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姣娜
摘要:高職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本科教育不同,它更強調對職業針對性和職業技能的培訓和學習。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應用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主要目標,而高職數學課程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理論基石。文章針對該課程的現狀,從四個方面出發,討論了當前高職數學教學中存在的銜接問題及改善措施。
關鍵詞:高職教育;高等數學;應用型人才銜接
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必須遵循“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突特色”的原則。而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高職院校,在重視和貫徹“厚基礎”的同時,更應該突出其核心,就是“應用”,即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高等數學》這門課程是高職院校多個專業的理論基石,特別是對于理工科的專業學習尤為重要。而大多數高職學生對這門公共必修課程的普遍反映是難、抽象,無趣。因此,解決好高等數學的教學銜接就成了教學改革的一個關鍵問題。
高職數學教學面臨的主要銜接問題及對策
1.教學內容體系的銜接
現階段,各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課程教學內容的變化相對較小,教材內容基本上與同濟大學應用數學系主編的《高等數學》保持一致,但真正適用于高職高專的教材并不多。一方面在內容上缺少與中學數學的銜接。例如集合、集合運算、向量、模等概念,在中學階段已經完整地學習過。另一方面,存在少部分課程內容的缺失現象。例如,反三角函數、極坐標、復數等是中學教材中選修或刪掉的內容,雖然知識量不多,卻會影響后續知識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相關知識之前要給予相應的知識補充。
高職學校可以編寫適合本校學生的《高等數學》課程教材,在內容上與中學數學做好銜接。缺少的內容要補充,重合的內容應該以數學符號語言的應用和數學理論體系的認知為重點。同時,還要體現數學的應用性和實用功能,加強與其他專業學科的相互滲透,這樣才更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
2.教學模式的銜接
大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不能僅僅停留在數學概念、定理和各種公式的傳授,而是在學生理解到基本的數學概念及結論的同時,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含義、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數學思維、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因此,應該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真正魅力,而不只是停留在枯燥乏味的數學公式上。
適當減少數學理論課而增加數學實驗和與行業緊密聯系的實踐課。與企業合作辦學,可以聘請企業人士來學校授課;或者讓學生到企業定期實習再返校學習,工學交替,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教師有針對性的教學、學生有目的的學習情況下,高職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才會落到實處。
3.“雙師型”教師的銜接
教師是辦學的主體,是學校教育中最為活躍的因素,是提高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的核心力量。高職院校的大多數數學教師自身的學習和經歷的培訓都是數學方面的知識,一般偏重理論和學術研究,而在實踐和數學應用方面從事的不多。既懂數學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行業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不足,造成實踐教學環節減少,學生專業技能和專業培訓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學的質量和效果。
培養一大批“雙師型”教師,建立一支教學能力強、學識水平高、實踐操作能力過硬的教師隊伍,也應作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中的一項重大任務。學校可以結合實際,制定“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方案,主管領導要加強重視和指導,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創造濃厚的氛圍與良好的條件,使廣大教師擺脫盲目探索、低效勞動和重復研究,加速成長的過程。
4. 過程性學習評價體系的銜接
良好的課程評價體系能夠對課程實施起到導向和監督作用,其目的主要在于及時地反饋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傳統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往往實際上就是學業成績測試,這種唯一的評價工具,將評價活動和教學活動機械的割裂開,過程性評價不明顯,不能體現學生的完整學習過程。而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況,比如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情況、上課聽課及回答問題積極程度、是否獨立完成作業,學習習慣和學習的毅力等等都無法反映。過程評價體系的不完善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造成一部分學生臨時抱佛腳、突擊過關。這樣,弱化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嚴重偏離的高職教育的目的。
學習是一個動態的、多維度的社會活動過程,因此,除了學業成績以外,對學生投入的各項有效的學習活動都應該恰當的給予考量和評價。科學的學習評價體系要求學生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應付考試,該評價要能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學習和成為應用型人才的持續動力。
結語
鑒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高職數學課程在高職教育的舞臺上必須賦予人才培養的內涵和要求,如何在教學中既能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又能培養數學思維,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是廣大數學教育者關心的重點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考慮當下的學習成果,又要考慮學生將來就業、從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高職數學課程的準確定位、教學模式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師隊伍的組建等措施,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的實現將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茗倩.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數學教學研究[J].職業技術.2010(8):73-73.
[2]肖永紅,范發明.高等數學與中學數學教育銜接問題的調查分析[J].高師理科學刊.2009,29(02):104-107.
[3]王小平.提高高職高等數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28(03):145-146.
[4]雷田禮.高職數學核心能力要素構成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1(3):112-115.
[5]于水猛.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數學教學的教改探析[J].江南大學學報,2009(3):28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