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堯皇
摘 要:探究性閱讀教學是一種化被動接受為主動探討,化知識注入為思想溝通,化單向吸收為多方面交流的語文閱讀教學,它注重學生質疑及探究能力的培養。閱讀活動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活動不僅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形式,也是提升學生文章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那么在語文課堂中如何開展探究性閱讀就成為語文教師們所面臨的共同課題。本文主要結合探究性閱讀教學的特點,論述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閱讀教學應注意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實施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性閱讀;實施策略
探究性閱讀是學生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方法,是知識的延伸和拓展,而語文課堂是探究性閱讀的主陣地。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避免教學誤區,積極地發掘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探究性閱讀教學的要點
(一)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適時參與引導
要使課堂高效,教師就要加強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指導,課前充分研究學生,研讀教材,設定教學目標,思索教學策略,設計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同時選定關鍵的一兩個重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教師采用富有感染力與形象性的語言,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使學生從美的語言流動里真正感覺到語言和表達內容的和諧統一,產生心靈的震撼和共鳴,激發探究思維的生成。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提倡探究性閱讀教學,就是要求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研讀,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掘語言文字蘊涵的美,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既對作品內涵有深刻的領悟,又能融入自己的情感去創造性理解,達成理性與感性的逐步統一。
(三)獨立思考要與集體討論相結合
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課堂教學主要采用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式,獨立思考問題,培養思維的獨立性,克服思維的盲從性和依賴性。由于不受旁人的影響,沒有現成的結論,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得出的認識往往比較客觀;而且,獨立思考思維訓練強度大,思維能力提高快,能夠較快地培養自學能力。
二、探究性閱讀教學的誤區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中可見探究性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就成為教師追求的目的,但是在具體的實施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首先,忽視學生個體的差異。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參差不齊的,所以在進行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但是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卻往往片面地強調小組合作,而忽視學生個體差異,無形中就抹殺了學生個體的獨特性,進而影響了整體的教學效果。其次,過于追求形式:①在教學中,有些教師拘泥于課文或是教輔材料,忽視了把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到課外,進而也沒能實現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在探究過程中也過于程序化,往往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忽視了學生的自我感悟;②更有甚者,有的教師過于追求形式的多樣性,忽視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只按照預設的程序,使得教學變成了一種時尚的形式探究,沒有扎實的探究過程,更沒有有價值的探究結果。最后,異化教學目標。新課程提倡探究性閱讀教學,但有些教師卻錯誤地認為:每一篇課文教學都要安排探究性閱讀活動,更使得有些教師在探究性教學中過度追求教學延伸價值的實現,而異化探究性的初始目標。
三、有效實施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之對策
首先,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地位,珍視學生的個人見解。閱讀是一種充滿創造的、動態的、開放的建構過程,對一部作品的完整把握常常需要反復地進行。“運用‘往回看的策略,仔細閱讀包含答案的部分內容,或綜合各個部分的內容形成答案。”許多學生在閱讀文本時產生障礙,就是由于對文本缺乏足夠的理解,而且探究也不是一次可以探究完的,所以,閱讀時就要運用“往回看”的策略,重新對文本加以閱讀、分析,并對相關信息再次加工,從而促進理解。
四、探究性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輕松、和諧、主動地學習。
(一)激發興趣,創設良好的探究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再優美的文章也吸引不了學生。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情感的交流、心靈的碰撞,老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朋友。教師把自己看作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就能夠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學生在舒心的環境下極容易產生探究的欲望。激發學生興趣的途徑,可以是教師動情的描述,可以是多媒體手段,或其他的方式。
(二)抓住時機,誘發學生探究閱讀
一篇課文,學生讀通了,這僅僅是第一步,還要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進行探究性閱讀,從而做到讀懂課文。“問題”是探究性閱讀的起點和歸宿,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更應該鼓勵學生通過讀書自己獨立提出問題。
(三)提供資料,深入探究問題
為更好地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教師平時應注意鍛煉學生搜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因為探究性閱讀是源于文本并高于文本的建構活動。要使語文學習從課內走向課外,使學生逐步建立語言與思維的聯系,使語言的學習與思維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拓寬延伸,激勵學生不斷探究
語文教師要確立大語文觀,由封閉式教學改為開放式,為學生提供主動探究的學習領域,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語文教學不能只圍繞課本轉,應適當增加容量,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
五、總結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的習慣的養成,隨著學生自主探究經驗的不斷積累,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與鑒賞水平會不斷得到提高;能夠自主探究出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學生們的閱讀會逐漸走向深刻與成熟。
參考文獻:
[1]“科學探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驗研究”課題組.探究性學習:含義、特征及核心要素[J].教苑,2001,(12).
[2]歐治華.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的策略[J].語文月刊,2006,(3).
[3]任長松.探究式學習: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04.
[4]趙毅.語文探究性教學的理論基礎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