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穎
摘要:各地職業教育集團發展迅速,但在運行中有很多問題,很多集團形如空殼。分析職教集團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促進集團的持續發展,實現集團組建的目的,是當前職教集團運行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職業教育;集團;運行;問題;對策
近年來,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各地職業教育集團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但是職業教育集團的運行效果并不理想,沒有實現職教集團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創建初衷。職教集團在運行上沒有明確的指導、在組織結構上不夠完善、在經費來源上渠道單一。合作機制松散,集團內的企業參與度不高,常常是集而不團,運行動力不足。如何從職業教育集團內各方的利益出發,兼顧各方的利益共同點,激發各方的辦學熱情,促進優質資源共享,使職教集團不流于形式變成花架子,是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職教集團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集團在運行上沒有明確的指導
職教集團是一種新生事物,為我國所特有,國外對其研究甚少,在我國也是剛剛起步,理論滯后于實踐,無法為集團提供準確的發展方向,不能為集團持續有效地運行提供有效指導,致使職教集團盲目運行、效率較低、效果不好。
(二)集團成員問沒有足夠的凝聚力,運行動力不足
職教集團多是政府主導、各方合作組建的非營利性機構,集團成員不是以資產而是以章程為紐帶。由于沒有改變原有的產權及人事管理等諸要素,所以職教集團成員問是松散的合作關系。這種模式的好處是成員單位進退自如,在組建初期容易吸納成員,弊端也相當明顯,沒有制約機制,凝聚力不強。企業參與集團運行的積極性不高,往往只是掛個名而已,如何健全利益互動機制,提高成員企業的積極性,增強運行動力是職教集團的迫切需求。
(三)集團運行經費渠道來源過窄
雖然多數職教集團都不約而同地在章程中提出,運行經費通過政府撥款、社會捐贈等方式籌措,但實際上除了政府撥款外,通過其他方式取得的經費寥寥無幾,而政府撥款往往也少得可憐,不足于滿足集團日常運行需要,從而制約了集團發展,因此如何拓寬經費籌措渠道是集團面臨的一大難題。
二、職教集團有效運行的對策建議
(一)進行頂層設計,構建制度框架
目前,多數職教集團成員問的合作是松散的,要改變職教集團成員問聯系不緊密的現狀,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進行制度建設,建立集團成員會商機制。
1.會商定期化
目前,多數職業教育集團都是一年召開一次理事會,交流機會太少,不利于彼此間的溝通協調,也不利于調動成員單位參與集團事務的積極性。定期會商機制,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定期會商的一個較好的措施就是“理事長輪流坐莊”。集團的理事長來自政府、企業和學校等不同的部門和單位,他們可以輪流管理集團事務,主持召開集團會議,每人管理的時間都相同,可以一個月為期。這樣,每位理事長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為職教集團提出建議,與集團內的其他成員分享各自的經驗和發展動態,從而緩解職教集團成員間不能很好地溝通的問題,使各成員都能積極參與集團建設,為集團發展出力獻計。
2.集團章程要科學規范
美國學者弗里曼曾提出集團成員合作的六原則及對集團進行管理的三法則,即進出、管理、外部性、費用、代理和有限不朽原則及授權、董事責任和求償法則。這六原則和三法則是制定集團章程的指導原則。職教集團章程既要明確宗旨,更要明確成員的責權利。
首先,利益分配機制要公平公正,為各方共同認可、兼顧投入產出、收益風險的利益分配,以協調各方利益;其次,要制定一個合理高效的利益獎懲政策,對完成規定義務的成員給予獎勵,反之則進行處罰;第三,還要有一個科學嚴謹的成員進出制度,參與職教集團要繳納會費,要投入財產物資和人力,在一定的時限內不參加集團活動要退出,對集團建設沒有貢獻要退出。集團章程是集團運行的基礎與核心制度。
3.合作培養人才,深化集團利益紐帶
職教集團成員間相互鏈接的利益紐帶是共同培養高素質的職業人才,對集團成員進行整合,形成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教集團的發展方向。所以,首先,集團內高職院校要統籌規劃專業設置,減少成員問不必要的競爭,構建適應產業升級需要的主體專業群,還要有品牌專業加以示范和引領;第二,要加快實訓基地建設,為學生實習,教師實踐提供更多的場所;第三,加快師資培養,要求所有專業教師都定期到集團內企業頂崗,建立兼職教師庫,集團內企業專家可以定期到學校授課,參與學校的教學科研。不僅要集團內高職院校之間教師互培互聘,而且要集團內學校和企業間教師的互培互聘,實現師資資源共享。
(二)完善組織結構,構建運行機制
職教集團應當三權分立,責權明晰,因此要建立健全權力機構、決策機構和監督機構。
職教集團的權力機構應是集團利益相關者(即成員單位)大會,決策機構應是集團理事會,而監督機構應是集團專設的監察委員會,形成決策層、執行層和監督層三者相互制約、權責分明的運行機制。
1.定期召開成員單位大會
成員單位大會,即利益相關者大會,類似于股東大會,是職教集團的最高權力機構。成員單位大會一年至少一次,讓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參加,表達各自的利益訴求,共商集團發展大計,按照科學規范的程序修改集團章程,制定集團制度,研究重點建設項目,以提高集團的吸引力,擴大品牌影響力。
