,促進現代職業學校和現代化企業實現信息共享和數據交換。最近幾年,政府部門積極推動大數據建設,逐步加大了數據共享和建設程度。職業學校信息化教育平臺建設需要政府部門的幫助,打造政府、企業和職業學校共享信息平臺,形成“互聯網+”的良性信息生態系統,做到信息資源優勢互補。學校建立和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積極引進利用各種社會信息化教育資源,推動現代職業教育和現代企業的相互溝通融合,廣泛開展學校、企業、社會、政府教育機構間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互聯網+職業教育”生態圈,促進職業學校在“互聯網+”背景下超前發展,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性人才。
3.進一步創新教學教育機制
在“互聯網+”背景下,各種新興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從而在社會中形成了多種新興的職業和崗位,這些職業和崗位要求和傳統崗位要求有著本質的區別,一些新興產業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要求更高,因此就需要我們依托職業學校信息化教育平臺,構建新型的校企合作機制,構建產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形成特色化、信息化、專業化的專業建設機制。結合時代發展進程構建創新的專業體系和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充分融合,為社會和國家培養一批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創新性技能人才,為國家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
三、結論
職業教育是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出發點,在“互聯網+”背景下,這種分散式的教育模式十分適合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學校應主動順應“互聯網+”發展形勢,加強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為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培養出更多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創新性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高澍蘋.網絡環境下成人在職教育教學改革探索——來自北京大學醫學網絡教育學院的實踐報告[J].中國遠程教育. 2015(09)
[2]宋永華.信息技術對教學改革的革命性影響——慕課教學法的特色與優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06)
[3]薛建海,龔煜.基于微信公眾號和畢博網絡平臺的教學改革研究[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