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虹生
摘 要:《高中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shù)學的方式。這些方式有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小組學習;課堂教學
因此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歷程,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所謂小組化教學是指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經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大膽展示、精彩點評等過程,共同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逐漸形成良好的數(shù)學品質。小組化教學的主要特征是:學生是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同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學習。恰當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理解更加透徹,印象更加深刻,學習更加快樂。
一、小組化教學的前奏
要提高小組化教學的有效性,組建高效的團隊(學習小組)很關鍵。在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為了便于組內開展合作,組間開展競爭,分組時,在尊重學生自愿的原則下,盡量使各組成員在個性特征、性別、性格、數(shù)學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無明顯差異,便于公平競爭,并要求小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每個小組一般由6名成員組成,每個小組中都有優(yōu)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學困生2名,讓他們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學習小組經過合理、優(yōu)化地重新組合,由小組成員民主選舉一名組織能力強、數(shù)學基礎好的學生擔任數(shù)學組長。另外,組內各成員承擔不同的角色(如課堂記錄員、資料收集員、試題審核員、匯報員等),并不定期地互換角色,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在備課方面也要精心準備,需要提哪些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讓哪層學生進行展示,哪層學生進行點評,老師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補充,等等,解決這些問題是保證課堂教學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二、小組化教學的實踐
在實踐中,高中數(shù)學小組化教學可從五個方面進行:
(一)內容準備
教師給全班同學布置學習的內容,提出學習目標,不僅包括研究討論交流的內容和方法,而且使學生產生一種學習的責任感和自信心。只有學生在知識和心理上做好充分準備,才能為同伴帶來自己的見解,這也是進一步進行小組化教學的必經階段。
(二)自主探究
強調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對研究的內容進行加工、收集資料、整理分類等。教師首先決定給學生多少問題和要求,而將哪些結論、規(guī)律、方法留給學生去發(fā)現(xiàn)、總結,并鼓勵學生通過聯(lián)系舊知,新知以及通過怎樣的方法得到研究的結論(如:提供信息、與他人分享、并相互比較)—我學到了什么知識,如何評價自己已經學到的知識及將怎樣運用—展示(我怎樣把自己的知識與其他成員分享或者我將怎樣從他人那里學到更多的知識)。
(三)討論交流
小組成員間通過討論交流,組織、傾聽、解釋、闡述、加工和綜合分析重新組合知識。討論交流,需要全組學生齊心合力地參與,特別是數(shù)學基礎較好的同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避免讓其唱獨角戲,而應該讓每個成員都發(fā)言,讓每個成員都盡情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激情展示
教師應該給每個小組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然后集思廣益,將各個小組有代表性的學習結果進行匯總,使知識更加完善。這一階段必須注意鼓勵每個小組積極展示,提出與眾不同的方法;傾聽的同學安靜、認真地傾聽,并對匯報的同學進行提問、補充和評價,同時教師也應該對每個小組的匯報進行評價,及時加以表揚和鼓勵,提高學生展示的積極性。
(五)總結反饋
學生通過分析和總結自己所學的知識,反思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進一步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如:通過這次小組學習,我懂得了什么;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我們需要改進的方面有哪些;下次小組學習時,我們可以怎樣做得更好等問題。
三、小組化教學的思考
“小組化教學”已經成為新課標理念下的一項重要教學組織形式,但在實踐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實施仍然存在一些誤區(qū)。
(一)教師課前對小組化教學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認真設計,也有教師在學習中一味按照預定的設計,把學生往教學框架里趕。
(二)小組討論時間預留不足
在小組學習時,往往是教師呈現(xiàn)問題后未留給學生片刻思考的時間就宣布“小組學習開始”,不到幾分鐘就讓“小組學習停止”。這時,有的小組還未真正進入交流學習主題,有的小組才剛剛開始討論。這樣不但達不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小組學習的熱情,使其養(yǎng)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
(三)評價體系沒有跟上,小組學習名存實亡
多數(shù)小組代表或個別優(yōu)等生的發(fā)言一聽就知道不是代表本組意見,而是代表個人的意見。小組教學結果變?yōu)椋褐貍€體評價輕小組評價,重學習成果評價輕合作意識、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評價,重課堂隨機評價輕定期評價等。
小組化教學只是有效教學方式的一種,教師應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合理地選擇教學方式。教師需關注學情,提前建立評價建體系,順學而導,使學生掌握交流技能,激活內因,真正促進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