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 群眾文化作為一種大眾性質的社會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服務于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本文從建設科學完善的群眾文化的重要意義出發,闡述了推動群眾文化建設,能夠提升我國經濟水平、營造和諧寬松的環境以及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發展的措施,通過打造民間文化團體,營造寬松的文化平臺、加強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助力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加強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助力傳統文化的傳承,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群眾文化 新形勢 精神文明
中圖分類號:G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5-0258-01
一、建設科學完善的群眾文化的重要意義
群眾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內涵,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還能夠促進社會文化內涵的充實。在當前的新形勢下,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我們更應當認識到群眾文化的重要作用,發揮群眾文化的價值,采取各種措施,積極促進科學完善的群眾文化的建設,使之與時代發展相適應。
1.推動群眾文化建設,著力提升當地經濟水平
在建設和發展群眾文化的時候,應該結合當地的實際,充分發揚其對于社會和經濟的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多次強調群眾文化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戰略意義,能夠增強民族的凝集力,促進傳統文化的弘揚,逐漸成為發展我國綜合國力的關鍵要素[1]。以文化帶動經濟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保證,能夠有效促進農村精神文化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因此,我們能夠充分認識到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作用。通過塑造優秀的群眾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內涵,提升生活質量,使人民在生活工作之余,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通過這種精神文化建設,促進人民創造性的發揮,反過來能夠促進工作效率的提升和社會經濟的進步。此外,推動群眾文化的發展,還能夠用優秀思想武裝人民群眾的頭腦,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內涵。
2.推動群眾文化建設,著力營造和諧寬松的環境
在促進群眾文化的建設過程中,不僅要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相協調,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還要在全社會營造和諧、愉悅的文化氛圍。當前,群眾文化建設已經成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的發展、物質水平的極大豐富使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但是也帶來了很多的社會矛盾。而通過群眾文化的建設,能夠在社會上塑造和諧的文化環境,在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素質的基礎上,將人民的關注點從物質轉移到精神文化上來,緩解社會矛盾。特別是對于一些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通過下鄉表演等形式,豐富了農民的精神生活,以有效環解城鄉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2]。
3.推動群眾文化建設,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
推動群眾文化的建設,是一項開啟社會智力的工作。通過推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內容,使得人民群眾在工作之余,豐富自身的素養,開拓眼界,還能夠啟發人民群眾的智力水平,促進創造力的發揮和知識界面的擴大。在群眾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增強人民認識社會的能力,使得人民不斷發展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發展感受美的能力,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在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熱潮來臨,各地都在積極推動群眾文化之間的交流,擴大人民群眾的視野,使得人民不出家門口就能夠欣賞到其他地方的藝術形式,這本身也能夠啟發人民群眾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發展
1.打造民間文化團體,營造寬松的文化平臺
群眾文化是從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發展起來的,能夠較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隨著當前人民對這種大眾文化的的需求越來越廣泛,必須加大力度建設優秀的民間藝術團隊,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圍[3]。首先,在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地方的鄉鎮政府以及街道、社區等需要提供充足的扶持和幫助,使得民間藝術團體在資金和場地上享受一些優惠政策,聘請專業的民間藝人給予指導,從而促進優秀民間文化團體的隊伍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的內涵,建設人民群眾良好的精神文化。同時,還需要在民間藝術團體的基礎上,倡導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地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營造文化大花園的氛圍。此外,在促進民間藝術團體發展群眾文化的同時,還要為此類藝術團體搭建良好的展示平臺。通過對城市廣場、鄉鎮公共領域等進行合理的規劃,設定固定的文化展示趨勢,合理安排民間藝術團體進行展示,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緩解廣場舞等藝術形式對當地居民的干擾。文化部門應該切實擔負起自身的責任,為群眾文化的發展構建良好的展示平臺,大力發展優秀的民間文化團體,促進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4]。
2.加強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助力傳統文化的傳承
當前,隨著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政策,各種外國文化入侵,給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傳統文化是群眾文化發展的基礎和根源,必須對其進行良好的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的精神世界。當前在傳統文化的保護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因此,政府部門應該通過多種手段和措施的使用,促進傳統文化的建設。首先,政府應該將自身的職能轉變到社會管理和服務的軌道上來,通過制定政策和相關法律協調加強人民對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將傳統文化保護工作落到實處。此外,在對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和宣傳時,政府應該切實承擔起自身的主導責任,引導文化部門加強對各地優秀傳統文化的整理力度,尋找民間傳統藝人,為民間文化項目構建電子信息檔案,從而切實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在發展傳統文化,促進群眾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政府應該促進公共資源的整合,免費開放博物館、藝術展覽館等設施,促進人民更好地了解群眾文化、欣賞群眾文化。
總結
作為社會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群眾文化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文化需求不斷增長,因此,有關部門應該承擔起自身的責任,發揚優秀的群眾文化,增強群眾的文化內涵,全面推進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車塔云.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的建設與發展[J]. 藝術科技,2016,(09):136.
[2]毛葉英. 淺談新形勢下做好基層群眾文化的實踐與思考[J]. 經營管理者,2016,(21):386-387.
[3]葉毅新.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及其發展對策[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02):97.
[4]房超凡. 淺談新形勢下鄉鎮文化站創新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J]. 東方企業文化,2014,(21):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