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天祝藏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甘肅 武威 733299)
摘 要:在中學校園里,課堂教學是主陣地,也是學生在校的主要活動場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必須依托課堂。在中學校園里廣泛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這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也是拯救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立足現實,貼近中學教學實際,運用正確的教育理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會在充滿希望的校園里煥發出青春和活力。
關鍵詞:傳統文化;中學校園;理論;實踐
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同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師大看望師生時,曾態度鮮明地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校園是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筆者以為,要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要把握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浩瀚如海,內容和形式復雜多樣,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和把握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長期從事傳統文化研究的北京大學教授張聯榮說:“中小學語文、歷史、德育、藝術等學科教學,對中華傳統文化基本精神要有準確把握,這是傳統文化的最核心部分,不能不看歷史背景、不分良莠全盤吸收。”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第一要義就是傳播、弘揚、激發、熏染人類最美好最本真的情感,無論是何種形式、何種內容的教育活動,都要遵循這一原則。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童慶炳說,“孩子15歲之前,應該大量閱讀、背誦古文經典,增加積累,要從中學做人的道理,最終目的就是傳承優秀文化的基因。”
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孔子認為先學會做人,品德好了,行有余力,才可以學習文化知識。總的說做人永遠是第一位的。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百善孝為先,仁義禮智信,可以說是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有了這些精神內核作為我們的行動綱領,我們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行為才有章可循。
二、要創設潛移默化的校園文化環境
學校是育人的地方,校園環境是校園文化最為直接的體現,校園中的每一處環境都是學校思想的傳遞,是文化的表達,學校文化環境能以“無聲勝有聲”的育人效果,熏陶和感染著同學,豐富著學生的心靈。
一所學校它最終留給學生的,是他的文化和精神追求,這是流淌在學生生命中的精神血液。學校注重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熏陶校園學子,以儒家文化提升學子的文化涵養,打造“和”文化標記,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反復呈現,如學生每天使用的胸卡,正面是學校的校徽、校名,反面印上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并寫上了注釋,“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地,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胸卡學生每天都會使用,每天和這句話打個照面,一定會背出來,漸漸地喜歡這富有內涵又大氣蓬勃的話語,漸漸地理解其中的深意,三年的使用,這句話一定會融入孩子的生命歷程,奠定他生命的精神底子,使他宏闊大氣富有生命的張力。
事實證明,校園文化陣地歷來是一塊必須爭奪的陣地。如果真、善、美的東西不去占領,那么假、丑、惡的東西就必然會趁虛而入。因此,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作必須與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結合,以弘揚正氣、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審美觀為核心,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工作和學習熱情,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進程。
三、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外延
傳統文化進校園,有褒揚之聲,有擔憂之聲,也有排斥之聲。因此,作為教書育人的圣地――校園,就得對傳統文化有選擇性地引入,不僅要把握準傳統文化的基本要義,更要關注文化的外延,重視與時俱進的精神體現。
以“國學經典”引入為例,學校不能跟風走,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創建屬于自己的文化特色,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質。當然,我們也要謹記:傳統文化的引入,不是一陣“虛熱”,也不是背背古文詩賦、穿穿唐裝漢服等所能奏效的,而是真正成為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有益的催化劑,真正沁人心脾。
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瑰寶,進入校園的目的就是在弘揚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弘揚中華民族的正氣。因此,我們要創設條件,營造氛圍,讓適合本地實際的文化在校園里生根發芽。要重視師資調配,傳統文化涉及的面廣,很多教師都不具備這方面的才能,很難適應這種教育,因此要集中區域內教師的優勢有重點地開展某一活動,并以此拉動局部的發展,從而影響整體的推進;要納入到必要的考核之中,可以通過朗誦、表演、繪畫、手抄報、自編小報等多種形式來反映孩子學習傳統文化的程度;要關注全面發展,傳統文化的構成極為龐雜,我們在引入過程中要善于篩選,在推行過程中力求精練,在評價的過程中注重基礎。這樣的決策主要是讓傳統文化成為一種精神,一種生命的延續。
總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課堂是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的主要場所,作為教師要讓每一位孩子從小了解自己國家的優秀傳統文化,熱愛自己國家的優秀傳統文化,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未來中國公民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