2.充實完善理事會
職教集團理事會作為決策機構,其職責是聚結社會資源,保障集團發展,所以花大力氣完善理事會制度。首先,要在集團章程中明確理事會成員資格條件,要想成為理事會成員,必須認同集團理念,擁有一定的社會資源;第二,進入理事會必須認繳一定的資金,并按出資多少確定理事等級。這些出資,可以稱作會費,在日后可以根據成員貢獻程度逐步返還;
第三,充實理事會成員,除了現有的政府、學校、國有或股份制企業外,可以考慮讓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加入,以增加集團的輻射力。
3.構建經營者階層
經營者階層是集團執行機構,經營者階層水平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影響到集團能否持續發展。經營者階層除了現有的學校校長外,還應當引入職業經理人,讓職業經理人對職教集團進行運營管理。“校長”負責人才培養,職業經理人負責集團的日常運行,包括經費籌集、品牌宣傳、校企合作等,校長和職業經理人雖各有分工,但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共同為集團發展服務。
4.建立監察委員會
監察委員會是集團的監督機構,負責監督集團的集團資金和人才培養,協調成員的利益沖突,以保障集團資金的合理使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監督機構獨立運作,決策機構和執行機構人員均不得參與。
(三)樹立經營理念,培養集團自養能力
目前很多職教集團都形同虛設,要想使集團名符其實,在激烈的人才培養競爭中立足,就要引入企業集團運行機制進行經營和管理。
1.要有經營管理的理念
集團高層要把集團當作企業,像經營企業一樣經營集團。職教集團的運行需要足夠的活動經費,靠成員會費和政府撥款遠遠不夠,所以要自己賺錢,這樣才能自立,才能有活力和吸引力,不僅能解決經費問題,還能促進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集團健康有序持續發展。
2.成立集團經濟實體
職教集團作為整合資源的平臺,不能局限于只是互益性的中介組織,必須是具有獨立法人地位能夠直接經營的經濟實體。可以由集團內的一個或幾個企業與集團牽頭院校一起創建產教結合的經濟實體,由學院相關系部負責管理和經營,經濟實體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均由系部的教師和學生擔任;也可以由集團內成員單位共同出資,組建經濟實體。這樣既能使集團變成緊密型的聯合體,又能保證穩定的經費來源,還能搭建發展平臺,擴大對外聯系。
3.加強集團文化建設
除了成立經濟實體,進行物質經營外,還要開展文化經營。對職教集團而言,物質經營和文化經營同樣重要。集團要建立核心文化,有自己的lo-go,有自己的特色宣傳語言,并在集團章程中明確這些文化因素。縱觀世界百強企業歷史,無不擁有獨特的文化元素。企業要長久發展,必須以文化為承載,實施文化管人。只要核心文化還在,那么不管時代怎樣變遷,企業都會長久存續。職教集團也是如此,要長久運行,必須加強文化建設。
(四)政府要為集團保駕護航
政府是職教集團的倡導者、主導者,應在政策、經費、協調和監管諸方面為集團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1.抓緊制定有關政策
首先,要確立職教集團的法人地位。集團沒有法人身份,權利受限,責任缺失,動作隨意,成員單位關系松散。職教集團如果是法人,對外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和義務,情況就會大為改觀。其次是對參與集團辦學的企業給予激勵政策,或是稅收優惠,或是資金補助,這樣可以大大增加企業參與辦學的積極性。第三,加大特惠傾斜,一些緊缺人才的培訓交由集團負責,在培訓過程中要求用人單位參與,政府再出資購買培訓成果,給用人單位使用,以此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
2.增加經費投入
集團經費渠道應盡可能多樣化,除了政府應全力支持,每年保證一定金額的專項撥款外,還可由集團營利和社會捐贈等途徑來籌集。集團成立之初,政府撥款是其經費主要來源,運行中期可以吸納社會化的教育投資,運行成熟后可以靠經營解決經費問題。集團發展資金應重點用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培養高水平的師資,這既是集團人才培養的保障,也是科研力量之源;二是用于各種培訓中心、職業資格鑒定中心等各種中心的建設。
3.加大協調力度
集團執行層能力高低直接影響集團運行效果。目前多數職教集團的主要執行人是職業學院的某個系主任,他們雖然精通學校事務,但不懂企業運作,所以政府應進行協調,幫助集團有效運轉。這樣既能減輕學校的壓力,也能促進企業和學校的合作。第一,整合優勢企業,提供行業規范,制定人才標準,推動職業資格建設。第二,將集團建設納入政府區域發展規劃,把集團作為行業企業的發展支撐,協助集團大力開拓資金渠道,開通企業人員進入學校承擔教學任務的綠色通道。
4.加強對集團的監督
政府應派專門人員參與集團監督委員會,協助集團建立財務制度、利益表達機制和沖突處理系統,確保集團成員利益表達充分,發生利益沖突時及時解決。一是協助設立專職和兼職的法律顧問、財務審計顧問、教學監督顧問等,監督集團資金的使用。二是建立暢通的利益表達機制,使不同主體不同的利益主張得以充分表達,為集團成員提供表達的平臺。三是構建有效的沖突處理機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收集反饋信息,提出處理預案,以備日后參考,增加集團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