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點及社會環境的變化,當前高職院校生源中對口升學學生比例逐年上升,在舊理念指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不強的問題日益突出。本文通過嵌入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專業關系、專業方法,可有效地彌補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缺陷,創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對口升學;社會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校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新要求。 教師作為高職院校一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其為指導思想,探索新時期高職院校不同學生層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一、研究背景與方法
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和高校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新時期,高職院校特殊群體大學生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和擴大化現象,尤其是優秀學生榜樣作用弱化,曠課、曠鋪和補考的學生比例劇增且覆蓋面廣,離異家庭學生比例增加且行為偏差現象嚴重。通過研究分析三類特殊學生群體的特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以社會工作的認知行為治療模式和行為修正模式的專業方法和技巧為手段,提出高職院校特殊學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新思路。近年來,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廣西的高職院校招生政策改革增加了中職學生生源比例,實施“中職推免”和“2+3”、“3+2”多項對口升學政策,高職院校的教學和管理都面臨著新形勢的改革。一方面,高職院校生源越來越少,高職院校要緩解招生困難的情況必須降低錄取分數線,以此保證生源數量;另一方面,降低錄取分數線意味著生源層次降低、學生整體質量較差。從生源成分上看,中職學生比例越來越高。以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2014年錄取中職對口2057人,高考2019人;2015年錄取中職對口2962人,高考1854人;2016年中職對口3510人,高考1727人。近三年,中職對口生比例已由50.1%上升到67%。高考錄取分數線基本與區內公立專科院校持平,近幾年出現了連續降分錄取的情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從原先單一的、整體素質普遍較高的高考生,逐漸向學生來源多樣化、整體素質良莠不齊的方向轉變,中職對口學生也呈現多樣化、復雜化情況。
本文以近三年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采取訪談調查法和統計調查法對中職對口學生群體進行調查分析。調查數據客觀、真實、有效。
二、高職院校學生問題與分析
生源的變化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有了其特殊性。從內容上來看,主要表現為優秀學生積極性低、榜樣作用弱,補考和曠課、違紀的學生比例增長,當中對口升學學生比例高,且這部分學生多數存在較為嚴重的行為偏差。
(一)優秀學生積極性低,榜樣作用弱
不可否認,中職生當中有部分優秀學生,但他們的整體積極性較低。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參加職業技能競賽為例,該專業每年的職業技能競賽都會有數名學生報名參加且均能獲得區級名次,2014年間獲得區一等獎、國家二等獎的好成績。自2015級開始學生主動報名較少,最終只能由輔導員和任課教師動員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報名,成績也有所下滑。
另班級學習成績在前20名的學生,除擔任學生干部的10名學生較多地參加活動外,其余學生基本不會主動參加各類活動,包括黨、團建活動、第二課堂活動等。長此以往,導致從學生干部到班級同學都將活動當做任務來應付的惡性循環,班級也逐漸喪失凝聚力和向心力。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的認知偏差造成的。一方面,這些學生大部分是高考成績相對低下的學生,他們潛意識里給自己貼上了“差生”標簽。進入大學后,雖然在年級同學中屬于學習成績好或工作表現突出的,但在他們內心還是把自己定位為“差生”。另一方面,對口升學學生普遍認為自己是差生,學習上與高考生相比競爭力不夠。
(二)補考和曠課、違紀的學生比例劇增
以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為例,《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課程考試2014級補考的學生比例在35%左右,基本上每門課程的每節課都會出現曠課學生。而2012級學生統計數據表明,補考、的學生僅有18%,到課率高達到90%,這讓教學部門和學工部門深感頭疼。學生違紀現象明顯增多,學工處在抽查全校學生晚休情況,晚歸和喝酒情況也非常嚴重,基本上每天查房都會出現晚歸情況。2015-2016學年第一學期的晚歸達到1117人次,平均每天晚上出現27個晚歸違紀的學生。
大部分學生普遍接受自己的這些現實狀況,缺乏改變的意念和動力,他們甚至錯誤地認為,這些行為“是大學必須要經歷的”。小部分學生雖然不滿自己的這種狀況,但在改變的過程中往往不能堅持,收效甚微。
三、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必要性
加強與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一直以來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高度關注,它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健康成長,也關系到國家、民族發展的希望與前途。創新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增強工作的實效性成為當務之急。
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價值觀為指導,以科學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助人的職業化服務活動,注重服務對象的尊嚴和價值,通過資源整合,從而達到提高服務對象自決能力,這種工作方法契合當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及需求,可以有效地彌補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中的內在缺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非職業化傾向明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的來源廣泛,有本科,有碩士,也有博士,專業各異,有文科,也有理科,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沒有受專業的規范職業訓練,就走上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崗位,因此不能真正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雖然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已廣泛宣傳,但是在方式方法創新和工作執行上,不能真正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更多的是從思政工作者的工作角度出發,只片面地追求學生事務工作的有效性,而忽視了思想工作的有效性。
四、社會工作方法介入是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求
