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輝 王子純 盧楊
摘 要: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迅速滲透并應用于各大領域。餐飲業作為基礎行業,垂直縱深發展缺乏創新點,運用互聯網金融的高效信息化手段成為餐飲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筷來財”建立起連接個人投資者與供應鏈企業的新型互聯網金融模式,為解決傳統餐飲供應鏈易阻塞、融資難、效率低等難題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筷來財 餐飲供應鏈 C2S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0(a)-034-02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及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各行各業與互聯網的聯系日益密切,聚焦互聯網金融領域,其近幾年正呈現多元化、融合化、共享化的發展趨勢,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P2P網貸、網絡眾籌等接連登場,競爭日趨激烈。與此同時,縱觀近年來的餐飲市場,新餐飲正迅速取代傳統模式,消費需求的變化讓特色、有機、健康成為主流,連鎖化、品牌化、創新化成為新餐飲的代名詞。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金融資本的介入,餐飲業封閉的小圈子也漸漸被打開,不再只是那個單憑手藝賺錢的行業,更多的投資機會讓這個市場變得豐富多彩。在餐飲供應鏈金融服務領域,一種創新模式——“C2S”顛覆傳統,率先實現了互聯網、金融、美食三者的統一。
1 我國餐飲行業發展現狀
1.1 基本情況
(1)行業發展速度快,規模不斷擴大。2016年全國餐飲市場規模已達到3.5萬億,同比增長10.8%,中國現有250萬家餐飲企業,420萬家餐飲門店,1100萬家分銷商,其中食材采購成本接近萬億,知名連鎖企業采購規模達到5000億以上,品牌供應商銷售規模超過1000億,餐飲業在穩增長、促消費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覷。
(2)市場競爭激烈,行業不斷細分。從21世紀初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登陸并迅速搶占中國市場,到近幾年餐飲市場的不斷細分,從價格競爭到菜式風味、地域特色、設計裝潢、個性服務等多元化競爭,中國餐飲市場經緯細分,優勝劣汰。
(3)連鎖化、集團化趨勢明顯。隨著餐飲企業不斷做大做強,部分大型企業開始追逐資本運作和規模經濟,連鎖化、集團化幾乎成了餐企發展擴張的共同選擇,小南國、全聚德、周黑鴨等已成功上市,譚魚頭、餓了么等也在計劃上市。
1.2 我國餐飲供應鏈SWOT分析
(1)優勢。我國餐飲行業逆勢增長,在拉動消費、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品牌連鎖餐飲成為主力軍,經營模式由傳統的粗放式、模糊式向精細化、規模化發展,產業結構由“啞鈴型”變為“金字塔型”,并向“橄欖型”演變;餐飲供應鏈的賬期問題非常符合供應鏈金融的特征,將供應鏈與互聯網金融結合,資金進入供應鏈,幫助上游供應商及時回籠資金、擴大供應規模,也能降低下游餐飲企業采購成本,盤活沉淀資金,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2)劣勢。21世紀以來最大的行業寒冬使餐飲業陷入“四升一降”困境,原料、人工、房租、營銷成本上升,利潤率下降,傳統食材采購由于季節性、周期性等原因,在現貨交收、價格、賬期等方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增加企業的機會成本,利潤空間被壓縮;中小餐飲企業融資需求呈現短期、及時、多頻次的特點,但由于中小餐飲企業信用評級低、財務不透明,缺乏必要的抵押擔保,拒貸、惜貸使其難以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融資,資金周轉慢,供應鏈賒銷現象嚴重;另外,國內餐飲供應鏈金融起步較晚,缺乏管理經驗和專業人才,加之相關法律法規和征信體系不完善,加大了平臺及投資者的風險。
(3)機遇。供應鏈金融的興起對百廢待興的餐飲業來說是一次重大發展機遇,我國社會大眾投資者眾多,為餐飲供應鏈金融提供了龐大的潛在客戶群體;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推廣有利于餐飲業向信息化、科技化轉型;普惠金融、農餐對接、綠色供應鏈的推廣也使餐飲供應鏈行業得到了一定的政策關懷;消費者需求發生轉移,人們對餐飲的要求由果腹向品質、安全、健康等方向發展,餐飲供應鏈透明化、標準化很好地順應了這一趨勢。
(4)挑戰。近年來高檔酒店或倒閉或轉型,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的餐飲業態越來越豐富,連鎖餐飲品牌占據了市場份額的30%以上,運營資金上升,及時獲取食材、留住穩定客流、店面升級擴張成為餐飲企業必須面對的難題,競爭也從單純的拉攏顧客轉變為整個供應鏈的競爭。美團點評、百度糯米、餓了么等行業典范不斷涌現,新品牌、新勢力的崛起讓競爭走向白熱化,對任何一家餐飲企業來說都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 餐飲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開拓者——筷來財
2.1 筷來財C2S模式的內涵
