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
(隴西縣權(quán)家灣小學 甘肅 定西 748101)
摘 要:古人的學習方法,就是多讀多背,熟讀成誦,爛熟于心,這種方法對于我們今天的語文教學,依然有積極的意義。小學階段是人一生記憶力最強的階段,老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學生養(yǎng)成了自覺的朗讀習慣,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文字的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通過朗讀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提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朗讀;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要求:“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是一種藝術(shù)的再創(chuàng)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形成一條有效的朗讀指導途徑呢?筆者就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嘗試,談?wù)勛约旱目捶ǎ?/p>
一、用教師和學生范讀的方式,喚起學生朗讀的興趣
范讀能幫助學生正音,培養(yǎng)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感情,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有聲有色的朗讀,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作品中的優(yōu)美、準確、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尤其使學生著迷,范讀傳達著教師本人的態(tài)度,并強烈地影響著學生,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教師發(fā)生共鳴。葉圣陶曾指出:“教師的范讀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聲調(diào)里傳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得到深切的了解。”由于小學生的模仿性強,所以教師適時的范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nèi)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同步進入角色。
教師的范讀不宜做作,不能拿腔拿調(diào),應(yīng)從自身的情感出發(fā),以情感人,使學生如臨其境,教師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引起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激情,使他們產(chǎn)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態(tài)。范讀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環(huán)節(jié),而是根據(jù)學情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只要發(fā)現(xiàn)有讀得不夠好的地方,馬上停下來范讀,再多加練習,和學生一起把這個難關(guān)闖過。此外,也并不是老師讀的才稱之為標準的范讀,教師可以加大優(yōu)生的合理資源利用,讓班里讀得最好的同學起模范作用,通過他們的范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進取心。
二、用多樣朗讀的形式,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
朗讀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為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以借助于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朗讀等等。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并茂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zhuǎn)的韻律,呈現(xiàn)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就能為語文的教和學奠定牢固的基礎(chǔ)。在教學中,我通常使用以下幾種形式的朗讀。
個別學生朗讀。這可在分析課文前指定學生朗讀,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分析的那段課文上來,使學生對課文有個初步印象。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分析講解。對學生的個別朗讀,要求發(fā)音清楚、聲音洪亮和態(tài)度大方。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對漏讀、錯讀之處要記牢,在讀后進行糾正、講評;分組比賽朗讀。這是一種集體朗讀、集體朗讀要求整齊,要求快慢適中,顧全大局。分組朗讀因為要互相銜接,學生聽時注意力就比較集中。分組朗讀無形中是一種競賽,容易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適用于課文的重點語段,在分析點拔之后來加深印象;自由朗讀。自由朗讀時,語調(diào)、語速、感情可以反復(fù)試讀體會,不受集體約束;分角色朗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采取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要求學生能正確該出人物語氣,表達人物感情,要通過人物語言表現(xiàn)出人物性格。這種讀法很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人物感情,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對分角色朗讀比較感興趣。
三、讓學生有思考地讀,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興趣
單單讓學生讀出了表情,讀好了聲音,只是讀的表面現(xiàn)象,讓學生初步接觸文本,還得讓學生帶著任務(wù),有思考地讀,才能真正讀出朗讀的價值來。那么,如何讓學生帶著問題興致勃勃地“自由讀”呢?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認為,它的前提必須是教師能給學生最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wù),學生才能讀得入神,思考得有價值。那么怎樣的任務(wù)對學生而言具有“挑戰(zhàn)性”呢?根據(jù)實際的課堂效果,我認為挑戰(zhàn)性首先在于教師能否充分尊重學生的自我個性。比如在教學《七顆鉆石》時,我讓學生用自由讀的方式仔細讀讀課文第一節(jié)并要求:用心感受當時的場景,如果用一個字或詞來概括,讀完之后你的腦海里蹦出了哪個“字”或“詞”?答案是從朗讀的過程中得出來的,學生自然就讀得極為認真,腦海里也會更努力地搜尋著字詞,效果較好。
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永恒主題,有著非凡的魅力。隨著語文新課標的全面實施,對于讀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以讀為本”已經(jīng)成了我們的共識,希望朗讀聲永遠是語文課堂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