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解政
【摘 要】語文教學是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重要手段,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在語文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受到高考升學率的壓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偏向于“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反而忽視了在教學中滲透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所以本文就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意義、教學現狀及教學意義進行探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策略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與經濟方面的高速發展相反,人們在精神層面的重視反而不足,因此產生的精神上的匱乏也越來越顯著。不僅如此,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受外來文化的沖擊也越來越大,所以人們越來越重視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滲透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也是勢在必行的。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意義
1.有助于提高學生在知識素養和道德品質方面的綜合素質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傳承了五千年的精髓,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革,其中必定有一部分已經不適用于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但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教師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不僅可以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也可以促進學生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優良的道德品質。當然,在實際的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時代的發展需求,對傳統文化進行有選擇的教學,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可以促進傳統文化的健康發展。
2.有利于學生對我國各民族傳統文化方面的了解和學習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優良的道德品質,也可以在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全面的了解和學習中國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學生通過對我國各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學習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華民族人民智慧的結晶,為學生樹立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可以在任何時候都能以祖國為榮,并維護祖國的尊嚴和利益。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視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例如,在進行《師說》這一節內容講解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不僅要引導學生對古代優秀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與掌握,而且還需要引導學生懂得尊師重道。同時,教師還需要結合整篇文章的寫作動機和時代背景來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真正意識到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性,使他們對傳統文化有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二、關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現狀
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雖然教師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但是由于認識力度不夠,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以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在學習古文的時候過度依賴工具書這兩方面的問題,下面就針對以上兩點進行簡單的說明。
1.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教育
在實際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通常就是讓學生重點背誦語文教材中所編錄的文言文和古詩詞,再簡單的對文言文中的基礎知識點以及翻譯方法進行教學,以應付考試中可能出現的那些詩詞的填空或翻譯問題,但是對于文言文及古詩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學是沒有的,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引導,這種教學的方式對于傳統文化的教學顯然是不夠的。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最重要的是使學生要能夠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意義所在,并與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汲取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從而達到精神上的升華。
2.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在學習古文時過度依賴工具書
眾所周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通常是通過學習文言文和古詩詞來完成的,但是,對于文言文中那些艱澀難懂的詞句,大多數學生理解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
更多的是通過翻閱類似文言文講解翻譯之類的工具書來完成的。雖然,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少不了各種各樣工具書的輔助,而輔助工具書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過度依賴工具書對學生進行文言文的學習來說是不行的,因為這樣的翻譯方式缺乏學生自己的理解,導致他們對于古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缺乏深刻的理解,更不要說提升學生在鑒別傳統文化和理解傳統文化所要表達的內涵,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在學習古文的時過度依賴工具書對于學生學習文言文和古詩詞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對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有關策略是需要改進的。
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
1.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時應對語文教材進行審度的發掘
事實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所使用的語文教材中,為了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學所選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非常經典的,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也是非常豐富的,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對教材中的每一篇內容都進行深入的發掘,在講課的過程中對文章中所包含的傳統文化思想、傳統價值觀、民族心理、思維方式等都進行進一步的探析,全方位、多角度的為學生講解文章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例如,教師在進行韓愈《師說》一文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從文章中所提出的問題出發,從中提煉出關于學生在從師求學這一方面的傳統文化所提倡的原則,從而達到讓學生了解和學習關于我國古代在尊師重教這一方面的優良傳統。又或者,教師再講解司馬遷的《鴻門宴》一文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文章的歷史背景,對文章中的人物以及相關的歷史事件進行介紹,并以情感式的教學手段去引導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思考,讓學生能夠深刻的體會到《鴻門宴》一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精神。
2.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時應對作者的情況進行充分了解
在對高中語文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講解之前就對文章的作者進行充分的了解。因為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真情實感的流露,而這些情感的產生與作者的生活不無聯系,所以要想對一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進行理解就需要對作者的生平境遇進行一定的了解。例如,在學習李清照所寫的詞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針對李清照一生的感情生活和生活境遇進行講解,然后再讓學生對李清照所寫的詞進行感受,這時學生對李清照的詞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就會更加容易理解,而且很明顯就可以發現,李清照的詞在前期主要是關于她自己的感情生活,小部分是敘述離別之情和自然風光的,而在后期的詞中,李清照更多的是在表達她的懷舊思鄉之情,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李清照后半生的孤獨生活。
3.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傳統文化時應著重運用漢語的思維方式
在進行關于古典文學作品的講解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漢語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因為運用漢語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古文更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古文的思維方式不同于漢語,文章中經常會用到大量的倒裝,對偶等句式,因此在理解時就需要學生轉換成漢語的思維方式。
四、結語
由上文可知,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是不能放松的,而且,關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理念也是需要進一步發展的,教師應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以促使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最大程度的發揮出其重要性。本文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進行分析,并提出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幾點建議。
參考文獻:
[1]尤國軍.試論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
[2]鄭冬華.高中語文教學中思維可視化的運用[J].文學教育(下).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