在競爭異常激烈的互聯網金融領域,筷來財聚焦餐飲采購市場,深挖餐飲垂直領域,首次提出餐飲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概念,同時創建了C2S模式,基于“橋隧模式”構建“路衢模式”,將供應商、物流商、金融機構等所有節點在平臺直接對接,建立起四通八達的資金和信息網絡,提供動態、協同的整體融資方案,減少貿易和融資環節外的割裂成本,使原本“灰色地帶”的利益空間顯化,形成良好的外部集聚效應。具體包含兩層涵義:一是底層供應鏈優化管理,從食材采購環節入手,打開封閉的供應鏈,消除主體從屬關系,由“共生”實現“共贏”;二是通過現結代付、流水貼現模式為餐飲企業提供采購款現結服務,使投資者資金對接供應鏈需求。
2.2 筷來財C2S模式的優越性
(1)在C2S模式中筷來財是一個中立、開放的金融中介平臺。傳統交易模式由于缺少供應鏈核心環節和有效制度安排,易引發雙重邊際效應和“ 牛鞭效應”,產生高額交易成本,而C2S強調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的基本性質,不干涉原供應鏈上下游關系,不額外增加負債,不接受餐企股權投資,避免了因機會主義與投機心理造成的各種人為價格風險。
(2)有利于資源整合,實現多方共贏。筷來財以賬期問題作為突破口,系統地整合上下游資源,重構食材采購供應鏈,減少信息不對稱性,降低資金不足導致的季節性價格風險和陷入蛛網模型困境的周期性價格風險;基于供應鏈各主體的共同利益,更好地利用“長尾效應”,覆蓋更多中小企業,擴大市場份額。
(3)全方位、多層次的風控手段。平臺融資標的均為餐飲企業真實的食材采購應收、應付賬款,有專業風控部門對交易合同、信用記錄、資產負債情況進行嚴格審核,并由律師事務所進行合規審查,確保交易合法合規。基于“長期互動理論”和“共同監督理論”,C2S模式在RBBO風控體系的配合下,輔以社會化風控,使餐飲企業的經營數據得到動態還原和實時監控,保證日常業務的協調穩定運行。
(4)專業的大數據技術支持。筷來財構架SaaS系統,采用先進技術實施信息化,提供在線訂單系統、客流大數據分析系統等專業增值服務,通過云端大數據重構餐飲上下游金融信用,實現餐飲企業在線訂單管理、客流管理、協同化辦公、現金流歸集管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3 筷來財C2S模式存在的問題
3.1 C2S模式的知名度和認可度亟待提高
筷來財作為尚處初創期的創業公司,客戶資質、還款能力、經營狀況等歷史信用數據不完善,面臨較高的信用風險,前期需要承擔較高的市場教育成本和開拓成本。
3.2 市場環境及傳統行業的排斥擠壓
食材采購環節長期存在“灰色地帶”“吃回扣”現象普遍,且中國供應鏈金融處于萌芽期,更多的金融服務機構將涌入餐飲藍海市場、魚龍混雜、存在惡性競爭,使C2S模式在推行上受到阻力。
3.3 獲客難度較大
單一餐飲企業規模小,授信額度低,具有地域上的高度分散性,整合難度高,需設立更多分支機構尋求客源,勢必會增加成本;另外,連鎖餐飲企業需要長期、穩定、全面的金融服務,對新模式的接受認可和布局實施都需要較長的時間,像海底撈、外婆家等規模較大的餐企往往已形成自己穩定的食材采購鏈條,客戶開發難度大。
3.4 供應鏈深度不夠
餐飲供應鏈鏈條短,C2S模式服務對象局限于餐飲企業,而對上游供應商尚不能提供相適應的金融服務;另外在物流環節,生鮮食材保存、運輸難,尚不能形成標準化、規模化物流體系,實現整個產業鏈的優化難度大。
3.5 相關人才、技術的缺乏
平臺進一步發展需要更加專業的團隊和更多的人才支持,我國目前供應鏈金融專業人才還比較缺乏;另外,互聯網時代的技術創新至關重要,筷來財 SaaS工具的開發成本約占公司總成本的20%,核心技術仍主要引自國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限制平臺的發展。
4 完善筷來財C2S模式的建議
4.1 進一步加強自身平臺建設
響應貫徹國家互金政策,積極配合監管,共建行業信用評價體系;動態監測風險,評定用戶資質,提供更加詳細的信息披露,公示項目信用評級、風險評價信息;增加在線客服實時答疑模塊,提供更加專業、更具針對性的服務。
4.2 精準定位目標群體,拓展獲客渠道
關注中小投資者,定期開展優惠活動吸引客戶流量;加強品牌宣傳力度,通過餐飲企業、媒體、搜索引擎等線上、線下平臺進行交互推廣,提升知名度。
4.3 豐富金融產品種類,服務餐飲全供應鏈
C2S模式可以把餐飲企業作為切入點,逐漸延伸到整個供應鏈,包括上游供應商、分銷商、物流企業、中央廚房,直到最終消費者,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在模式、產品、技術等方面作出調整,為企業打造更具針對性的供應鏈優化方案,更好地滿足供應鏈多主體的金融需求。
4.4 培養人才,提升技術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加強供應鏈金融人才培養,完善公司組織架構,集合金融分析師、理財規劃師、風險管理師、互聯網技術人員等全方面人才,打造專業團隊,避免廣而不深,實現平臺價值最大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盡快掌握大數據、風控建模等技術,開展業務、產品創新是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5 結語
在嚴重同質化的互聯網金融領域,面對越發激烈的競爭形勢,垂直化、縱深化、平臺化已成為不可否認的趨勢。餐飲供應鏈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借貸,而是更多有溫度的個性化金融服務,深挖細分市場,實現差異化競爭,才能探索出新“藍海”。通過研究和理論分析,筷來財的C2S模式在解決中小餐企融資問題、優化餐飲供應鏈方面是可行的,隨著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的完成,筷來財要進一步加強平臺建設,用互聯網服務實體經濟,共創同享金融美食生態圈。
參考文獻
[1] 劉工顏.電子商務環境下餐飲連鎖企業供應鏈管理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7.
[2] 蘭惠英.筷來財首創C2S模式 打破外賣O2O燒錢困局[N].通信信息報,2015-12-16(B13).
[3] 秦海波.互聯網金融破解餐飲供應鏈痛點[N].經濟日報,2015-11-10(011).
[4] 張曉麗.餐飲連鎖企業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