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恒成+陶青青+潘井雨+李華偉
摘 要:我國的傳統建筑藝術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塊瑰寶,吸引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們的廣泛關注。現代人的經濟收入逐漸增加,生活水平也就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傳統的建筑設施仿佛已不適用于當今的社會生活,很多人都選擇拆掉“草屋”,改建大洋房,好像只有住在“洋房”里,才能證明人們的經濟與生活水平提高了。究竟傳統的建筑構造風格能不能在當代實現順利轉型與文化傳承是困擾我國建筑界、美術界、歷史學界等很多領域的一件事。本文選取了廣西桂北地區古村落改造的實例,分析了我國傳統建筑風格在當代的應用轉化中的方法,希望可以給我國的古村落改造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保護中國人民的傳統精神家園。
關鍵詞:廣西桂北地區古村落改造;傳統建筑;解決措施;探討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4-0013-02
一、廣西桂北地區古村落的改造現狀
廣西桂北地區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當地人民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發展旅游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極大的提高了本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當地傳統民居多“干欄”式樓居,具有通風、透氣、涼爽、防蚊蟲的作用。廣西桂北地區的人們抓住自然景觀旅游業的契機,積極發展人為景觀特色旅游項目,吸引了一大批人前來參觀桂北地區的古村落、古建筑,極大的震撼了人們的內心世界。人們在參觀當地民居的同時,當地人也逐漸意識到自身生活水平與方式的差別,于是紛紛想要提高樓居內的基本生活設施的質量與數量,傳統的古村落建筑藝術風格與現代的社會生活似乎有了很大的矛盾。一些當地人開始選擇放棄傳統的“祖居”,選擇拆除重建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而另一部分人就開始選擇對傳統的建筑構造風格進行一定的現代化改造,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取得了很多豐碩成果。
二、我國傳統建筑構造風格的發展現狀
文革時期,我國對傳統老建筑的形式及構造風格都做出了批判,批判傳統建筑風格是為封建社會服務的,體現了地主階級的特權。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開始重視起古村落的開發,國家積極鼓勵人們通過改造傳統民居來發展旅游業,這一時期普遍重視古建筑的開發利用而忽視了保護與延續傳承,導致很多古村落消失。到了現代社會,我們提倡開發與保護并存,鼓勵大家在保護古村落的基礎上進行適度開發與利用,更好的發揮古村落的價值。當前的發展現狀就是各地都在黨和政府的號召下開展了一系列的古建筑構造風格研討會,更好的發揮古建筑的經濟價值與精神價值。各地在進行古建筑的現代化改造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們將在下文提出與大家探討。
三、傳統建筑構造風格在現代化改造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傳統建筑構造風格的保護力度不夠
各地在開發傳統建筑時,對傳統建筑構造風格的領悟程度明顯不一致。很多地方的古村落存在的意義本來是為了維系一村村民乃至某些民族的生存,但是我國在進行古建筑保護的時候忽視了這一基本點,盲目改建古建筑內的生活設施,結果反而不適用于當地的自然環境,給當地人民的生存安全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威脅。保護力度不夠還體現在傳統建筑構造風格繼承人的缺失,我國的建筑行業大都選擇研究西方的建筑風格,認為中國的建筑構造風格不適用于現代化社會,導致我國傳統建筑構造風格缺乏藝術傳承的繼承人。
(二)對傳統建筑構造風格的開發力度不夠
我國的建筑學界一直存在著這樣的一個現象:國家指哪兒,我們打哪兒;一旦國家政策不到位,立即放棄這方面的研究。這就體現在合理開發傳統建筑構造風格上,前一段時間,國家積極提倡古村落的保護,于是我國的建筑學界針對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的精神,提煉出“要保護古村落、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這一深刻的指導思想。專家學者紛紛趕赴云貴、川藏地區進行古村落生存現狀的的調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現階段,所有專家學者撤離之后,傳統建筑還是面臨被拆遷的風險,沒有制定出合適的古建筑開發整體規劃。對古建筑的開發往往是分片進行的,缺乏開發的整體規劃,導致很多開發方式是無效的,最終既不利于古建筑的保護,又不利于古建筑的開發利用。
(三)傳統建筑構造風格的現代化改造缺乏相應的法律規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建筑構造風格的繼承與發展也是如此。沒有法律的相關規定與明確的法律界定,古建筑改造很難順利進行。開發的注意事項、保護的適度原則,這些都需要在法律中得以體現才能減少我國古建筑改造中出現的問題。而目前我國缺乏相關的法律規定,導致很多地區的政府官員為了個人政績,盲目開發古建筑群,帶來了一系列不利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傳統建筑構造風格的現代化改造進程。而且造成民眾對古建筑改造的恐慌情緒,一些涉及拆遷的地區還卷入了民事糾紛之中,給我國的古建筑改造工作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
四、解決措施探討
(一)加大對傳統建筑構造風格的保護力度
廣西桂北地區專門成立了考察團隊,對整個桂北地區的古村落進行走訪調查,詢問古村落村民的想法與建議,充分發揮人民的智慧。傳統建筑風格在當代社會中的應用說到底還是為了人民能夠更好的生活。征求人民的意見,合理調查古村落發展與保護現狀是進行一切古村落改造活動的前提條件。加大保護力度不是時時刻刻測量古村落的存在狀況,而是切實有效的制定出保護傳統建筑構造風格的一系列方案,以實現對傳統的繼承與發揚。不僅僅要保護古建筑,還要保護專業的建筑人才,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優秀的建筑人才可以使古建筑的現代化改造工作事半功倍。
(二)加大對傳統建筑構造風格的開發力度
廣西桂北地區針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特點,推出了充滿地域特色的古建筑改造開發方案。這一方案的出臺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應該組織人員對古村落內部缺乏的基礎設施進行修建,提高古村落內的基礎設施水平,為前來旅行的游客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加大對傳統建筑構造風格的開發力度還體現在完善古村落外部的基礎設施上。比如修路、通電、通自來水、通網絡等現代生活離不開的“日常必需品”。要積極引進民間資本對當地進行適度的開發,通過開發古建筑的經濟價值來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
(三)國家要完善關于傳統建筑構造風格在當代社會應用轉化的法律規定
桂北地區的人民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規,激勵和規范當地的古建筑現代化改造工作,取得了一些優秀成果,這不難看出法律在古建筑改造中的重要性。國家要制定相應的法律規范,要求各地區按照自身傳統建筑構造風格的特點,制定出符合當地自然環境和人民認可的開發方案,來促進我國古建筑藝術的傳承。
五、結語
我國傳統建筑構造風格在當代的應用轉化是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的,這項工作不僅僅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扶持與鼓勵,也要按照人民的意愿進行政策選擇。只有人民認可的方針政策才能得民心,才能真正實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廣西桂北地區傳統建筑構造風格在當代的應用轉化起步比較早,方法也比較正確,可以對其他地區傳統建筑的現代化改造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希望我國的民族特色可以被繼承并被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梁晨.傳統建筑風格在當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論現代室內設計教育發展趨勢[J].現代裝飾(理論),2014(03):53.
[2]趙磊磊.晉中傳統民居的生態經驗及其應用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3.
[3]王一平.為綠色建筑的循證設計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4]邵志偉.易學象數下的中國建筑與園林營構[D].濟南:山東大學,2012.
[5]曾志輝.廣府傳統民居通風方法及其現代建筑應用[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