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雪+汪云霞+曾莉
摘要:目的 探討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以及防范對策。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9月我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60例患者臨床資料,對60例患者及20位相關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統計護理干預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結果 60例患者的調查結果顯示:對護理人員工作態度不滿意13例(21.67%),專業水平不滿意3例(5.00%),對工作責任心不滿意15例(25.00%),對護理人員人際處理情況不滿意12例(20.00%),對環境不滿意4例(6.67%);20例護理人員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為醫院管理制度不合理2例(3.33%),用藥不合理3例(5.00%),文書書寫不規范為6例(10.00%),患者因素10例(16.67%)。結論 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受多方面的影響,醫院方面可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養,對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的科普,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提供整潔良好的周圍環境。
關鍵詞:心內科;護理風險;防范對策
護理風險是指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產生意外傷害的潛在風險,由于心血管疾病種類多,病因復雜,病情變化迅速,預見性差,皆為高風險疾病[1],若護理不當極易引起護理糾紛,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了解其風險因素并采取相對應的防范對策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9月我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60例患者臨床資料,統計分析在護理過程中的風險因素以及對應防范對策,得到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51.23±8.74)歲。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2例,高血壓伴冠心病患者23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5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4例,其他6例。相關護理人員20例,年齡20~46歲,皆為女性,心血管內科工作1年及以上。
1.2方法 回顧性分析所選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及護理情況,對抽取的60例患者及20位護理人員發放本院自行設計的護理風險分析與防范對策問卷調查表,總計80份,填寫完成后全部回收完畢。①護理問卷調查表(患者)主要調查內容包括: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的工作態度、工作責任心、專業水平、人際情況以及住院環境等5個項目,每個項目均分為滿意、較滿意、尚可、不滿意4個等級。②護理問卷調查表(護理人員)主要調查內容包括:醫院管理制度、用藥情況、文書書寫是否規范、是否存在護理水平的缺陷以及是否為患者因素等5個項目,醫院管理制度、用藥情況分為合理及不合理兩個等級,文書書寫是否規范、護理水平的缺陷以及患者因素分為是,否兩個選項。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并提出相關對策。
2 結果
60例患者的調查結果顯示:對護理人員工作態度不滿意13例(21.67%),專業水平不滿意3例(5.00%),對工作責任心不滿意15例(25.00%),對護理人員人際處理情況不滿意12例(20.00%),對環境不滿意4例(6.67%);20例護理人員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為醫院管理制度不合理2例(3.33%),用藥不合理3例(5.00%),文書書寫不規范為6例(10.00%),患者因素10例(16.67%)。
3 討論
3.1護理過程中風險因素分析
3.1.1護理人員 在對心血管患者的治療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是主要執行者,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護理效果的好壞。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態度不滿意占21.67%,對專業水平不滿意占5.00%,對工作責任心不滿意占25.00%,而護理人員自身認為文書書寫未達標準占10.00%。不難發現,護理人員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工作責任感不強:血管內科患者病情一般較為嚴重,有較大的護理工作量,護理人員易產生焦躁情緒,對正常護理工作產生影響,導致工作態度差,醫患交流障礙等現象發生;②護理人員專業水平有待加強:部分護理人員由于工作年限短,臨床經驗不足,對部分儀器使用不熟悉,較為生疏,而部分護理人員不重視患者心理需求,導致醫患矛盾;③部分護理人員輕視護理文書書寫工作,存在書寫不規范現象,如:未能真實記錄患者病情變化情況,書寫潦草等。而護理記錄是日常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萬一出現醫療糾紛,也是司法鑒定的重要依據。
3.1.2患者 患者是護理工作的直接受眾,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因素占16.67%。主要影響行為有:①不配合護理:心血管疾病多數病情嚴重,稍有不慎即可能威脅生命,部分患者或由于對自身病情的認識不足或不夠重視,擅自離開病房或者未遵醫囑,極易出現病情復發甚至加重的情況;②期望過高:患者及其家屬對治療期許過高,在實際治療過程中,與期待稍有落差,就認為醫護人員不盡心,引起醫療糾紛。
3.1.3醫院 心血管內科儀器設備多,相對噪音較大,影響患者休息,易引發患者不滿情緒。心血管內科治療費用一般較多,若醫護人員沒有詳細告知病患或其家屬費用情況,結賬時易引發醫療糾紛。根據研究結果,除上述因素,醫院制度、飲食、病房環境等也易導致患者不滿,引發糾紛。
3.2對策
3.2.1加強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 ①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提高護理人員服務意識及水平,重視患者心理需求,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盡量滿足患者需求,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2];②加強護理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護理人員不僅要加強基礎護理技能的訓練,對心血管內科使用儀器的操作、維護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最終能獨當一面,高效完成護理工作。③加強護理人員對相關法律的了解,可定期開展講座,培養法律意識,如護理文書可作為醫療糾紛中司法舉證證物[3],護理人員需嚴格按照護理文書書寫標準,正確記錄患者真實病情變化。此外,護理人員需嚴格按照標準操作,避免醫療安全事故的發生。
3.2.2加強醫院管理建設 ①保持病房潔凈,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②緩解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增加護理人員資源配比,減輕護理人員負面情緒;③建立、健全合理規范的護理管理制度,規章制度是流程有序進行的重要前提和保證[4],醫院需根據心血管內科實際情況制定相關制度,并嚴格執行,如藥物安全管理、儀器安全管理、病房安全管理等,明確護理人員相關職責,嚴格按照制度完成本職工作[5]。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是一線工作者,是醫療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專業水平和態度直接決定護理工作的好壞,對患者病情產生影響。護理人員應明確護理責任,提高風險意識,規范護理操作和記錄,避免由于護理不當造成醫療糾紛事故。對于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應積極主動采取相應對策,以降低其發生率,提高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楊玉霞.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因素和安全防范對策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5(18):107-109.
[2]YE Xiaohong,W Chen,H Huang.Risk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linical nursing work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department[J]. Clinical Medicine&Engineering,2013,6(20):721-722.
[3]陳幼嫦.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工作的風險分析與對策[J].實用預防醫學,2012,04(19):621-622.
[4]宋建華.論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國衛生產業,2015(21):101-103.
[5]蔡麗梅.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對策[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07(09):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