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君
摘 要:幼兒是一個人最初的成長階段,幼兒時期的教育對人的一生將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愈發重視培養科技型人才,科技教學成為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幼兒教育中開展科學教學,可以為日后的科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幼兒教育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游戲教學法既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又能克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情況。教師采用游戲化策略進行幼兒科學教學,可以使教學目標在游戲過程中得到更好的實現。
關鍵詞:幼兒教育;科學教學;游戲化策略
幼兒是一個人最初的成長階段,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是啟蒙性的、奠基性的。幼兒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與希望,幼兒教育肩負著澆灌祖國蓓蕾的重擔。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開始關注幼兒時期的教育,對幼兒教育的投入和希冀越來越大。
從20世紀開始,技術的顯著進步帶來了一輪又一輪的革新,發展科技、不斷創新是國家和民族在世界之林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教育領域也進行著與時俱進的變革,注重培養科技創新型人才。在教育實踐中重視科技教學是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基本手段,有利于提高國家的競爭力。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素養,使學生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對學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有積極的作用。幼兒教育作為孩子接受教育的開端,對孩子日后每個階段的學習都會產生影響。這個時期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幼兒教育中開展科學教學,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也是思考探索的過程,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教育首先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幼兒年齡小,初涉世事,在一切事物面前都有著一顆好奇心,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好奇心重、喜歡模仿等特點。由于年齡層次和認知水平的限制,也存在著理解能力低、注意力難以集中或集中時間短等問題。而且,幼兒心理發展極不成熟,在家基本處于被家人疼愛呵護的狀態,在課堂上情緒不穩定、不聽老師的話、愛哭愛鬧。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接受新理念、探索新模式,使學生有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愛上學習,健康成長。
游戲教學法既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又能克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情況。游戲是一種極易被兒童接受和喜愛的活動,采用游戲化方式開展幼兒科學教學活動,將所要教授的內容融入有趣味的游戲當中,可以使教學目標在游戲過程中得到更好的實現。下面,本文將結合具體的實踐案例分析在幼兒科學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游戲化策略,希望能為幼兒教育提供借鑒。
一、組織競賽
幼兒由于愛玩、貪玩,往往上課了還處于玩的狀態中。競賽的游戲方式可以有效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孩子在學習中更為主動積極。例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策劃“baby科技節”,組織“科學小故事比賽”。本次活動中,教師給學生布置學習科學小故事的任務,讓孩子們通過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或課下由父母幫助查閱有關書籍、在互聯網上搜索等方式了解科學小故事,并能牢牢記住,用自己的話講述出來。比賽首先以班為單位進行,選拔出晉級者后,以年級為單位進行比賽,表現優異者可參加校級比賽,最后評選出一二三等獎,授予獲獎學生榮譽和禮物,對沒有獲獎的參賽小朋友也分發小禮品以資鼓勵。學生在比賽競爭氛圍的激勵下,以積極的心態和行動學習科學小故事,一定程度上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小朋友們還能通過學習科學小故事了解其中的科學奧秘,領會科學家的探索精神。一次次的比賽和選拔,使小朋友們不斷挑戰自己,銳意進取,講述故事的過程中也鍛煉了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動手實踐
多動好動是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常有的表現,教師根據這樣的特點,組織操作類游戲,讓學生在動手中學到知識,親歷得出結論的過程,培養探究意識。例如,在“baby科技節”上教師策劃制作機器人的活動。鼓勵學生回到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利用廢舊的紙、塑料瓶等材料動手制作機器人。然后布置展覽,將小朋友們的作品展出,以供廣大家長孩子參觀。這次活動是一次以實踐類游戲的方式開展的教學活動,順應了孩子的天性,也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小朋友們自由發揮想象力,通過自己的雙手把腦袋里的創意變成了漂亮的機器人,既培養了思考探究的能力,又鍛煉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孩子在與父母合作的過程中,與父母一起學習進步,增進了父母孩子間的情感,父母也可以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變廢為寶的創作方式,培養了學生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使學生更有擔當和使命感。以公開展覽的方式展示小朋友們的作品,是對小朋友們實踐行為、創作成績的無聲肯定。當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其他家長和小朋友欣賞贊揚時,學生內心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會激勵著他們進一步探索。在欣賞別的小朋友的作品時,學生也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日后的學習中更加認真。
三、角色扮演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設置具體情境,指導學生扮演角色,讓學生在玩中學習。這樣的游戲方式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學到了知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創設情境,將教室布置成一個社區,指導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超市收銀員、小吃店老板、快遞員、顧客等,學生各司其職,模仿生活中的交易場景。科技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通過細心觀察,發現事物間的聯系。本次活動通過模擬日常生活中的場景,考驗學生對周圍環境的觀察程度以及對一些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生活中涉及各種各樣的交易,如購買日常生活用品、購買食物等,隨著科技的發展,交易方式也豐富多樣,可以到實體店購買、也可以網購。這次教學活動使學生對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體會到科技在生活中無所不在,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
綜上所述,游戲化的教學策略是適用于幼兒的有效教學方法。在科學教學實踐中巧妙地運用游戲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很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和思維習慣,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吳文娜.教育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9.
[2]鄭美芳.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教學常用方法與途徑探討[J].科技信息,2012(10).