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摘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還能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本文以新課程理念為依據,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探討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重中之重,作為語文老師要努力探究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同時讓學生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新課改教學目標,完成語文教學任務。
一、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可見,疑問是思維的起點,是一切發明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形成學生的問題意識,在不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發展自我、提高自我,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景陽岡》時,教師這樣設疑:“老虎是否該被打死?”然后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說:“因為老虎傷到了人類,所以應該被打死”,還有的學生說:“老虎是珍惜動物,所以不應該被打死,而是將它關起來”等等,經過學生激烈的討論之后,學生的思維逐漸變得開闊起來,他們的想象力也越來越豐富,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奠定了基礎,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中華民族的漢語言文學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其中的漢語言詞匯豐富多樣,單純依靠課堂教學,那學生所得到的知識僅僅是滄海一粟。作為語文教師,要努力拓展學生的詞匯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生詞生字的意識,具體方法如下:引導學生處處留心,生活處處皆學問,使他們明白“生活有多廣,語文就有多廣”的道理;加強學生的積累意識,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勤動筆、多積累,才能豐富學生的詞匯,為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奠定基礎;經常查閱字詞典,查閱字詞典是小學低年級學生解詞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們要教會學生運用音序和部首來查閱字詞的方法,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過程中的障礙,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結合語言情境聯系上下文,“為解詞而解詞”的方法只能弱化閱讀學習的樂趣,只有充分結合語言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詞義、體悟內涵,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生活理解詞義,生活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源泉,結合實際生活解釋詞義則更加直觀與形象,也容易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深刻印象,例如,在教學《趵突泉》中的“水藻”時,教師可以取來真正的水藻,讓學生仔細觀察水藻的形狀、顏色,并聞一聞水藻的味道,甚至觸摸水藻,加深學生的體會。
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往往比知識本身更加重要,想象力是創造力的基礎和源泉,如果沒有想象就不會有創造,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創設必要的條件,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投身于實踐活動中,豐富學生大腦中的表象,另外,我們還要挖掘文本中的想象元素,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大膽想象,積極創造。例如,在學習《飛奪瀘定橋》這節課的時候,由于大多數學生從小生活在城市,所以沒有見過瀘定橋,不知道瀘定橋的險峻地勢,這樣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就會遇到困難,為此,我們可以搜集關于瀘定橋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利用投影儀播放給學生觀看,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體會紅軍戰士的艱辛和不易,這樣學生在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語句時就會輕松許多,比如“心驚膽寒”、 “震耳欲聾”、 “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傾泄下來”、“人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像蕩秋千似的”。在看圖的時候同學們就會不禁想起教材中描述的內容,在腦中形成表象,在自己的腦海中描繪出“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場景,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四、挖掘教材人文因素,實現人文教育目標
在閱讀過程中,我們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引導學生關注人文性的內容,包括作者想要表達的真情實感、人生智慧、真知灼見、愛國情懷以及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等等,通過感受這些人文精神可以幫助學生明白父母和兒女之間的至愛親情,讓學生獲得人生的智慧啟迪,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大自然的自然之美,獲得情感的熏陶和智慧的啟迪,實現人文教育的目標。例如,在學習《母親的恩情》這節課的時候,筆者并沒有馬上就講課,而是為學生播放《母親》這首歌曲,讓學生在音樂聲中回憶自己和母親之間的點點滴滴,然后筆者問學生:“同學們,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是誰啊?”同學們回答:“最偉大的是母親。”于是筆者接著說道:“沒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莫過于母親了,是我們母親將包好的水餃端到了我們面前,是我們的母親記掛著我們是冷是熱,是我們的母親任勞任怨,從不求回報,世界上所有的母親都是偉大的,都是可敬的,因為她們可以為了自己的孩子獻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寶貴的生命,我們都是在母親的呵護下成長,都是在母愛的沐浴下走向成熟,接下來就讓學生閱讀《母親的恩情》這篇文章,感受母親的偉大吧!”通過閱讀這篇課文,讓學生明白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最后筆者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用一種方式來感謝母親,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有的同學給母親寫了一封信,有的同學給母親洗腳,有的同學給母親削了一個蘋果,也有的同學給了母親一個大大的擁抱,同學們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母親最真誠、最真摯、最純潔的愛,這樣一來,學生不但學習了文化知識,更實現了人文教育的目標,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總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總結教學經驗,優化教學結構,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啟華.走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誤區[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Z1).
[2]張憲.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探析[J].華章,2009,(23).
[3]徐龍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策略[J].教育革新,2009,(01).
[4]伏繼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能沒有“講”[J].教育革新,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