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問是督促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積極發現和解決問題、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方法和環節。在學業剛剛開始的小學階段,培養廣大學生的提問能力,為未來打好基礎,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筆者從培養小學生提問能力的意義入手,分析了當下我國小學生提問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在數學課程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提問能力展開探索。
【關鍵詞】提問能力;小學數學;教學;思考
做學問,就離不開“學”與“問”,思考與提問是增強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而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上,大部分時間以教師的講授為主,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往往體現在“教師提問、學生作答”上,學生們主動提問的現象就很少出現,且也不被鼓勵。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對老師較為依賴,積極思考、發現問題的主動性偏弱。應該說,這種狀況已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亟需改變。
一、培養小學生提問能力的重要意義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提問能力對于深入推進教學方式和方法變革、落實素質教育等具有非凡的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對課程內容和知識點的掌握
如果一個學生學習不深入、浮于表面,那是問不出什么有深度、有內涵的問題來的。只有通過深入學習、認真鉆研,才會對課程內容和要點有一定理解,并問得出有意義、有水平的問題,而提問者又在對問題的探究和解決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對相關知識點的領會。因此,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幫助學生對課程、課堂教學知識點的梳理、掌握、鞏固提高的過程。
(二)有益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方式的培養和鍛煉
不經思考,就不會產生問題。雖然說有問題意味著困惑,但是有了困惑,就要去解決這個困惑,這就需要思考,尤其是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來說,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課堂上,對數學知識和要點的提問,都帶動著提問者和解答者思維的快速運轉。培養學生進行有效提問的過程,就是在不斷鍛煉其邏輯思維和動腦能力的過程。
(三)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提高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信息交換、情感表達的一種快捷而有效的方式。在課堂上,學生敢于、勇于提問,本身就是其語言表達能力的一次鍛煉和展現。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一次次提問或解答,使其用自己的語言把對題干或某種現象的理解、心中的困惑、解決問題的方法等逐一表達出來,這對于鍛煉小學生的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助益。
二、當前我國小學生提問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剖析
在數學教學以及平常的觀察中,筆者注意到我們的課堂上小學生們大多比較“乖”,專心聽見,一節課下來很“順利”,但總感覺確點什么。仔細想想,你會發現,其實缺的是學生的發言與提問。這正是提問能力欠缺的表現,究其原因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學生當心被同學嘲笑,自信心不足
課上,很多小學生本來是有問題想提問的,但因信心不足,當心自己提的問題會被認為過于簡單、幼稚或表達不清而被同學嘲笑或者曾經有過被嘲笑的經歷,于是就退宿了,選擇不提問或者少提問。
(二)學生害怕被老師批評,缺乏勇氣
課堂上,我們的一些教師有時也表現得較為嚴厲或耐心不足,導致一些學生因怕提問時出錯、暴露問題或缺點被老師批評,而選擇了放棄提問、“保護”自己。
(三)學生受到傳統模式影響,依賴性較強
受制于一直以來,小學數學教學中“滿堂灌”的簡單而粗暴模式,很多學生漸漸養成了被動接受的習慣,課堂學習的依賴性較強,不喜歡思考、不愛提問。
三、培養小學生提問能力的主要途徑
培養小學生的提問能力是推進素質教育、鍛煉思維的重要措施,是數學教學中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的有效手段。在當前條件下,培養小學生的提問能力主要有以下幾條途徑:
(一)轉變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與提問
沒有提問的課堂,不可能是有活力的課堂;沒有提問的教學,也絕對不會是成功的教學。提問能力的培養要立足長遠,首先,教師自身要有耐心,不能認為學生提的問題簡單或有差錯就去批評學生,否則只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其次,要逐步改變長久以來教學模式,積極營造寬松、活躍氛圍和“好問”的課堂環境。對于踴躍提問的學生應及時予以勉勵,對提問題質量較高的學生要給予表揚或獎勵,而對于課堂上嘲笑同學提問或起哄的要立即進行批評制止。讓更多的學生學會觀察、善于思考,積極發言,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困惑等,并參與討論。
(二)把控課堂節奏,進行必要的場景設計
在對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中,筆者認為,要激發好奇心、培養學生提問能力、活躍課堂氣氛,就要提前進行設計、把控好課堂節奏。課堂導入、課中討論、收尾總結等環節都是設置問題、誘發提問的很好的切入點,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進行通盤考慮,設計好必要的場景,讓學生有問題可問、想問。如,在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課程教學時,通過擺放實物、播放視頻、現場測量等,就可以引導學生對圓柱體的構造特點、體積和表面積的測算方法、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等等進行提問。
(三)改進考核方法,讓“善問者”從中受益
課堂的教學成效很多時候是以學生的考試或競賽成績來體現的,要真正培養廣大學生的提問能力,就需要我們把握教學改革的實質要求,改進考核方法,如:將課堂的提問情況折算為平時成績;在考試、競賽試題結構設計上,減少一些記憶性的內容,多增加一些思考性、開放式的內容等。用考核的指揮棒讓平時那些愛觀察、喜歡提問、勤于思考的學生正真嘗到甜頭。從而,為提問能力培養提供制度性的保障。
總之,隨著小學數學教育改革、創新和發展的深入,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應努力順應時代潮流,從氛圍營造、課前準備、考核改革等入手,多管齊下,全面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思考和提問能力。
參考文獻:
[1]金麗美.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J].中華少年,2016,20
[2]郭興源.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素質[J].新一代(下半月),2013,12
[3]魏聰.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有效提問[J].未來英才,2016,14
作者簡介:
郭曉凡(1972.5~),女,福建尤溪人,本科學歷,小學數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