社會工作專業倫理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關注個人潛能的最大發揮,在與服務對象的專業關系中,扮演著服務提供者、支持者、倡導者和協調者的角色,幫助服務對象功能恢復,從而增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將這種理念和方法引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有助豐富和落實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更有助于創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從而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1)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來看,引入運用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可以有效解決目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隨著國際和國內社會環境的變化和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職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和困難也明顯增加,如學習適應性、人際交往問題、網絡成癮等問題日益凸顯。在學生層次多樣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必須尋求突破和創新。而將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回應社會發展,積極應對這一挑戰的有效舉措。在教育方法上,社會工作“在本質上就是服務性的,是一種純粹的利他行為,側重于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優化個性品質,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學校社會工作機制,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具有的教育性之外,適時地增加社會工作的服務性特質,使受教育者由原來被動的聽從者變成主動的受益者。在教育途徑上,社會工作強調以一種平等的姿態與學生進行入情入理的對話,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需求,摒棄說教式的教育模式,充分發揮受助者的自主性,從而讓學生從心里面真正認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勞動價值和效果,進而實現個人和社會的良性發展。
(2)從高職學生的社會需求來看,引入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有助于促進高職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當今社會,高職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面臨著選擇多元化、內容豐富化、背景復雜化和渠道多樣化的現狀,而高職學生自身的需求也日益呈現多元化特征。如高職中對口升學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而且許多“問題”已經不是簡單的“思想問題”,而是由社會多種因素引發的綜合問題。這些問題不是單純依靠思想教育工作就能解決的。從社會工作的方法來看,可以根據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提供解決問題的科學合理化的途徑,幫助他們認清最關心、最關注的問題以及與他們切身利益具有最直接關系的問題,以達到整體發展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陪伴高職學生一起面對困難,幫助他們分析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并尋求解決困難的方法。通過同行者、陪伴者角色的承擔,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與高職學生建立一種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從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3)專業社會工作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策略。引入“助人自助”的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在社會工作領域,助人自助是其核心價值。它既體現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相互依存關系,同時也反映了人類和諧發展的基礎。通過引入社會工作的“助人自助”的價值觀,創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符合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的實際,有助于高職學生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從而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高職院校的學生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作為青年人的自尊心強、渴望自立,思維活躍的特點,決定了當前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一方面,要增強大學生的自我認同,認識自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從而挖掘自身潛能,適應社會生活,實現人生目標;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過同行者的角色,注重高職學生認知能力、價值判斷能力的培養,從而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內化為高職學生的內在價值觀和自我意識,作為其行為的指導。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上要把傳承與創新相結合,一方面,要傳承思想政治工作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形成的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尤其是要堅持思想政治的社會主義方向,加強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另一方面,在具體工作落實上要與時俱進,引入社會工作方法,創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當然,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社會工作方法,并不是孤立地運用各種方法,而是要綜合運用各種方法,通過整合社會工作來創新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從而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思斌主編.社會工作概論(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劉艷霞,王曉東.社會工作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s2):146-147
[3]胡行翠.學校社會工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路徑[J]. 《科教文匯旬刊》.2014(29):8-10
[4]梁秀文,夏從亞.社會工作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性探析[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6,29(2):44-47
作者簡介:
蘇達主,講師,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